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宋朝和明朝,可以做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宋朝給人的印象是,有錢但不能打,因此也守不住家產。明朝則相反,大概是受太祖爺朱元璋的影響,明朝給人的印象就是刻薄,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之上被廷杖致死,臣工的顏面蕩然無存,給人的感覺就是明朝似乎好生猛!
1、宋弱明強?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穿上了黃袍。在掃平南方眾多割據勢力後,開始了對北漢用兵,直到其兄弟宋太宗趙光義才徹底消滅北漢。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如此門户,卻被趙光義以“斬龍脈”為由,直接將城池拆了個乾淨,這還不算,又決汾水,城中老幼死傷無算。
廢了這麼大力氣,就是為了過來拆遷違建?
自此,北方士族與趙宋結下不解之仇,眾多望族北遷,投靠契丹建立的遼朝。這也是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中,第一次獲得如此大量的中原人支持,關鍵還是一些知識分子。
這對於遼朝來説,簡直如虎添翼,因此,宋遼圍繞燕雲十六州所展開的激戰中,北宋勝少敗多。
到了1125年,北宋發現遼國已經虛弱不堪,為了奪回燕雲十六州,便與興起的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共同起兵滅遼。聰明的完顏阿骨打發現,其實北宋比遼國更虛弱。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南宋國土自然是比北宋小了許多,就軍事實力而言,亦是不能和北宋相比,在金人面前確實不值一提,畢竟,趙宋只想過點舒心日子,“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理想。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金人居然自詡為中國正統,將南宋稱為蠻夷。因為金國的國土面積遠遠超過了南宋,且涵蓋了今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全境,自古以來,得中原者為正統,金國的邏輯一點沒錯。
所以,宋朝人相當的憋屈,金人倒成了漢家正統,自己卻是蠻夷了。後來,元朝建立,其統治者也是根據這個原則,將原金國統治區域的種族定為汗人,而原南宋區域的為南人,汗人地位要比南人高一等。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朱元璋等人蕩平南北後,逐北元於荒漠,天下再次一家。到了明成祖朱棣時代,其疆域四極為:?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清朝對此也給出了評價:近古以來,所未有也。
鄭和更是在28年間七下西洋,所行人員達到兩三萬之巨。各國使節不絕於路,明朝成為真正的上國。
因此,後人對明朝的評價是:不議和、不和親、天子守國門。
這麼一對比,宋朝還真是可憐的很,不但軍事被明朝碾壓,甚至連漢家資格都給混丟了。
那麼,宋朝在明朝面前,真的那麼弱嗎?
其實,明朝還真有一個地方遠不能和宋朝比,那就是氣節!
2、宋的傲骨與明的軟弱
説到“氣節”,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宋明兩朝處處相反,宋朝的皇帝缺骨氣,臣子個個是錚錚鐵漢,明朝則恰恰相反,皇帝硬朗,臣子卻是“奴顏婢膝”。
以皇帝來説,靖康之變後,趙構從金兵手中逃脱,一路南巡。棄汴梁、渡鎮江、遁杭州,漂温州......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3年後,也就是1130年,金兵撤出江南,宋高宗趙構才騰出手來收拾那副爛攤子,但在岳飛等人達到朱仙鎮的時候,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岳飛調了回來。
明朝皇帝又是另一幅氣象。當李自成的軍隊包圍京城,提出裂土稱臣時,被崇禎帝斷然拒絕,最終,崇禎帝吊死煤山,真正實現了“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但整體而言,明朝的“風骨”在宋人面前卻是不堪一擊。
舉個例子,洪承疇,進士及第,出身望族。當年陝西鬧饑荒,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被強推到了剿匪前線,一戰斬殺三百“流寇”,依靠軍功,職位累遷至陝西三邊總督,之後轉任薊遼總督,成為明朝事實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可悲的是,崇禎帝還為他建起了衣冠冢,甚至祭九壇。
其實,降清的不僅僅是他,明末降清將官如雲,比如定南王孔有德、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李永芳、祖大壽、孫可望、沈志祥等等,這些人在大明朝都是相當具有分量的人。
百年後,天下局勢已定,乾隆命人編撰了《貳臣傳》,這裏面就有120名明朝叛將,而這些,僅僅還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
宋朝臣民的態度則與明朝截然相反。
面對蒙古鐵騎的衝擊,宋朝其實是有着相當大的壓力的,它要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打到最後,南宋周邊已經被這個遊牧民族包圍了。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像王立這樣的守將,南宋還有很多。
元軍步步緊逼,宋軍節節敗退,文天祥不幸被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過零丁洋》裏面的一句話,他最終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剛開始的時候,忽必烈非常欣賞文天祥的文才,見他始終不屈,便有釋放他的打算,但是南宋降元的奸臣留夢炎堅決不同意,此事便作罷。
三年後,元朝再次廷議,商量文天祥的最終去處。討論至激烈處,文天祥依然是一心成就名節。朝堂上,忽必烈的心理是矛盾的,對文天祥下達斬立決的詔書後,忽必烈又後悔了。但是,“刀下留人”的消息還是慢了一拍。
其實,這個時候的忽必烈雖然還是欣賞他的才華,但深知他“不侍二姓”的忠貞態度,已經對文天祥不報任何希望了,忽必烈對他唯一的指望,或者説是要求已經很簡單了,只要在朝堂之上對忽必烈行臣禮,文天祥便可帶着妻兒老小或在朝為官,或浪跡天涯。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當年,崖山海戰後,陸秀夫抱着少帝趙昺縱身躍入海中,十萬臣民緊隨其後,這在整個古代中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之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2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宋與明朝對比,遭全面碾壓,但有一樣,明朝遠不及兩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