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焦慮,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我溝通?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孩子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很多人都感慨,如今的孩子比上個世紀的孩子更有想法,更桀驁不馴,更難管理和教育。
想要跟他們好好溝通吧,剛説幾句,孩子們卻各個都嫌煩,做什麼事好像都要跟你唱反調,實在令人頭疼......
01
家長自述:我的孩子現在像變了個人似的,不願意和我説話。
小時候整天粘在身邊,有什麼事都和我説,可現在卻沉默寡言了。
放學回家後,除了吃飯,看一會電視,就是鑽進自己的房間不出來。
有時,我故意找話題問問情況,他也很簡單地回答:
“沒什麼好説的”,“差不多”,甚至是“煩死了”,“有完沒完?”
我們做父母的,含辛茹苦把孩子養這麼大,連話都不願意和我們説,真是心寒啊!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如此心寒呢?
02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孩子幼童時候的成長經歷中。
溝通從來就不是單向的,每個孩子第一次面對世界總是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精神。
每遇到一個新的事物,他們總會帶着稚氣的聲音向父母發問;
每遇到一件開心的事,他們總會情不自禁的告訴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
孩子説的任何一句話,本來是很放鬆的,充滿天真爛漫。
但是家長卻聽得心跳加速,神經緊張。
比如,孩子説:“媽媽,我看到有人在玩一款新遊戲”。
於是,家長的神經立馬緊張起來,開始一系列的奪命連環問:
“誰告訴你的?是你同桌?還是哪個同學?我告訴老師給你換同桌,你要離他遠一點,要不你過幾天也開始玩遊戲了。”
再比如,孩子説:“媽媽,我看到班上有個男生和女生一起回家了。”
於是家長立即反應:“這是什麼環境?早戀嗎?你有沒有?”
其實孩子和你溝通很不愉快,這很不符合溝通的生命法則。
家長們要明白,每個孩子都很有愛心的,都是天使,他們很善良。
孩子發現只要一講真心話,家長的心臟就不好受。
孩子於心不忍,乾脆就閉嘴,或者講一點家長聽上去心臟好受一點的話,實在不行就發泄出來,用這種方式儘快結束對話。
家長們,現在明白孩子為什麼不和你們溝通了吧。
那麼,正確的溝通方式是怎樣的呢?
03
1.關於孩子的內心想法
父母有什麼事情要及時的告訴孩子,並且詢問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把自己真正需要的説出來。
有不同意見產生時,不要總當作孩子在頂嘴,當作孩子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不要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孩子,讓孩子非得順着父母規劃的路走下去。
2.孩子的事情同樣重要
很多年輕的父母對孩子的事情不以為然,好像只關心他們的工作。
其實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的想法需要一個輸出的窗口時,要及時關心和安慰,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重視他的。
3.講大道理不如心貼心交流
孩子的世界充滿着跳躍和感性,沒有建立起邏輯系統,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講空洞的大道理,永遠不會被孩子理解。
和孩子的交流,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甚至在言語表達上,也要和孩子保持統一步調。
4.賞識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中,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不要吝於表揚和誇獎,發現孩子的優點要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
同時在表揚和讚賞孩子的時候,要多提及孩子的努力付出,而不是去突出孩子的天賦。
要多使用具體肯定的語言,讓孩子清晰感知到自己做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溝通,不要侷限於語言的溝通。
可以採用玩遊戲、聽音樂、做有益的事情等方式培養親子關係,最主要的是在溝通中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話題不要僅限於學業,應該拓展話題。
最重要的還是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説什麼,想聽什麼,感受如何?
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溝通肯定會暢通,交流肯定會融洽。
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多談如何學做事、學共處、學做人等話題。
孩子願意聽,願意聊,就表明他已經在心裏接受了家長的一些思想和觀點,這樣,就無須家長再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講大道理了。
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是一門學問,父母們要把握住一點: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長,並給予孩子信任、鼓勵和支持。
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你當朋友,願意與你溝通。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温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