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命運多舛的阿拉伯“奴隸”王朝,遭遇六大門派包夾,中國也在內!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是一個非常講究出身門第的古代王朝,從軍官到文官,再到蘇丹,對他們的血統出身都有着嚴謹的甄別,沒錯,要是你並非血統純正的奴隸或奴二代,你根本就沒有資格擔任這些職務。
在馬穆魯克王朝265年的建國史上(1252年-1517年),這個由奴隸治國的王朝在鼎盛時期,佔據了包括今天幾乎全部的埃及、全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部分利比亞、蘇丹、敍利亞、約旦、伊拉克和一小塊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的約3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商人在帝國的羽翼之下,勤奮地開創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致力於各類商品的進出口和轉口,控制了整個印度洋的商貿行為。威尼斯人馬可波羅描述的元朝的商品繁榮,與這些商人的辛勤耕耘有着邏輯充足的因果關係。

馬穆魯克王朝的發端
馬穆魯克王朝脱胎於阿尤布王朝,阿尤布王朝是生活在埃及和敍利亞地區的庫爾德人建立的伊斯蘭教王朝,在反抗十字軍東征的戰爭中,本地的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遠遠不夠用,只好從中亞地區不停購買奴隸,其中有突厥人(欽察人)、羅斯人、切爾克斯人,這些奴隸又被叫做“馬穆魯克”,承擔着從戰鬥隊伍到宮廷守衞的重任,他們中產生出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將領和侍衞官。重用異族官兵當然也並非他家的專利,在阿尤布王朝上位之前,法蒂瑪王朝也是這麼幹的。
我們也很容易聯想到東漢末期的西涼兵羣體和他們的首領董卓以及李傕、郭汜他們,他們也給東漢末期的亂局帶來過主要“貢獻”。
近衞軍首領艾伊貝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來自欽察突厥人羣體,深受阿尤布王朝的末代君主薩利赫器重,當然,私下裏,也深受薩利赫的寵妾珍珠小枝“器重”。當薩利赫在1249年對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領導的十字軍東征選擇御駕親征的途中,死了,珍珠小枝成為伊斯蘭曆史上唯一的女君主,珍珠小枝出身也是奴隸,在“馬穆魯克”戰士們的支持下,一舉打敗法軍,還俘虜了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珍珠小枝選擇與“馬穆魯克”的青年首領艾伊貝克共結連理。
1252年,珍珠小枝宣佈由艾伊貝克擔任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一任國王(蘇丹),但她仍掌握一定的實權,五年後,珍珠小枝與艾伊貝克產生了宮廷奪權之爭,艾伊貝克被珍珠小枝整死,珍珠小枝很快又被艾伊貝克的手下整死,艾伊貝克的兒子阿里繼承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王位。

馬穆魯克王朝的國體
馬穆魯克王朝265年的建國史中,一共產生了46位繼承者,他們的出身全部都是“馬穆魯克”,一部馬穆魯克王朝史,很明顯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伯海里王朝時期(1252年-1382年)和布爾吉王朝時期(1382年-1517年)。很湊巧,一家幾乎一半的時間。
兩家小王朝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突厥人建立的,後者是來自高加索一帶的切爾克斯人,但成分相同,都是翻身奴隸把歌唱的“馬穆魯克”。
兩家小王朝的共同特點就是世襲與篡位,他們的蘇丹來源基本都是馬穆魯克將領,一代代的趙匡胤式的好戰友,把前蘇丹的子孫從王位上拉下來,把自己的屁股放上去,然後把子孫託付給自己的好戰友,再然後就是他們的好戰友義不容辭的把前領導的子孫拉下馬,周而往復,循環不止。
伯海里王朝第一代蘇丹艾伊貝克只享受了五年好時光,就被老婆珍珠小枝殺死,他的兒子阿里繼位後,十年後就被軍官庫圖茲推翻,二代即亡。
庫圖茲連二代也沒有享受,被手下拜巴爾斯殺死。
拜巴爾斯運氣不錯,傳了兩代,有兩個兒子先後上台,名義上聽起來不錯,但其實兩個兒子加起來在位不過兩年,換上來蓋拉温家族。
蓋拉温家族傳了五代,十幾個君主,一百多年的時間。看起來很穩固吧?其實大部分時間內都是充當傀儡,實權都是在切爾克斯將領們的手上。
隨着突厥人的控制力越來越少(沒辦法啊,老是養尊處優,沒法打仗),切爾克斯將領們先是用傀儡過渡了多年,1382年,切爾克斯將領巴爾庫克把伯海里王朝時期劃上了休止符,開啓了布爾吉王朝時段。
布爾吉王朝與伯海里王朝都是“馬穆魯克”締造的,都屬於馬穆魯克王朝,但他們的執政能力更加有限,“太子”們的命運更悲慼,有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沒有一個繼位者能熬過兩年,“二世即亡”對他們來説都是一種奢侈,他們全是“二年即亡”。
馬穆魯克王朝實行的是“伊克塔制”,通過分封土地給有功軍人來鼓勵他們上陣殺敵的勇氣,但只限於本人這一代享有,下一代想要好處,歡迎參軍入伍另立新功。
本地的阿拉伯人並不太受重視,不僅蘇丹的位置想都不要想,軍隊高層也很難進入,就連文職官員的招聘,馬穆魯克王朝也寧可專門在外國購買一些基督徒或猶太人來擔任,也不讓本地阿拉伯人插手,阿拉伯人也只能在宗教領域會有所發展,可以擔任神職人員,他們更多的是從事商業活動。

馬穆魯克王朝的重商主義
早在蓋拉温時期(1279年-1290年),為了對付十字軍的殘餘勢力,他就採取了與拜占庭帝國、意大利各共和國和西班牙的阿拉貢等地區簽訂了貿易合約的聯盟方式,他深知,有了貿易的好處,意大利各唯利是圖的商業共和國就不會像打足雞血一樣踴躍報團參與十字軍東征,能夠起到分化對手陣營的大好處,同時也能為自身帶來豐富利益。
伯海里王朝的納賽爾統治時期,形勢比較穩定,他大力興擴建港口,獎勵對東西方的貿易,馬穆魯克王朝的商業船隊不僅遍及地中海沿岸,還深入東非沿海,遠達中國,在中世紀的歐洲與中國的中介貿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當了優秀的貿易合作伙伴。
在印度洋沿岸,他們取代了波斯商人的存在,幾乎控制了整個印度洋上的貿易。東以馬六甲為貨物集散地,中間則是以馬拉巴沿岸港口為轉運中心,西以紅海和波斯灣為終點,然後通過陸路再分銷到地中海沿岸各處港口,整個這條貿易走廊合理規避了土耳其人或蒙古人的勢力範圍內的北路路線,暢通無阻,就連北非以及撒哈拉地區也建有商業中轉站和貿易中心,海陸聯運系統發達。
為了招攬外國商人加入這個系統,蓋拉温還特意廣而告之,向外國商人發出公告,熱情邀請他們前來進行國際貿易,享受税收減免政策,併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食宿服務行業。
中國商人、印度商人、信德商人和更近的羅馬商人、伊拉克商人、摩洛哥商人紛紛來到這裏尋求商業機會,表面低廉的過境税收集腋成裘,竟也成為了馬穆魯克王朝的一項很大的財政收入來源,阿拉伯人坐擁地主之利,本來就擁有着最悠久的經商傳統,在馬穆魯克王朝統治時期裏得到了極為鼎盛的發展。
馬穆魯克王朝曾經面對的六大勢力
一、十字軍東征
1096年-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到了馬穆魯克王朝時期已經進入了尾聲,馬穆魯克王朝的建立其實離不開十字軍的功勞,沒有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領導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征,薩利赫也不會死在征途,從而給珍珠小枝和艾伊貝克創造機會。
路易九世離開後,拜伯爾斯先後攻佔薩菲德、亞法、沙基夫·艾爾農和安提俄克等城市,馬穆魯克王朝成功地清除掉盤踞在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殘留力量,再之後的第八次第九次十字軍東征,再也沒有敢於來到這個地區。

二、西征的蒙古人
13世紀下半頁和14世紀初期,在東亞、中亞和東歐地區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也碰上了馬穆魯克王朝這顆釘子。
1260年,推翻艾伊貝克家族統治的新蘇丹庫圖茲(1259~1260在位)在手下大將拜巴爾斯的幫助下,於約旦河左岸貝桑附近的艾因·扎魯特戰役中大敗蒙古軍隊,擋住了蒙古人進軍非洲的步伐。
卡拉温(1279~1290)在位時期,蒙古伊爾汗阿巴哈趁着馬穆魯克人內戰,進佔敍利亞,攻佔阿勒頗、哈馬等地,卡拉温率埃及軍隊在霍姆斯戰役中打敗了蒙古軍,把敍利亞失地全部收復。
三、帖木兒帝國
同樣興起二百餘年的帖木兒帝國也是馬穆魯克王朝的苦主,與被別人欺負的感覺不一樣,帖木兒帝國也是突厥人締造的,某種程度上是突厥人創造的馬穆魯克王朝的遠親,但在疆土和利益面前,這點殘存的親屬關係自然無法倚仗。
1400年到1401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敍利亞,馬穆魯克王朝蘇丹法拉吉親自率兵抵抗也無濟於事,整個敍利亞的領土被佔領,名城大馬士革被焚燬,城市建築幾乎被夷為平地。
沒錯,這個帖木兒就是在四年後攜安卡拉戰役大勝之餘威,準備放手進攻大明王朝,後來死於中途那位。
四、奧斯曼土耳其
地中海東岸在那一段時間就是四戰之地,你方唱罷我登場,除了帖木兒帝國、蒙古人和馬穆魯克王朝的存在,自然也少不了雄霸一方的奧斯曼土耳其人。
1485到1488年的阿達納戰役中,晚期的馬穆魯克王朝迴光返照、奮起餘勇,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軍。
但二十幾年後的1516年8月,馬穆魯克王朝在敍利亞阿勒頗北面的達比克草原被土耳其人打敗,讓出了整個敍利亞地區。
土耳其人從不知道滿足,第二年便進軍開羅,打響了瑞達利亞戰役,馬穆魯克王朝全軍覆沒,宣告滅亡。
五、葡萄牙王國
在與土耳其人苦苦纏鬥的晚期,馬穆魯克王朝還必須面對一個遠道而來的新對手,如果説捅出致命一刀的是土耳其人,其實在死亡之前,馬穆魯克王朝已經沉痾纏身,那是因為餓的。
重商主義的馬穆魯克王朝怎麼會捱餓?
那是因為,更重商的葡萄牙人來了。
馬穆魯克王朝不得不迎來了西方的地理大發現時代。
十五世紀的葡萄牙人還在大西洋的南部、非洲的西海岸打轉,馬穆魯克王朝在阿達納戰役剛剛戰勝土耳其人的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繞過了好望角,寧靜的印度洋,終於在西方殖民者的眼中一望無餘,馬穆魯克王朝霸佔印度洋貿易的好時光,終於要面對葡萄牙人的挑戰。

1509年2月2日至3日發生在印度第烏的一場海戰是一場純粹的爭奪香料貿易權的商業海戰。馬穆魯克王朝和印度土邦的聯合軍隊被葡萄牙人擊敗,這場基督教針對伊斯蘭教的海上勝利,也直接導致了馬穆魯克王朝從此失去了對印度洋的貿易統治權。
沒有了貿易,就沒有了利潤,沒有了利潤,就沒有了軍費,馬穆魯克王朝無可奈何的被葡萄牙人打暈在地,又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狠狠地踏上了最後一隻腳。
六、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與馬穆魯克王朝倒是沒有進行過直接的軍事鬥爭,按照遠交近攻、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外交原則,事實上有着蒙古人、帖木兒帝國這種共同敵人的他倆也應該“結合”到一起。
然而事實卻是,大明王朝乾淨利落地給了馬穆魯克王朝三記悶棍。
第一悶棍:
朱元璋一上台,聽説了色目人(阿拉伯商人後裔)蒲壽庚在元滅南宋時的事蹟,堅決辦了蒲氏家族,禁止他的後代參加科舉考試混進公務員隊伍,經歷過元末時期戰亂的泉州、廣州一帶的阿拉伯商人本已十不存九,隨着朱元璋制定的“歧視”待遇以及緊隨而來的海禁政策,阿拉伯商人在中國的羣體從此就消失了。
不要小看這幫人的經濟帶動作用,事實上他們就是馬穆魯克王朝的大中華區代表處,沒有了他們,海上貿易無從談起,元朝時期中國與西方的海上往來貿易,幾乎全部是由要他們承辦。
第二悶棍:
眾所周知的鄭和下西洋時期,正是馬穆魯克王朝統治時期,前文也曾交代,馬六甲成為了馬穆魯克王朝的貨物集散地,是人家在印度洋壟斷貿易的東部中心,他們的眼光相當不錯,正和鄭和想到一塊去了。
後來我們知道,馬六甲成為了鄭和下西洋船隊的集散中心和庫藏中心,明朝還在蘇門答臘的舊港設置宣慰司,有效行使了主權。
馬穆魯克王朝的東部中心?對不起,明王朝已經佔了。
第三悶棍:
通過鄭和下西洋的七次路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三次沒有邁入阿拉伯海,最遠就是到達印度半島南端,稍微擦了一點阿拉伯海的邊,這裏面固然有航海技術需要不斷磨合的因素,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你當馬穆魯克王朝不存在嗎?

那是因為馬穆魯克王朝所控制的紅海流域,嚴禁鄭和的船隊進入。
朱棣聽説了馬穆魯克王朝的苦惱,邀請各國朋友,包括帖木兒帝國這些對大明王朝曾經有想法的敵對國家使者,在北京郊區懷來搞了一次規模盛大的閲兵式,這次閲兵式整整調來十萬軍隊,各種“火龍槍”、“火龍車”、“虎威炮”等重武器全部露面,有效的宣揚了國威。
帖木兒帝國的使者後來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感言:
我真的很慶幸當年我們的帖木兒死在了半道上,他得以成功保住了一世英名。
再聯想起鄭和下西洋每次出海,隊船動輒上千艘,載員3萬人,“雲帆蔽日”,浩浩蕩蕩,難不成真是為了打海盜?
老實講,就是為了震懾馬穆魯克王朝。
馬穆魯克王朝收到了來自大明王朝的“善意”提醒,從第五次下西洋開始,改變了態度:開放的阿拉伯海歡迎你,友好的波斯灣在等待你,神秘的紅海選擇擁抱你。你大明王朝是肌肉男,我們大不了不惹你,主要原因是聽説你們不愛打仗佔地盤,就是來到處送送小禮物,那麼,我們願意!
重商主義的悠久傳統,使得馬穆魯克王朝的算盤打得山響,事實上他們也獲得了成功,明王朝宣揚國威的舉措與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的貿易活動並不衝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印度洋上能見到寶船的時間屈指可數,等到朱棣玩膩了這套把戲,阿拉伯人仍然在印度洋上自由徜徉。
無論如何,大明王朝綿延二十八載的武力示威活動,也的確起到了震懾馬穆魯克王朝的作用。
結語:
導致馬穆魯克王朝亡國的因素,不僅僅是來自於上述六大勢力的夾擊,與其他的封建王朝一樣,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也陷入到奢靡生活,有一位叫納綏爾的馬穆魯克蘇丹在去麥加朝聖時,由於怕路途上吃不到新鮮蔬菜,動用了四十匹駱駝組成的駝隊,為他一路搭載了一座活動的蔬菜花果園。為了保證他豪奢的生活,他不惜提高賦税,導致在他死後爆發了內戰、饑荒和瘟疫,1348年爆發在歐洲的“黑死病”,也曾在馬穆魯克王朝的核心統治地區埃及持續達七年之久。
歷屆蘇丹爭相修建富麗堂皇的清真寺、陵廟等代表性建築物,也導致了上行下效,全國掀起了講究排場的攀比習氣,國庫自然越來越乾癟。
為了與各大帝國作戰,國家還不得動用巨資從外國購買奴隸,用於培養一代代的優秀戰士,由此也產生了鉅額的軍費開支。
當馬穆魯克王朝收支失衡後,為了彌補虧空,他們的蘇丹又實行了飲鴆止渴的國家壟斷貿易政策,打擊了民間的商業積極性,國家經濟也陷入加税——經濟停滯——加税的惡性循環。
等到印度洋被葡萄牙人控制後,馬穆魯克王朝的外貿通路斷絕,北有奧斯曼土耳其,南有葡萄牙人的圍追堵截,馬穆魯克王朝的悲劇下場就此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