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做好這件事,孩子智商會有大進步
1
孩子的關鍵期
三五歲的孩子,是智力、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
在和家長、小朋友的相處中,它在慢慢地加深對世界、生活的認知。此時,家長可以做好一件事:在和孩子聊天時,主動、刻意地引導他多想一想、問一問。
舉一個我家孩子的例子。
我最近就明顯地感覺到,和半年前相比,阿呆的思維能力在提高。這些話、問題,在半年前他絕對問不出來。
為什麼中國人和外國人説的話不一樣?為什麼人和狗説的話不一樣?為什麼錢可以買到東西?
昨天晚上,我帶他洗澡,他又問我:
為什麼洗澡水可以加熱,我嘴裏吐出的氣卻不是熱的?為什麼我生病了,嘴裏的氣又是熱的呢?為什麼我有肚臍眼,你也有?
類似的問題,最近他經常會問到。
有時候是在我們聊天中、吃飯時,突然蹦出來的,沒有任何來由。有時候是看到新奇的東西了,在我主動引導之後,他問出來的。
2
主動引導
他能問出這些問題,我有點驚訝。
換在半年前,他絕對問不出來,現在可以,就意味着思維、智力在發展,而不是整天就知道喊“我要吃肯德基”“我要看奧特曼”説實話,他問的絕大多數問題,我回答不上來。
很多問題,我們習以為常,孩子新奇百怪。真的要解釋清楚,絕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但是我們作為家長,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是順其自然地隨便聊聊,還是敷衍應付幾句?
一方面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向孩子做解釋,另一方面要通過多問幾句,引導孩子和你一起找答案,幫助他想的更深、更遠。
比如,他問“為什麼中國人和外國人講話不一樣”?我是這樣聊的,我説:
以前交通不發達,沒有車子,每個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對同一個東西有了不同説法,然後慢慢地説話就不一樣了,我們把玉米叫玉米,奶奶把玉米叫苞谷,就是這個道理。你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我們普通話和老家説的不一樣?
再比如,有一次我們聊到感冒病毒的事情。
他説“我感冒了,就會有病毒,就會傳染給媽媽。”我覺得這是一個幫助理解什麼是邏輯,什麼是推理的好機會,於是我就這樣聊下了。
我説:如果你感染病毒了,明天去幼兒園就會發生什麼事?阿呆想了想説:那就會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我又繼續問:那其他小朋友也被傳染了,回家了又會發生什麼事?
幾番引導之後,整個城市,都在我們的推理下感染病毒了。
3
交流與對話
答案也許有對錯。
阿呆好像能懂,又好像一團漿糊。
我覺得這都無所謂。真正重要的是,在一個5歲的孩子向爸爸發問之後,他的爸爸沒有敷衍他,沒有因為回答不上惱羞成怒,厲聲制止他,而是認真地對待,積極地反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不一定知道,但是很多書上有答案,你再多認點字,可以去找一找。
這種關鍵的引導,刻意地追問,這種可以“只要看書、學習就能找到答案”的交流、暗示,對孩子的成長、智力發育,到底有沒有好處呢?説實話,我現在也不知道。
我現在能確信的只有兩點,第一,他不是一個傻子。第二,他也不是一個天才。至於他是不是一個可以有點聰明的孩子,還是平平無奇的中不溜秋,還需要觀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