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我先來問一個比較“二”的問題: 兩點時間最短的路徑是什麼?

這事兒和17世紀的一道謎題有關,直到後來微積分被建立起來以後才得正解。雖然問題不難,但結果驚豔。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喏,別猜疑我是在逗你們,或拿非歐幾何抖機靈,真心希望你們兩手一攤就説是一條直線。

如果AB兩點是在空間中垂直放置的,那麼這兩點之間的最快路徑是什麼?

舉幾個圖,如果我們將兩點之間用鐵線連接,上面穿一顆圓潤的珠子,那麼一下哪種姿勢的路徑可以讓珠子以最快的速度從A點滑降到B點?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注意,此問題中要加上重力加速度(但是不考慮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考察那條鐵線上的珠子最快降落到B點,給你兩分鐘時間……

會不會是第一種直線的方式呢?無論如何,我們都知道這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路徑。所以珠子需要移動的距離是最短的,而且珠子不需要改變運行方向跑偏,嚴格按照起始的方向埋頭滑到底。

會不會是第二種拋物線形式的路徑最快?拋物線是種水平位移與垂直運動成平方關係的運動路徑,更符合物體在自然界重力作用下的墜落軌跡(事實上,那些訛你錢讓你吐一地的“失重體驗”飛行,飛的就是這種路徑。)

還有第三種跳台滑雪式的路徑,它會是最快的一個麼?走這種路徑有個優勢,就是在一開始會獲得較高的加速度,當加速度達到最大的時候,把這種優勢轉化為較短的時間滑過後半程的水平位移上。

是不是還有種可能,實際上對於下墜來説,其實路徑根本就無所謂?你看,反正是能量守恆的事情,同等高度的情況下,珠子具有的勢能也是一樣的,那麼最後獲得的動能也是一樣的,那麼我們能不能説其實路徑的選擇對速度是沒有影響的?

最後,會不會這些路徑都不是最快的?其實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一個完美的圓弧?

在17世紀末,扎堆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數學家:牛頓、貝努裏、惠更斯、萊布尼茨、欽豪申、羅比達……他們都在做這道題,出題的人是雅各布·伯努利他弟,約翰·伯努利:

“我,約翰·伯努利,想找到世界上最棒的數學家。沒有比出道難題為難人更能公平公正地爽到我了,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必能揚名立萬,千古流芳。成為能與帕斯卡,費馬等牛人齊名的大V。請允許我代表整個數學界提出這個尤其能在今天考研大家的數學技巧和思維耐力的問題。如果有人能把答案遞交與我,我會將其公開,並授予其應得的獎賞。”

史載是牛頓第一個找到了正確解法和答案。比伽利略早了幾十年,伽利略由於手裏沒有微積分,得出了錯誤的答案,所以咱也別自慚愧,不知道也很正常。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這個問題存在一個最優解,這條曲線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 Brachistonchrone 曲線(詞源來自希臘語,brachistos是最短的意思,chronos 意思是時間)。這的確念起來累舌頭,但先別皺眉,萊布尼茨還想更佶屈聱牙地叫它 Tachystopote ……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最速曲線的形狀接近那個“跳台滑雪”(上圖第三個),起始近乎的垂直加速讓珠子獲得了快速通過後半程水平位移的能力,平均速度最快。上圖的動畫裏,紅色的就是那條“最速曲線”(伽利略的結論錯在認為完美的圓弧才是最快的路徑)。

在這裏要得到的最優解的計算,不是要將一個函數里的某個變量最小化,而是需要一個函數來把其他變量最小化。這就是“變分法”。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計算的基本思路是“能量守恆”。墜落的珠子把勢能變成動能。如果我們把這條彎曲的路徑長度記做s,每一段無線小的路徑記做ds,得: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不同的路徑都會有不同的函數,在這裏,我們的目標是找到那個最小的y的函數表達式。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我們知道路徑是連續的(沒有坑窪和突然的起伏),而且我們知道只有一個變量就是加速度,所以得到一個二階導數d2y/dx2,而且我們知道起點和終點的值。

抄個近道直接給你們答案吧,下面是關於夾角θ切線的參數方程: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等式中K是一個保證曲線經過終點(xB,yB)的係數。

上式所得到的圖像,就是下圖我們所看到的“擺線”,美不勝收。描述的是某個圓上的一點,在圓沿直線運動時候的滑過的軌跡。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想象你的車跑在這樣形狀的一個坡上,軲轆就是那個黑點,那它運動速度最快的區間就是在這條擺線的 0≤θ≤π 的範圍裏,從垂直下降到迴歸水平位置的這段路徑上。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最速曲線對於建造過山車有巨大的指導意義,那些造過山車的工程師總要絞盡腦汁在有限的垂降距離裏,儘快達到最高速爽到你。如我們剛才所證的,“最速曲線(Brachistochrone Curve)”是兩點之間最快的路徑。

這在競技體育上也大有用處。如果你是一個滑雪運動員,目標是最短時間衝線,你根本就不在乎兩點間的最短路徑,而是最快路徑。如果你沿着最速曲線的路徑下滑,你會獲得更多的加速度優勢。

這事兒還能更帶勁。

在均一力場的框架下,“最速曲線(Brachistochrone Curve)”有時候也被稱之為“等時曲線(tautochrone)”(依舊感謝希臘人,taut的意思是「相等」)。

你可以把物體放在“等時曲線”的任何位置上,它們都將以 相同的時間 滑落到同一個位置。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位置越高的物體,將以更快的速度,和位置較低的物體一起通過最低點(具體時長是π乘以圓弧的半徑除以g的平方根)。

我們回憶一下高中的物理知識,老師講過鐘擺的運動週期取決於擺臂的長度,但這個説法只是理想狀態下的近似結果。當鐘擺真甩起來的時候,其實擺臂的長度是有細微微的變化的: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當擺臂很長,而擺幅很小的時候,這個誤差也很小,但這個誤差是躲不掉的。最早發現這個問題的是數學家惠更斯,他用一個叫做“翻轉擺線的漸開線( involute of an inverted cycloid)”的特別方法糾正了這個誤差(後面講到),製造出了完美的鐘擺(惠更斯鐘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研究鐘擺在擺線頂端出現誤差的人。

如果擺臂的長度是擺線周長的一半,那麼鍾錘運行的軌跡是沿着一條擺線以固定的時長運動,且時長與擺動的高點位置無關。漸開線指的是一條描述擺臂上一動點沿着曲線運動,與所選切線上的交點的軌跡。(如果每個字都認識,這不真是我的錯……,下圖藍色那段就是所謂“漸開線”)。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下圖就是惠更斯設計的鐘擺,鐘擺頂部有兩片金屬簧片,現在被稱之為 Huygen's Chops。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當鐘擺擺動時,吊繩就貼上了簧片,簧片的形狀就是擺線的漸開線,鐘擺因此就沿着完美的擺線運行了。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擺線的特性在名著《白鯨記》中也有描述: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煉鯨油鍋”也包含着數學的光輝。Pequod號捕鯨船的左舷的鍋子裏,當我用滑石打磨鍋壁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神奇的現象,所有的東西都按照擺線的規則,無論從哪兒開始,都以同樣的時間滑落到鍋底。

如果你還在玩四驅模型車,那麼你可以告訴孩子們,如果是在一個最速曲線形狀的滑道上比賽,無論賽車從哪兒起跑,比賽都是公平的。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一個符合數學要求的滑板溜碗賽場,應該兩邊是符合“等時曲線”的形狀。如果你在這種賽場和人較勁,那麼你可以放心,無論他們踩着什麼器材,大家在坡底的耗時都是一樣的。如果形狀不如意,那麼你最好別沿着坡度直接下去,最好滑出一道最速曲線的軌跡來。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我覺得最後值得説一説漸開線,它和擺線一樣有趣,而且在工作中更能發揮實際作用。比如齒輪。早期的齒輪都是按照擺線的輪廓製作的。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這種齒輪一般具有更寬的齒牙截面,因此也更強更有力,但在現代工業製造中已經很少見了。如上圖所示,擺線齒輪是由兩條擺線為輪廓構成的,這個樣子的齒輪現在在自行車上比較常見。在動畫最後,你會看到齒牙根部又被切掉了一塊,這是在鐘錶齒輪上常見的做法(為了減少重量,更重要的是減少碰撞和摩擦。)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而如今,更常見的齒輪是以漸開線為輪廓的(想象成好多Huygen's Chops組成的齒輪就是了)。

當這種齒輪咬合的時候,兩齒之間的接觸點穩定,摩擦更少,運轉更平穩。沒有其他形狀的齒輪會發生的抖動和噪音。而且這種齒輪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兩個齒輪之間的圓心距離可以隨意改變,而不需要改變輪子的傳動比(而擺線齒輪必須固定兩個齒輪之間的圓心距離)。

最後,漸開線齒輪頂部和底部是平的,只有弧度的兩側,所以比較易於加工。

擺線齒輪現在仍舊在自行車、手錶、鐘錶上常見,但除此以外,基本上都是漸開線齒輪的天下了。

下次,如果你再看到山坡上寂寞翻滾的大石,請記起17世紀的那些大學霸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5 字。

轉載請註明: 冷知識: 最速曲線—從A點到B點最快的路徑不是直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