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為我國文化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他的故居也成為山東一大著名景點,令不少遊客爭相前往,只為欣賞和感受故居中依舊存留的文化氣息。
孔子故居
孔子故居位於山東曲阜市,孔子故居分為孔廟、孔府、孔林,無一不是令人稱讚的建築。
迄今為止,孔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物羣之一。孔廟佔地約200畝,南北長達1千多米,是眾人供奉祭祀孔子的廟宇,令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衍聖公府,俗稱“孔府”,是我國現在唯一一座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據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説法。而衍聖公是孔子嫡裔子孫、世襲爵位,其職責是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務。初期,孔府只有三間宅子,只是後來伴隨着孔子地位的提高,才逐漸擴大形成的。孔府中每一處建築都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遊覽其中都會感受豐厚的文化底藴,並且孔府中內存中國延時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文書檔案近30萬件。
孔林本稱至聖林,是孔氏家族的墓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墓地。孔子死後,他的弟子把他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時候還是“墓而不墳”,只是後來隨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建築。
1994年孔廟、孔府、孔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後人所懷念孔子,感受當時儒家氛圍所必去的一所名築。
孔子墳墓
關於孔子,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時至今日,他對後世的影響還是蠻大的。關於他的墓,據歷史上的記載,在如今山東省曲阜城北,孔林中偏南地段是孔子以及他的後裔的目的所在之處。
孔子墓
對於孔子墓,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將他埋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剛開始是”只有墓而沒有墳”。後來,在秦漢時期,將其高築,再經過歷代的反覆修葺營造,使得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羣和人工園林。
在孔子墓的東面是他兒子的墓為“孔鯉墓”,南面是他孫子的墓。整個墓的格局為攜子抱孫的樣式。關於他的墓碑有兩個,第一個上面是由黃養正書寫着“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為1443年;後一個墓碑上寫的是“宣聖墓”為1244年,由他的第五十一代孫子所立。直到今天他的墓在歷史的衝擊下經歷了五次重大的磨難。
孔子的一生都是以克己復禮為己任,主張以禮治國的思想。除此之外還推崇周禮,忠實喪葬制度,並主張“葬之以禮”。所以在他去世後,他的弟子公西華主持了喪葬儀式。關於他的葬禮,他的葬禮集中了夏商周三國的禮節,整個場面也是非常的簡潔。在《孔氏祖庭廣記》載:“孔子冢去城一里,塋冢百畝,北廣十步,東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可以看得出,他的墓制的規模很小,根本無法與當時的王公貴族墓相提並論。
孔子簡介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畫像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着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蹟得以一直被流傳。
孔子圖片
這張圖片主要是關於孔子學琴的故事,故事出自於《史記》。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圖中有幾個人在學習彈琴,其中一人是孔子,還有一人是教導孔子的老師師襄子,這兩人就是孔子學琴這個故事的主角。
孔子學琴
孔子學琴的故事主要是這樣的:孔子拜善琴的師襄子為師學習彈琴,然而自他學琴開始已經十天了還沒有學什麼新曲子,師襄子對孔子説:“現在可以學習別的曲子了。”孔子説:“我雖然對曲子的形式已經熟悉了,但是還沒掌握彈奏的方法。”一段時間後,師襄子覺得孔子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可以學習別的內容了,然而孔子説自己還沒有領會到樂曲所包含的意境。又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告訴孔子已經領悟到意境了,可以學習別的了,然而你孔子又説他還不夠了解曲子的作者。在這之後又一段時間過後,孔子對於彈琴的造詣更上了一層,他根據自己對樂曲的感悟和理解説出了真正的樂曲作者,師襄子聽後對着孔子施了一禮,以示敬佩之意。
從孔子學琴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啓示:不論是學習什麼方面的知識,都需要專一認真,並且要深入瞭解其中藴含的知識或道理,這樣才會有更加深切的體會,體會到學習中更多的樂趣。同時學習不如半途而廢,要堅持,要一直持有探索研究的精神,這樣才能在掌握到更多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掌握那些知識。
孔子名什麼字什麼
孔子名什麼字什麼?名丘字仲尼。那麼孔子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呢?孔子的父親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納孔子的母親為妾,想要再生一個健康的兒子。孔子有一個同父異母的長兄,可是腳有殘疾,不得父親的寵愛。
孔子畫像
孔子父母年齡相差懸殊,擔心懷不上兒子,到尼丘山禱告。果不其然,兩人的願望實現了,一個健康的男孩生了下來。孔子父親母親的婚姻於理不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他們一開始的時候住在尼山。孔子出生時,樣貌醜陋,頭頂是凹下去的,像是一個丘。加上孔子的父母曾經在尼丘山祈求上蒼的祝福,與尼丘兩字很有緣分,所以孔子的名取名丘,字取為仲尼。仲字在古代是第二的意思,孔子先前有個長兄,他是孔家的第二個兒子。後人們為了避孔子的名諱,將尼丘山稱為了尼山。孔子名什麼字什麼都是有淵源的,不是隨便取的。
孔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父親的正妻將他們母子二人外加長兄都趕出了家門,孔子的幼年過得相當貧困。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的理想就是做學問。兩年後,孔子的母親去世,那一年,孔子去參加貴族的宴會,可被擋在了門外。再是兩年後,孔子為了能夠回到祖籍,娶了宋國人為妻。一年後,孔鯉出生。
孔子二十多歲時想要做官,對國家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提出一些見解。孔子三十歲時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並在這一年與齊景公相識。後來魯國發生內亂,孔子逃亡齊國。孔子的理論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可是因為齊國大夫的加害,孔子被迫離開了齊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説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與孔子相關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藴含着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能讓瞭解故事的人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人們讀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瞭解到孔子的為人,瞭解到孔子的“聖人”之處,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