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劍門關為什麼這麼難攻?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經典

説起國內最著名的險關要塞,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可能就是山海關、嘉峪關等古代邊關,但是四川境內的劍門關絕不可漏掉。古代曾有“北有山海關,南有劍門關”的説法,劍門關也有“天下雄關”、“天下第一關”等美譽。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約15公里處,以雄、奇、秀、險、幽而聞名,和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並稱為四川四大奇觀。劍門關古稱劍閣,劍閣在古代典籍中一般都是指劍門關,除了東晉時新設並存在了幾十年的劍閣縣外,1913年劍州改劍閣縣後,才專指縣名。劍閣縣位於廣元市西南,東接廣元市昭化區、蒼溪縣,北接廣元市利州區、青川縣,西接綿陽,南接南充,有“川北金三角”之稱。劍閣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山地佔總面積的90%以上。劍閣縣歷史上也出過不少的名人,如唐代名相普安郡(今劍閣縣)人魏徵,明朝兵部尚書趙炳然等等。另外,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稱帝前被封在劍州,為普安郡王。
在春秋戰國時,秦國為爭霸天下欲吞巴蜀,由於關中入蜀的道路幾乎不通,便詐稱有五頭會屙金的牛送給蜀王,貪婪的蜀王中計,讓五丁力士開蜀道,這條道便是著名的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馬錯沿金牛道南下滅蜀,將天府之國打造成秦國的大糧倉,為後來爭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古代很長時期裏,從漢中南下巴蜀主要有三條道路: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金牛道是其中最為便捷的一條路,可直達蜀地核心城市成都。而劍門關則扼守金牛道咽喉,是蜀地當之無愧的北方門户。劍門關破,蜀地不存,歷來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的説法。
雖然金牛道在戰國時已有,但是劍門關的出現卻要晚一些,直到三國時期才由蜀漢丞相諸葛亮下令修建。據《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於此立劍門關。”劍門關位置實在太重要,是真真正正的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生在劍門關的戰事數不勝數,劍門關關樓被摧毀重建的事屢有發生。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劍門關在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拆毀。如今的劍門關關樓是2009年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的。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冷兵器時代,要想攻破扼守蜀道的劍門關更是難上加難,在古代戰爭中劍門關創造了從未被正面攻破的紀錄。李白曾有詩云:“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足見劍門關的險要程度。劍門關前戰事頻繁,最出名的便是三國時蜀漢姜維率3萬大軍守劍門關,成功抵擋魏國鎮西將軍鍾會率領的十數萬大軍的瘋狂進攻。在鍾會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有鄧艾繞過劍門關,冒着生命危險偷渡陰平,滅亡蜀漢的故事情節。
劍門關為何如此難攻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地形。劍門關所在的山脈是龍門山脈的支脈劍門山,全長約70公里,最高峯海拔約1200米。劍門山中間出現斷裂,可分為大劍山(也叫梁山)和小劍山,由72座似劍的山峯組成,兩山之間出現寬約20米的豁口,其狀如門,故曰劍門。劍門關就位於這個豁口處,扼守着狹窄的南北通道。另外,你會發現劍門山還有一點比較特別,北高南低,北坡是非常陡峭的懸崖峭壁,幾乎呈90度,而南坡地勢則相對比較緩和,逐漸降低。這意味着,從北向南攻要比從南向北攻難太多了。如果從北面進攻,再多的兵也沒用,空間有限根本施展不開。而防守方卻可以居高臨下,佔據極大優勢,即使兵力有損失也很快能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