楠木軒

聶榮臻與林彪搭班子五年半,第一次激烈爭吵後,此後再難交心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1932年3月,中革軍委重編紅一、紅三、紅五軍團,提升紅4軍軍長林彪為第一軍團總指揮,數月後改稱軍團長;下轄紅4軍、紅15軍,全軍團總人數近萬,為中央紅軍主力軍團。是時,林彪還不到26歲。或許正是因為軍團長太年輕,中革軍委為紅一軍團配了個大林彪7歲的政治委員——聶榮臻。

這位來自川東小鎮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吳灘的開國元勳,是在赴法勤工儉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的。1924年10月,聶榮臻轉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3個月後被抽調到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其間,在他和王若飛的介紹下,同班同學、原孫中山警衞營營長葉挺成為中共黨員。


1925年9月,因中國大革命迅猛發展,迫切需要軍事幹部,聶榮臻經海參崴回國,被組織上派往黃埔軍校,先後擔任軍校政治部的秘書,協助主任、副主任。

聶榮臻回憶:在黃埔軍校時就認識林彪,那時他還是個剛剛進校的入伍生。

"中山艦事件"後,聶榮臻被免去了黃埔軍校職務,先後調任中共廣東區軍委特派員、湖北省軍委書記、第11軍黨代表、廣東省軍委書記;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1930年5月,中央調聶榮臻回上海中央特科工作。當時和他一起在特科擔負鎮壓叛徒、特務任務的,還有陳賡。


1931年12月中旬,聶榮臻奉命離開白色恐怖的上海,轉移到了中央蘇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幾個月後又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委。

由此始聶榮臻與林彪共搭檔了五年半,直到1937年11月八路軍第115師分兵,兩人才各奔東西。林彪率師主力由晉東南轉往呂梁山,開闢晉西地區;聶榮臻率一部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聶榮臻是與林彪共事時間最長的政委。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知人善任,深知林彪性情孤傲、年輕氣盛,非得聶榮臻這樣資深穩健、堅持原則的政委,才能防止他跑偏。


僅僅一個多月之後,這兩個軍政一把手就在執行城市政策問題上發生爭執。

那是1932年4月紅軍打下漳州後,部隊分散到周邊各地發動羣眾打土豪,擴兵,籌糧籌款。

聶榮臻回憶説:"可是在漳浦,有的部隊在林彪縱容下,對政策的執行一度搞得很混亂,甚至把一些不交款的老財弄到街上去拷打。為了制止這些違反政策、脱離羣眾的做法,我和林彪之間,發生了我們共事史上的第一次爭吵。


"這次我和林彪一起被派到一軍團工作,在我當時看來,林彪還年輕,世故也比較少一些,雖然氣盛,但只要做好工作,還是可以團結共事的。我對他所持的態度是:儘量支持他的工作,遇到非原則問題,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不多爭論。但是遇到原則問題就不能讓步。

"而在漳州前線發生的分歧,的確是原則分歧,是我們紅軍這個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執行什麼樣政策的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到當時民心的向背,關係到新開闢的地區能否鞏固和發展。我對林彪説:對一些不肯出錢的老財,給他們一定的懲戒是必要的,但我反對把他們弄到大街上去拷打的搞法。這種搞法不光不會得到一般市民的同情,甚至也得不到工人、農民的同情。其結果只會是:鋪子關門了,人也逃走了,籌款籌不到,政治影響反而會搞得很壞。林彪當時反問我説:我們究竟要不要錢?沒有錢就不能打仗。我回答他,我們既要錢,又要政治。我們是紅軍,如果政治影響搞壞了,即使你搞到更多的錢,你甚至把漳州所有老財的財產都沒收了,都毫無意義。經過爭論,林彪有所收斂。部隊經過教育,也杜絕了只顧弄錢不講政策的傾向。"

此後在長征路上,兩人還有過幾次事關原則的爭吵。吵後雖也相安無事,但聶榮臻明顯感覺到跟林彪交心更難了,有些話只好跟參謀長説説。


搭檔五年半,兩人指揮紅一軍團、八路軍第115師,從中央蘇區一直到平型關,打了許多漂亮仗。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談起這些戰績就説林彪會打仗,光環在他一個人頭上閃耀。事實上,戰爭年代的政治委員,沒有不懂軍事的。而且,在作戰決心上,一個部隊的政委有最後拍板權。更何況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是經過蘇聯紅軍學校深造的,不僅在香港、天津、上海做過整整4年的白區地下工作,還擔任過南昌起義前敵軍委書記,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他是十大開國元帥中唯一組織、領導了兩次重大起義的,具有豐富的軍事鬥爭閲歷和經驗。八路軍第115師分兵後,他帶着3000人在敵後開闢出偌大一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就是個例證。

對林彪知之甚深的聶榮臻曾在回憶錄裏如此評價説:"我平時總認為林彪不是不能打仗之人,有時他也能打。他善於組織大部隊伏擊和突然襲擊。可是由於他政治上存在很大弱點—個人主義嚴重,對黨不是很忠誠,有時就使他在軍事指揮上產生了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毛主席一直很欣賞林彪,但在中央蘇區和長征路上,林彪至少有兩次表現也讓他感到失望。一次是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時,以善打運動戰著稱的林彪原本不同意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等提出的"短促突擊"戰術,曾和聶榮臻一起向以博古為首的中央領導建議堅持用運動戰消滅敵人。但在遭到嚴厲的批評後,林彪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開始賣力地執行起"短促突擊"戰術,並於1934年的6月發表了《論短促突擊》的文章,提出了27條實施措施和注意事項,李德等對此很是讚賞。

再一次是四渡赤水之後,林彪給中央軍委寫信,埋怨毛主席盡帶紅軍走弓背路,而不是按軍事常識走弓弦,走捷徑,提出毛主席、朱德、周恩來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帶領紅軍迅速北進,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毛主席在"遵義會議"後重返領導崗位不久,林彪向他的軍事權威挑戰,這給他的刺激很深。在"會理會議"上,他毫不客氣地訓斥林彪説:"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麼?"並沒來由地指責彭德懷,説林彪的信是他鼓動起來的,是對失去中央根據地不滿的右傾情緒的反映。

關於這場著名會理風波的始末,沒有誰比聶榮臻更清楚。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遵義會議以後,教條宗派主義者們並不服氣,暗中還有不少活動。忽然流傳説毛主席同志指揮也不行了,要求撤換領導。林彪就是起來帶頭倡議的一個。


本來,我們在遵義會議以後打了不少勝仗,部隊機動多了。但也不可能每仗必勝,軍事上哪有盡如人意的事情。為了隱蔽自己的企圖和調動敵人,更重要的是為了甩掉敵人,更不可能避免多跑一點路;有時敵變我變,事後看起來很可能是跑了一點冤枉路。這也難免。但林彪一直埋怨説我們走的盡是"弓背路",應該走弓弦,走捷徑。還説:"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這樣領導指揮還行?!"我説:"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好比落在了敵人的口袋裏,如果不聲東擊西,高度機動,如何出得來?!"在會理休整時,林彪忽然給彭德懷同志打電話,他煽動彭德懷同志説:"現在的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他打電話時,我在旁邊,左權、羅瑞卿、朱瑞同志也在旁邊。他的要求被彭德懷同志回絕了。我嚴肅地批評林彪説:"你是什麼地位?你怎麼可以指定總司令,撤換統帥?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誰要造反,辦不到!"我警告他説:"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隊行動,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員的名義下指令給部隊不執行。"林彪不肯聽我的話。他又寫了一封信給中央三人小組,説是要求朱毛下台,主要的自然是要毛主席同志下台。他還要求我在信上籤個名,被我嚴詞拒絕了。我對他説:"革命到了這樣緊急關頭,你不要毛主席領導,誰來領導?你剛參加了遵義會議,你現在又來反對遵義會議。你這個態度是不對的。先不講別的,僅就這一點,你也是違反紀律的。況且你跟毛主席最久。過去在中央根據地,在毛主席領導下,敵人幾次'圍剿'都粉碎了,打了很多勝仗。你過去保存了一個小本子又一個小本子,總是一説就把本上的統計數字翻出來,説你繳的槍最多了。現在,你應該相信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危局。現在,你要我在你寫的信上簽字,我不僅不籤,我還反對你簽字上送。我今天沒有把你説服了,你可以上送,但你自己負責。"最後,他單獨簽字上送了。


會理會議上,儘管彭德懷作了申明,説他事先不知道林彪給中央寫這封信。但林彪卻不吭一聲,所以毛主席始終把這筆賬記在彭德懷頭上。

此後,毛主席曾三次在不同場合重提這事兒,林彪依然三緘其口。直到24年後—1959年8月1日在廬山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主席又第四次提起彭德懷長征中鼓動林彪要他交出軍事指揮權的事。這時林彪才插話説:長征中他給中央寫信要毛主席、朱德、周恩來離開軍事指揮崗位,由彭德懷來指揮紅軍作戰,這事他並未和彭德懷商量,是他自己決定寫這封信的。

彭德懷背了24年的黑鍋,這才卸下。


或許正因為林彪在毛主席眼裏不過是個娃娃,早早就得到毛主席的原諒,會理風波之後,林彪的提拔使用絲毫沒有受到影響,29歲時一身兼了紅軍大學校長、政委兩職。指揮八路軍第115師打平型關戰役時,他剛進而立之年。1946年6月,毛主席索性把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三副擔子全交給了40歲的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