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李玫瑾先花十分鐘做2件事,專治磨蹭娃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經典

  孩子作業為什麼能拖四、五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做完,大概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不解之謎了吧?孩子才上小學,明明放學挺早的,作業也並不多,但孩子還是可以拖到深夜才寫完,大部分家長都曾多次因為孩子的“磨蹭”而衝孩子發火,但孩子依然是做作業磨磨蹭蹭。那孩子愛磨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孩子愛磨蹭主要是有生理、心理和行為習慣三方面的原因

  1、大腦前額葉皮層不活躍

  諸多研究表明,孩子愛拖延與孩子的生理發育離不開關係。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功能區控制着孩子的計劃、注意力和執行力等。當這一部分受到損傷或者是不夠活躍時,孩子的這三方面的能力就會降低,表現為很容易受到無關小事的干擾,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如果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表現出“慢半拍”,家長就要注意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的部分是不是不夠活躍。

  2、將拖沓作為隱形對抗語言

  孩子的拖沓與家長的教養方式也息息相關。每個拖延的孩子背後都可能有一位性格急躁、控制慾強的父親或母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這類父母總是會喜歡不顧孩子的意願和能力,給孩子定許多的期望目標,然後不斷地催促孩子完成這些孩子不願意去做的目標。

  在父母的強勢控制與催促下,孩子只能選擇去完成父母定下的目標,在完成目標後,也沒有獲得成就感,而只是輕鬆了一小會兒,緊接着就會有更多、更重的目標壓下來。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所以就將拖延作為對父母的隱形對抗,在“雖然我反抗不了。但是我可以拖着”的心理暗示下,拖延行為就會越來越嚴重。

  3、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的拖延很大程度是沒有從小養成正確的時間觀念。在孩子的認知結構中,由於是用感官的方式來認識世界,所以,對於能夠觸碰到的事物的概念比較強烈,而對於無法觸碰到的時間則沒有太過於明確的概念,從而孩子也就沒有什麼時間危機感。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自然也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出明確地計劃、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溜號,也沒什麼條理性,寫作業的效率自然也高不起來。

  想要改善孩子的拖延,我們該如何做呢?家長不妨聽聽李玫瑾教授的建議。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指出,影響孩子做作業效率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作業難易程度和孩子的學習習慣。對此,李玫瑾教授也給出了非常專業的建議:在孩子寫作業前,家長花十分鐘協助孩子做兩件事,就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拖沓。

  1、為孩子營造一個簡單安靜的學習環境

  如果孩子在寫作業時容易分散注意力,效率自然不高。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將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都收起來,像是玩具、色彩豐富的裝飾品等都要收起來。在書桌上只需要留孩子的作業、教材和必要的文具即可。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夠玩手機、或者製造一些會打斷孩子專注學習的聲音,將孩子學習環境中的干擾因素降到最小。

  2、協助孩子做一份作業計劃表

  孩子做事拖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做事沒有計劃。家長可以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和孩子統計一下當天的作業總量,依照作業的難度和數量來規定寫作業的時間和順序。例如,可以讓孩子先做稍微少一點的作業,增加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再做最多的作業,最後再做最少的作業,這樣不僅可以加快孩子寫作業的速度,還可以最大程度地給孩子愉快地做作業的過程。

  當然除了這兩件事情,家長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和責任感。例如告訴孩子什麼時間段應當做什麼,如果超過時間會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後果,讓孩子有一個緊迫感和時間危機感。家長對孩子的拖延行為也要有一個限制,在孩子越界時,做出懲罰,讓孩子慢慢提高自律性。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改正錯誤的教育方式,要更加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勢地給孩子定下許多壓迫孩子的目標。多站在與孩子平等的角度,和孩子共同制定努力的目標,對孩子的激勵性會更大。同時要注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好習慣一旦培養起來,家長不用看着孩子,孩子自己就能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