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意投奔的蒼梧太守吳巨,來歷並不簡單!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長坂坡一役後,劉備南保江陵的計劃已然落空,其處境非常危急,一度產生了投奔蒼梧太守吳巨的想法。幸好魯肅及時出現,促成孫劉聯盟,否則,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

長坂坡之戰這個插曲不但出現在小説《三國演義》裏,史料中也有相關記載,可信度應該還是很高的。駐守邊陲小郡的吳巨雖然頗有勇略,但政治眼光實在太差,不但對時局沒產生多大影響,後來還被孫權任命的交州刺史步騭誘殺。雖然只是個不起眼的配角,但吳巨的身世卻非常值得玩味。關於吳巨的生平,史籍中語焉不詳,除了知道他是長沙人以外,所知甚少,並且有人認為他的名字並不叫吳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備有意投奔吳巨這件事並沒有記錄在《三國志》裏,而是出自《江表傳》,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便引用了《江表傳》中的相關記載,結果問題就來了,在《江表傳》裏,吳巨的名字竟然不是吳巨,而是吳臣。

名字錯了?有點尷尬。。。。到底是叫吳巨還是叫吳臣,這就讓人有點懵了。於是有歷史學家開啓了腦洞,《英雄記》也是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多次引用的一部史料,裏面記錄了一位叫吳子卿的人,他是袁紹的“奔走之友”。子卿顯然是他的“字”,當時的人有個習慣,就是“名”和“字”要對應,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和明就是對應的,曹操字孟德,操和德也是對應的。這位吳子卿,如果按這樣的對應方式,似乎叫吳臣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年齡上看,也非常契合。不過後世的學者們最終還是認為應該叫吳巨,原因很簡單,在《三國志》的《士燮傳》、《步騭傳》、《薛綜傳》這三篇傳記中,都是記作吳巨,司馬遷的《資治通鑑》也是以吳巨為準,孤證不立,吳臣的説法自然就難以採信了。

蒼梧郡筆者也是傾向於吳巨這個説法的,除了上述説法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緣故,那就是吳臣這個名字早就在歷史上出現過,甚至很可能是吳巨的先祖。吳巨是長沙人,這是史料中明文記載的,而且他出任蒼梧太守是受了劉表的推薦。劉表,漢室宗親,看看他在荊州任用的一眾官僚就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注重門弟的人。因此,儘管史料中並未記載吳巨的家世,但顯然不是寒門子弟。長沙,也算是大漢帝國一個略有些神奇的地方,漢景帝將不受寵的庶子劉發封在了這裏,沒成想最後正是劉發的子孫劉秀拯救了帝國,成就了光武中興。不過今天我們要説的不是長沙王劉發,而是更早的一位長沙王——吳芮,相傳吳芮乃是吳王夫差的後人,他應該也是長沙吳姓的始祖。漢初八位異姓王中,吳芮是唯一善終的,而且吳氏世襲長沙國五世,由於最後一位長沙王沒有子嗣繼承王位,才解除了這個封國。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任長沙王,也就是吳芮的兒子,他的名字恰恰就叫吳臣,你沒有看錯,吳臣,不是吳巨。吳臣的一大功績便是為劉邦除去了另一位異姓王英布,英布是吳臣的妹夫,夠狠。

長沙人吳巨能夠入得劉表的法眼,沒有點背景是不行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便是吳芮、吳臣父子的後裔,從避諱的角度來説,吳巨斷不會選擇與自己的祖輩同名。退一步講,即使他們沒有親屬關係,選擇與本地一位頗有名望的前人同名,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我們大可以非常肯定地判斷,漢末的吳巨就是叫吳巨,絕無可能會取名吳臣,《江表傳》應該是寫錯了。這裏還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吳氏的長沙國無嗣而止並不代表吳家沒有後人,只不過是繼續了王爵的這一支沒有了後嗣而已。在連同姓王都需要各種防範、削弱的漢代,吳氏這種異姓王斷然不會享受從旁支中繼嗣王爵的待遇。當然,考慮到老吳家為大漢朝也算是鞠躬盡瘁了,加上五代世襲王爵造就的巨大影響力和關係網,只要自己不作死,偏居一隅的吳氏後人維持地方高門大姓的地位應該也不是難事。至於《英雄記》中那位吳子卿,我更傾向於他的名字叫吳武,因為當時的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仿照異姓名人來取名字,叫“子卿”的人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北海牧羊、持節不屈的蘇武了,在先秦時,“卿”有武將的意思,所以“武”和“卿”也是對應的關係。三國時有位民間圍棋高手叫嚴武,或許是因為仰慕前人,他的表字也是“子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9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備有意投奔的蒼梧太守吳巨,來歷並不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