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裏都少不了
作者:毅文團隊阿喀琉斯,無授權禁轉
嘉靖時期明朝北部的韃靼開始愈發的囂張,由於明朝屢次拒絕韃靼朝貢的請求,韃靼為了逼迫明朝承認朝貢關係,由此了開始長達30年的進攻襲擾,由於明軍的戰鬥能力大不如前,在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倍感無力。
不過此時此刻明朝南方倭患終於得到平定,為支援北方,一批南方的文物官員被迅速調任到了北方,其中就包括一代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於1568年5月調任到烽火連天的明帝國北方戰場時,不過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並沒有被南方抗倭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 立即對戰場進行了調研。
▲明朝一代名將領戚繼光
經調研北方的韃靼軍隊和南方的倭寇有着本質的不同,戚繼光發現最大區別在於進攻的人數,倭寇的集結能力並不強,在進攻時最大規模不過數萬人,而韃靼要是進攻動輒數十萬人以上。
其二是環境的區別,明朝的北方風沙較大,如果明朝軍隊處於逆風處的話,火器則會失去作用。
其三是倭寇和韃靼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同,倭寇非常喜歡和明軍進行白刃戰,而韃靼則喜歡使用騎兵進行騎射,打完就走,機動範圍非常強,並且來無影去無蹤,難以預測進攻的方向。
▲倭寇和韃靼,面對兩種不同的對手對戚繼光多少是一種考驗
這些本質上的不同,讓戚繼光在南方抗倭的經驗完全無法用於北方的戰場,這讓這位老將皺起了眉頭,不過在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和計劃以後,戚繼光就立馬準備了一套完整的抗韃戰略。
首先是重鑄整個邊境地區的防禦系統,戚繼光花數月時間在山海關到石塘嶺裏一帶修建了多達上千座的“空心敵台”,而敵台這種新型的防禦工事也是在長城上首次出現。
▲現存的長城敵台的及其刨解圖,敵台在古代防禦工事上是一個極大的創新
根據古籍記載這種敵台高約三四丈,與台階和城牆相連在一起,並突出城牆之外四五尺有餘,並且這種敵台是中空的它可以隱藏士兵和和儲存武器,四面設有射擊孔,敵台裏的士兵可以直接用火器和用弓箭射擊,敵台的上方則設有架炮的垛口,由此可見攻擊的手段多種多樣。
這些敵台設置在邊境地區的重點地帶,每隔50步或200步就有一座,進行作戰時敵台可相互交叉進行支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火力封鎖網,由於戚繼光建造的敵台數量龐大並且可以相互支援,在明帝國邊境地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有力的遏制了韃靼騎兵的進攻。
但是即使這樣可不行,戚繼光可不是願意當縮頭烏龜的人,除了修建防禦系統之外,他還創新和鍛鍊了明軍的野戰能力,在這樣的攻守兼備思想上戚繼光首創新型的車營、騎營、步營。
所謂的車營主要裝備重車和輕車,重車可用於突破進攻,是長轅、雙輪的偏廂車,重約600斤,並裝備了兩門佛朗機機炮,一營有128輛車。
而戚繼光對騎兵營則把基本組織劃分為隊,每隊由12人組成,騎營大量的裝備了火器,除了普通的火槍,有趣的是騎營還有專供騎兵使用的60門虎蹲炮,而一營在滿編時可達到2699人。
而步兵營則分為火器手和殺手隊組成,火器手隊共11人,除一名炊事兵以外,全部裝備鳥統,殺手隊則裝備長冷兵器以及盾牌來配合火器手隊作戰。
戚繼光的初衷是利用三個營的作戰進行配合,並注重火器和鴛鴦陣的使用,比如當車營和騎兵營聯合作戰時,戚繼光會命令戰車相互聯結形成一條防禦陣線,騎兵營的一部分的士兵下馬和車營士兵一起輪流發射火器,1-2波次的攻擊由車營的鳥銃射擊,第3-4次的由騎營的鳥銃攻擊,發射完後迅速發射火箭,再由弗朗機手齊射填補火力空缺,在戚繼光設計的整個攻擊射程序當中武器的釋放是不會停歇的,即使敵我雙方進行肉搏,明軍依然可以利用鴛鴦陣進行作戰,敵人若敗退後則會立即命令騎兵利用高機動性進行追擊。
▲影視劇當中的戚繼光
當然這些設想是美好的,實際作戰操練時,若有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將會釀成嚴重的後果,比如有一些士兵為了不讓車輛亂動,竟然用釘子將其固定在地上,結果被敵人運來的柴草所燒燬,整個陣型大亂,損失慘重。
不過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在大部分作戰中是可以保障這些攻擊順利實現的,比如戚繼光曾主動命令三營三次出關對韃靼發動進攻,大敗朵顏首領董狐狸,並活捉了他的弟弟,迫使其投降,不過奇怪的是,在戚繼光鎮守邊境地區卻沒有發生過多的大仗,實際上留給三營部隊表現的機會並不多。
總的來説在戚繼光鎮守薊鎮的16年之中,由於修建了完整的防禦體系和讓明軍擁有足以和敵軍一戰的野戰能力,故而扭轉了明軍在邊境地區只能被動挨打的局勢,使韃靼在他鎮守期間沒有貿然發動大規模進攻,並在此期間韃靼右翼領袖俺大還同明朝打成了議和協議,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在萬曆十年張居正的倒台,失去後台的戚繼光被朝廷調往了北方,並在三年後遭到罷免,這位立功無數的老將回鄉後鬱鬱而終。參考資料:明帝國邊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