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資料上來看,張作霖和溥儀的確見過,而且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不一般,當然,這種不一般並不是指有多麼鐵,而是因為在一段時間內,張作霖充當了溥儀的支持者和保護神,而溥儀則在同樣時間段內,成了張作霖的道德制高點。
在1925年的時候,張作霖見到了已經不是皇帝的溥儀,這一年,張作霖五十歲,已經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和土皇帝沒有什麼區別。但這個土皇帝,見到了已經不是皇帝的溥儀,卻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為,使用前清最隆重的跪拜禮來見溥儀。
張作霖為什麼要怎麼做,從張作霖性格看,這個人是一個聰明的粗人。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匪氣十足,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對於一些禮節禮儀方面,向來是嗤之以鼻。但和普通土匪不一樣之處在於,張作霖在原則問題上,相當不差事兒。
一、張作霖面臨的問題
如果從1925年,張作霖面臨的複雜局勢看,張作霖這一跪,的確有他的精明算計。
1925年,這是中原大戰幾乎要結束的時候,圍繞着北京以及北洋政府歸屬,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小勢力,打成了一片,最後居然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而張作霖身在東北,志在中原,趁着中原大戰之時,一舉囊括了河北,山東一帶,勢力達到了頂峯。但很快,遭到了其他軍閥的合力圍剿,再次退回東北。
中原大戰雖然張作霖稍稍佔據上風,但最終也只是慘淡收場而已。問鼎中原的夢想破滅之後,張作霖內部也出現了裂痕,這才有了1925年11月的郭松齡兵變。而這場兵變,早在1924年,就已經有了苗頭。只是張作霖雖然精明,卻也無法做到算無遺策。
中原大戰沒有佔到便宜,內部又出現裂痕,而第三方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這方勢力就是日本人的勢力。
日本人早在日俄戰爭結束後,就開始滲透東北,勢力一天比一天大。張作霖經營東北三省,非常小心的平衡着各方勢力,以張作霖外粗裏細,精明圓滑的個性,讓日本人着實有些頭疼,在張作霖統治東北這些年間,他和日本人的關係,始終是若即若離。
二、大巧似拙的計謀
奉系的內憂外患,恰好是日本人的機會,面對日本人咄咄逼人,張作霖也展現出精明狡詐的一面,也下了一招絕妙的棋,這顆棋子就是溥儀。
溥儀很是無辜,但絕非無用,在1924年中原大戰接近尾聲,溥儀被接進日本領事館,同年,日本人開始大肆宣傳同情溥儀言論。日本人的小九九,無非就是想要扶植一個傀儡而已。所以向全世界放出了這樣一個信號,日本人站在溥儀這邊。
張作霖敏鋭洞察到這個關鍵點,於是下了一招絕妙的反客為主的棋。當他見到溥儀,立刻用臣子大禮下跪,和日本人一樣,張作霖的做法,也放出了一個信號,自己也站在溥儀這裏。與其説是 做給溥儀看的,倒不如説是做給日本人看的。
仔細想想,就知道張作霖這招乾坤大挪移的厲害之處。張作霖明白日本人的野心,但也需要日本人的幫助,因此,他明白什麼時候應該精明,什麼時候應該裝糊塗。下跪溥儀就是在裝糊塗。
於是,日本人悲哀地發現,他們和張作霖之間多了一個溥儀。換而言之,日本人和張作霖,都成了一個戰線上的戰友,這樣一來,日本人被張作霖死死地堵住了嘴。總不至於在這個節骨眼上和張作霖翻臉吧?
於是,日本人雖然獲得了很多好處,卻始終沒有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張作霖順利平定郭松齡兵變,甚至當上了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因禍得福,權力達到了最高點。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內在原因,尤其是像張作霖這種級別的人物。絕對要足夠精明,足夠圓滑,足夠冷靜,足夠理智,才能在一團亂麻中找到那根不起眼的線頭,從而做活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