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越國大夫范蠡説的一句話,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成了戰國時期的大國,但是范蠡和越王多年的相處中,也對越王有了深刻認識,知道他是一個能患難不能共福的人,當吳國這個強敵消失的時候,他們就沒用了,遲早會被越王除掉。
所以聰明的范蠡離開了越王,他走的時候,也勸告好朋友大夫文種離開勾踐,但文種沒有聽他的,最終被越王殺害。歷史上,和文種一樣遭遇的大將很多,他們幫助帝王打下了天下,但是因為功勞太大,手中實權太多,對皇位造成了威脅,所以引起了帝王的忌憚,將他們除掉了。
雖然很多功臣因為位高權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但是他們要挑戰皇權,取代皇帝自己登基稱帝,還是有很大難度的,不過歷史上這3位名將,他們位高權重、能力出眾,取代皇帝輕而易舉。
一、韓信
秦滅亡後,雖然天下還存在很多諸侯,但局勢基本陷入了項羽、劉邦的二人轉中,其他諸侯大多是根據局勢和自身的利益情況,紛紛選邊站,依附於項羽或者劉邦,但劉邦的軍事才能遠遜於項羽,所以兩人的較量中他總是吃虧,而劉邦得到“兵仙”韓信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
劉邦率兵和項羽正面剛,雖然他總是輸給項羽,但卻牽制住了項羽,而讓韓信在另外的戰場大顯身手。韓信在戰場避開了名將項羽後,可以説勢如破竹,百戰百勝,他接連擊敗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幫助劉邦拿下了大片土地,韓信還殺了項羽手下大將龍且,打擊了項羽實力。
劉邦最關鍵的一戰垓下之戰,也是韓信替劉邦打的。當時劉邦的40萬大軍將項羽圍困,但是項羽手中仍然有10萬精兵,擊敗他絕非易事,韓信通過四面楚歌,瓦解了項羽軍隊的鬥志,從而一舉將其擊敗。韓信在戰場上無人能敵,但同樣劉邦陣營中的將領,也沒人能是他的對手。
韓信正因為厲害,所以讓劉邦很忌憚,劉邦兩次奪了韓信的兵權,但即便如此,只要韓信活着,劉邦就心有擔憂,所以最終韓信被呂后“兔死狗烹”了。韓信雖然被劉邦殺了,但他沒有謀反的心,否則以他的能力,劉邦和他的手下在戰場上很難擊敗他,韓信可以取代劉邦自己稱帝。
二、郭子儀
安史之亂前,唐軍中外族將領很多,如安祿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但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開始重用漢人將領,這個時候郭子儀橫空出世。當時大唐局勢非常兇險,軍隊多年不打仗,戰鬥力很弱,而安祿山的軍隊胡人居多,大多久經沙場,戰鬥力很強,所以一開始唐軍就潰敗了。
好在安祿山佔據長安後,開始鬆懈了,進攻的步伐也緩了下來,這給了唐朝喘息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組織兵馬對安祿山展開反擊。唐朝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對抗安祿山,在安史之亂中郭子儀表現十分出色,他多次率兵重創叛軍,是唐朝能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功勳人物。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依然沒有解決,這也讓唐朝各地的叛亂不斷,郭子儀作為唐朝的救火隊長,四處率兵鎮壓叛亂,這才保證了大唐的天下沒有易主。郭子儀在四處征戰中,擁有了很高的威望和權勢,這讓他具備了取代了皇帝的能力,但郭子儀對大唐從無二心。
郭子儀能力很強,情商也很高,他不貪權不貪財,不結黨營私,不與人結怨,還讓自己隨時處於皇帝的監控之下,這也讓皇帝對他也比較放心,所以郭子儀成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威脅到皇權,但又善終的功臣。
三、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結局大多不好,白起因為不肯替秦王率兵攻打邯鄲,讓秦王不滿,將其賜死。廉頗因趙王的猜忌,被迫逃往鄰國避禍,最終客死他鄉。李牧是趙國的支柱,但他遇上了個昏庸君主,最終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他被趙王殺害。王翦的功勳和權勢不輸3人,但他的結局較好。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中,有5國是王翦父子帶兵滅的,這讓王翦有了功高蓋主的功勳。王翦是秦始皇最依靠的大將,但他對王翦同樣也不太放心,攻打楚國時,王翦要60萬大軍,這幾乎是秦國的全部兵力,這讓秦始皇不放心,他給了李信20萬大軍,讓李信帶兵攻去打楚國,但李信輸了。
秦始皇只能給王翦60萬軍隊,讓他率兵去攻打楚國。王翦為了打消秦始皇的疑慮,不斷寫信向秦始皇下給子孫要賞賜,秦始皇一看,王翦的心思都放在給子孫置辦家業上,所以也就放心了,王翦成功滅掉了楚國。王翦是秦國最出色的大將之一,他帶領手下的60萬大軍造反,很可能秦國就易主了。
但王翦很忠誠,對秦始皇從無二心,他的情商也很高,王翦帶兵作戰期間,他會通過各種方式讓秦王信任他,他功成名就後,也急流勇退,交出了兵權,不對皇權構成威脅,所以他的結局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