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亞力山大大帝率領無人可敵的馬其頓方陣,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但可惜的是,年僅30幾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突然患病暴亡,就這樣當時剛嶄露頭角的迦太基和羅馬躲過了一劫。
100多年以後,迦太基與羅馬爭霸地中海,此時的馬其頓王國雖然已經輝煌不再,但也實力猶存。所以在迦太基戰神漢尼拔將羅馬人打得節節敗退之時,馬其頓王國加入到了迦太基的陣營一方。但萬萬沒想到,迦太基敗了。
羅馬共和國為了報復迦太基的盟友,便把劍鋒揮向馬其頓王國。而此時面對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毫不慌張,因為他自信以馬其頓的國力,還是可以和羅馬人扳一扳手腕的。
雖然羅馬人戰勝了迦太基後實力大增,但是馬其頓王國畢竟是地中海地區的老牌強國,所以羅馬人認為自己不可能將其一口吞下,便決定先智取再強攻。
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曾經征服了諸多希臘城邦。雖然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這些希臘城邦再次獨立,但是隨後的馬其頓王國繼任者,依然保持着對這些城邦的強勢地位,所以雙方矛盾衝突不斷。聰明的羅馬人便決定,用外交手段獲得這些希臘城邦的支持,然後自己以盟主的身份,帶領這些小弟們一同討伐馬其頓王國。
羅馬人的外交使者非常優秀,他們成功地説服了眾多希臘城邦,加入到自己的軍事聯盟之中。而另一邊,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也在整軍備戰,準備與羅馬人決一死戰。此時雙方的生死博弈已經拉滿了弓,再沒有回頭箭了。
公元前197年,雙方軍隊在庫諾斯克法萊進行決戰。其實這場戰爭馬其頓的實力略勝一籌,羅馬人及其同盟軍大約有2萬精鋭,但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卻有25000人的軍隊。
但誰能料到天助羅馬。
在雙方交戰期間突然天降大霧,可見度太低,所以馬其頓的長槍方陣根本發揮不出威力。而羅馬人的步兵方陣,由於善於使用短兵器格鬥,因此相對於馬其頓軍隊而言,視線還比較清楚。所以此場戰役馬其頓人慘敗,羅馬人幸運地完勝。
戰爭結束之後,馬其頓王國承認自己是羅馬人的小弟,羅馬人撤出了馬其頓。
就在羅馬人打敗馬其頓王國之後不久,馬其頓內部便發生了父子兄弟相殘的內亂。而在內亂中,腓力五世的長子佩爾修斯掌握了實權,他不僅毒殺了自己的弟弟德米特里,甚至連親生父親腓力五世也被他害死。佩裏修斯的手腕遠比乃父腓力五世要強,而被他毒殺的弟弟德米特里,則是羅馬人全力支持的代理人,所以馬其頓王國與羅馬人的戰爭又要爆發了。
公元前171年夏天,羅馬軍團首領克拉蘇率領4萬人左右的遠征軍,進攻馬其頓王國。此時馬其頓王佩裏修斯也擁有4萬人左右的軍隊。雙方的實力原本相當,但由於克拉蘇將兵力分散,所以首戰中羅馬人慘敗。但幸運的是,羅馬人戰敗的是先遣部隊,所以其主力軍團的實力保存了下來。
戰勝的馬其頓王國一方很奇怪,他們並沒有選擇趁勝進軍,反而選擇與羅馬談判。但更奇怪的是,羅馬人竟然拒絕了談判,他們放出話來,要與馬其頓決戰到底,直至戰勝為止。
馬其頓王國的做法比較好理解,雖然暫時戰勝,但是畢竟實力有限,所以他們害怕羅馬人派出更強大的遠征軍來討伐馬其頓。而羅馬一方則認為,如果自己不把馬其頓打趴下,那麼此前羅馬所取得的所有海外殖民地,都會鼓起勇氣來反抗自己。所以説,這場針對馬其頓的遠征計劃,是不可能停止的。
羅馬人擁有頑強的戰鬥意志,但是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卻沒有討到什麼好處。遠在意大利的羅馬元老院決定更換陣前統帥,他們先是派曼西努斯接替了克拉蘇,但是曼西努斯到達前線後,表現依然不佳,所以他們又派遣菲利普斯代替了曼西努斯。
但菲利普斯到達前線後,依然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戰局,所以最終羅馬元老院任命保盧斯為羅馬執政官和前線統帥,並把整個針對馬其頓的戰爭指揮權全部交給了他。
在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之後,保盧斯帶領15000人支援前線。到達前線陣地之後,他先是召開軍事會議,商定用一支軍隊正面拖住馬其頓人,然後派遣一支精鋭的遠征軍,繞過眼前的馬其頓軍隊,直擊馬其頓軍隊後方陣地。
這個計劃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羅馬人曾經用這個計劃打敗過迦太基戰神漢尼拔。馬其頓國王佩爾修斯的才略遠不及漢尼拔,所以羅馬軍隊上下都認為這個計劃萬無一失。但讓人痛惜的是,羅馬軍隊中出現了叛徒,馬其頓人提前知道了保盧斯的計策。因此,保盧斯的迂迴戰略破產,雙方戰爭的走向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就在羅馬人與馬其頓處於戰略僵持狀態之時,雙方的小股部隊因為一匹馬而產生了局部的械鬥。保盧斯在這次械鬥中,察覺到羅馬人的怒氣已經被激起來了,所以他立即抓住機會,下令向馬其頓人全面進攻。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一部分羅馬軍團被馬其頓人擊潰,但此時馬其頓國王佩爾修斯又沒有趁勝追擊,反而選擇了退而自守。可能是由於戰爭爆發得過於突然,他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但他的對手保盧斯卻異常清醒,看見馬其頓軍隊沒有追擊,他立刻重新組織羅馬軍團進行反攻。戰爭爆發得太突然,雙方的陣型都被打亂了,保盧斯抓住機會,索性下令所有羅馬軍團放棄陣型與馬其頓人混戰。羅馬人的主要武器是盾牌和短劍,而馬其頓人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所以在和馬其頓人的近戰中羅馬人佔盡了便宜,並最終以極大的優勢取勝。
眼看馬其頓軍團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敗,馬其頓國王佩爾修斯慌忙帶領自己的騎兵,退回到安全之地。但是戰勝了的羅馬人步步緊逼,佩爾修斯在羅馬人巨大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投降。
佩爾修斯投降之後,馬其頓的國號被取消,羅馬人先是將馬其頓分成4個小國,後來又將其完全吞併。至此,輝煌了100多年的地中海老牌強國馬其頓王國最終滅亡。
從軍事上講,羅馬人能夠最終戰勝馬其頓王國,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軍事力量比馬其頓更強,而是因為羅馬人擁有強大的糾錯能力,包括第一任遠征統帥克拉蘇在內,羅馬元老院一共換了三任前線統帥,最終元老院選定了保盧斯這位在戰場上應變能力極強的軍事天才,才最終得以取勝。
那為什麼羅馬人擁有強大的糾錯能力呢?文史君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民主的制度,因為民主,他們可以迅速地根據戰局來更換陣前統帥。民主最大的優勢不僅是能夠選拔出優秀的執政者,更是能夠迅速地更換不優秀的執政者。
水木森:《羅馬帝國簡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年版。
(日)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