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懿宗:相濡以沫、父愛如山,為妻女擋風遮雨的真男人,令人動容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經典

唐懿宗在位時並無立後,但他至少有兩位女人名留史冊。

一位是王氏,她為唐懿宗生了未來的皇帝李儼,另一位則是郭氏,她為唐懿宗生了同昌公主。

關於王氏的史料缺乏,因此她的身世近乎成謎。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王氏的兒子李儼成為皇帝時,王氏還活在人世,因而被封為“惠安皇太后”。除此以外,王氏的個人記錄可説是一片空白。

在《新唐書》中,王氏依舊出身不明,我們只知道她曾是唐懿宗的貴妃,但早逝,留下年方5歲的兒子李儼。

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已散佚在晚唐的兵鋒之中。但可以確定的是,唐懿宗寵愛的女人,並不是王氏,而是郭氏。


郭淑妃 畫像

郭氏,人稱“郭淑妃”。根據史書的説法,郭淑妃從小就進了鄆王府,服侍鄆王李温。唐懿宗李漼本名李温,他被封為鄆王時14歲,而稱帝時已27歲。

他與郭淑妃二人,應該是從這段在鄆王府的日子開始,共同患難、一同成長,培養出了極佳的感情。

當鄆王稱帝以後,他並沒有忘記郭氏,他將她封為淑妃。但很遺憾,即使他再有心,也很難冊立她為皇后,因為郭淑妃只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即同昌公主。

然而,同昌公主卻是唐懿宗深愛郭淑妃的明證。

暴怒的皇帝,發動了一場“風暴”

有一則同昌公主年幼時的傳奇留在史書上。記得李漼還在當鄆王的時候,總是擔心會因繼承問題遭禍,而同昌公主在本應不會説話的年紀,卻突然説了句:“得活!”惹得她的父親又驚又喜。

這個女孩深得父母寵愛。鹹通10年正月,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時,皇帝“傾宮中珍玩以為贈送之資”,對她寵愛非凡。但好景不長,同昌公主死於鹹通11年夏天,追贈衞國公主,諡曰“文懿”。


同昌公主 劇照

公主的死,在長安引起了一場“風暴”。

這個夏天,唐懿宗因公主之死,悲憤之餘,殺掉了一批負責醫治公主的醫官,並把他們的親族約三百餘人收監下獄。

當時的宰相劉瞻,與負責羈押人犯的京兆尹温璋,僅僅試着勸皇帝不要如此大動刑法,就被怒氣沖天的皇帝貶出京師。

不只劉瞻被奪去宰相職、外放當個地方官,一批與劉瞻關係較近的高級官員也一併貶官出京,而京兆尹温璋則選擇在京師自殺身亡。

其中,鄭畋的遭遇值得一提。當時鄭畋為唐懿宗草擬貶逐劉瞻的制文,但懿宗認為草稿上把劉瞻講得太過美好,因而痛斥鄭畋,並將其貶官出京。


同昌公主 劇照

鹹通12年春天,公主出殯。悲傷的皇帝下令他的大臣作輓歌、由公主之夫韋保衡寫神道碑詞,並派遣一位宦官與新上任的京兆尹監護出殯隊伍,而皇帝與郭淑妃親自送公主到延興門。

要不是出了延興門就離開長安城了,皇帝與皇妃應當還會再多送一程。

安葬公主以後,帝與妃仍心懷思念,為此,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李可及編了段歌舞,哀悼同昌公主,名曰“嘆百年”。

《新唐書》用“帝以為天下之至悲”的句子,來形容這場表演。

為何皇帝如此寵愛同昌公主?

皇帝對同昌公主的寵愛,似乎早已逾越了朝臣們眼中應有的尺度。為何如此,也許連當事人也説不清楚。

在同昌公主誕生之時,唐懿宗才17歲,距離他稱帝還要十年的光景,他還只是鄆王李温。


唐玄宗 劇照

受到唐玄宗以來各類節制皇子的措施影響,皇子們平日受到諸多限制。一般來説,往往直到上任皇帝彌留之際,才能確定下任皇帝是誰;所有有機會稱帝的皇子,也很可能突然在鬥爭中被殺。

在唐懿宗身上,這種陰影將更為強烈。因為鄆王李温身為唐宣宗的長子,備受傳統長子繼承理想的期待,但是宣宗喜愛的不是長子李温,而是三子李滋。

在長安城東北角,有個地方,叫做“十六宅”。這塊區域,自唐玄宗以來,在慣例上是太子以外的諸皇子居住的地方。可是,宣宗時只有李温住在“十六宅”,而其他皇子都跟着皇帝,住在宮城之內。

可見,鄆王李温與郭氏的早年生活,是相對悲情的。也就是説,是郭淑妃與同昌公主,陪伴着那個備受猜疑與期待的皇長子李温,渡過在鄆王府那段難熬的日子,那應該也是唐懿宗人生中相對單純的一段時光。


唐懿宗 劇照

看起來,皇帝對公主的寵愛,與對郭淑妃的愛戀難以切割。也許,在唐懿宗的家人裏,他只有與郭氏、同昌公主之間,存有人間最平凡的親情。

“愛屋及烏”韋保衡

唐懿宗當年會把愛女嫁給韋保衡,也算是對他的寵愛;又因懿宗對郭淑妃與同昌公主的寵愛,韋保衡備受榮寵。

這位韋保衡,出身名門韋氏,鹹通5年進士登科。與同昌公主結婚那年,他成了“銀青光祿大夫、守起居郎、駙馬都尉”。“起居郎”雖然官位從六品上,但已屬親近皇帝的職務。

資歷淺、年紀輕的韋保衡升官很快,在鹹通11年,他已是“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扶風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駙馬都尉”,並加銜“本官同平章事”,成了宰相。

韋保衡一生中至少干涉了三次規模較大、堪稱“風暴”的政治活動,卻獨善其身。


韋保衡 劇照

最早是在鹹通8年秋季,韋保衡引起“楊收案”。因他的奏言,前宰相楊收被貶為端州司馬;兩年後,再由端州司馬流放嶺南,並賜死於途中。許多與楊收有關聯的人物,也在此次事件中,一併遠流帝國南垂。

事實上,楊收早已得罪不少要人,韋保衡只是“臨門一腳”而已。

第二次是在鹹通11年,那份因同昌公主之死而出的貶官名單,應該就是由韋保衡所擬。

最後一次是在鹹通13年,當時“韋殷裕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時,韋保衡不知羅織了什麼樣的理由,使曾任宰相、唐懿宗妹夫於琮,貶為“普王傅”——這只是個沒有權力的虛銜。

可見,韋保衡即使在公主死後,權勢依舊不減。至少終唐懿宗一朝,始終位居宰輔,未曾落魄。

在鹹通14年唐懿宗的遺詔中,韋保衡以大唐帝國一流高官的身份,負責為唐懿宗治喪。這位深受懿宗寵愛的女婿,確實也該好好地送丈人最後一程。


唐懿宗 畫像

新皇帝初秋即位。到了秋末,剛辦完唐懿宗的葬禮,韋保衡這位權傾一時的人物,便沒落了。他被貶官,而過往那些被擊敗的政治對手,則一個一個重返政壇。

這年冬天,韋保衡被賜自盡。顯然,他的政治生命,與唐懿宗緊密相連。

玲瓏説

在旁人看來,唐懿宗對郭淑妃、同昌公主的寵愛多少有點偏執。

還記得鹹通11年同昌公主死時,那位被貶官的宰相劉瞻、那位自縊的京兆尹温璋,以及替皇帝草擬公文的鄭畋……對皇帝而言,這些人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支持皇帝懲罰那些“害死”公主的人。


同昌公主 畫像

而從史書上殘留的事蹟來看,郭淑妃應該是唐懿宗心中分量最重的愛人。

唐懿宗身為皇帝,整個帝國都繞着他運轉;然而,在懿宗的私人世界裏,似乎一切都是在繞着郭淑妃母女旋轉。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是郭淑妃陪着皇帝渡過了那段憂難的日子,二人相濡以沫;是同昌公主在皇帝仍困頓時出生、成長,為他帶來歡樂與欣慰。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唐懿宗是個重情義的真男人,他那份對心愛女人和女兒的愛,情真意切,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