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創盛世——看李世民在遊牧民族的夾縫之中縱橫捭闔、開疆拓土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經典

強漢盛唐!
與漢朝在開國之後隱忍了70餘年才北伐匈奴、進入極盛時代不同,唐朝在開國之初便迅速擊敗了周邊各個對手,開創了大唐盛世。這固然與兩朝開國所面對的局勢不同,但更與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有關。本文所想展現的正是唐朝建立之後,李世民及其名將集團開疆拓土的壯麗史詩。
1、唐朝開國之時的局勢
都説宋朝開國局勢惡劣,但其面對的其實也只是契丹人。
但唐朝不同,其東北是高句麗,北方大漠是東突厥,西北是西突厥,向西則是吐谷渾。同時,東突厥的背後是薛延陀,吐谷渾的背後是吐蕃,這是一個各方勢力競相登場的時代。
而突厥則是中原最大的威脅,史稱其
左極東胡之土,右苞西域之地,遐方部落,皆為吞沒,百蠻之大,莫過於此。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後來成吉思汗在世之時所征服的土地其實與突厥汗國是差不多的,突厥不僅威脅我國的中原地區,其西陲還與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相對抗。不過,對於大唐來説,幸運的是此時的突厥已經一分為二,而這一點給了李世民機會。

2、東突厥從助唐反隋到復隋反唐
李淵的太原起兵,是打着突厥的旗號的,史載大業十三年(617年),裴寂等請李淵:
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
也就是説,李淵的創業是在東突厥的支持下進行的。可是李淵攻入長安之後,迅速顯示出了君臨天下的氣象——李世民逐漸統一北方,李靖逐漸統一南方,而這卻並非東突厥所想看到的,於是,東突厥開始“復隋反唐”。
公元619年,東突厥迎隋煬帝的蕭皇后,並立楊廣的孫子楊政道於定襄,支持梁師都、劉黑闥、高開道等北方緊鄰東突厥的割據勢力。
所以,唐朝要想完成統一大業,必須與東突厥開戰。
3、聯西突厥、薛延陀滅東突厥
大唐建國之初,並沒有與東突厥對抗的實力,因此李淵在武德三年(620年)便與西突厥結成了聯盟,共抗東突厥。
李世民即位的第一年,即626年,東突厥便率領十數萬大軍攻至涇陽,離長安不過40裏。李世民被迫簽下了城下之盟——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東突厥開始內亂,其內部的薛延陀、回紇、契丹、奚等諸部紛紛造反。李世民遣使進入大漠,冊封薛延陀為大漠之主,乘東突厥可汗忙於平定內亂之際,在628年北滅梁師都,又於629年平定楊政道,至此隋朝帝系斷絕,唐朝一統天下。

公元630年,李世民以李靖為北伐軍主帥,率領幷州都督李勣、靈州大都督李道宗、華州刺史柴紹、營州都督薛萬徹奇襲東突厥王庭,大破之,頡利可汗在西逃吐谷渾的路上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東突厥亡。
4、聯吐蕃滅吐谷渾
隋朝之時,吐谷渾曾與東西突厥一起,成為中原王朝周邊的三大勢力。吐谷渾,地處今青海、甘肅之地,是鮮卑人所建,其國得名於建立者慕容吐谷渾。
吐谷渾曾一度被隋朝所滅,但隨着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又重新崛起於中原西陲。
唐朝建立之後,吐谷渾與東突厥聯合,常常興兵進犯大唐。最初,李世民的重心在東突厥,而當東突厥被滅之後,李世民便能騰出手來對付吐谷渾了。

而就在此時,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也同時崛起了,而吐谷渾也成了吐蕃一統青藏的阻礙。於是,大唐便與吐蕃聯手,並締結了軍事同盟,時間是634年。
公元635年,李世民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侯君集、李道宗等聯手吐蕃共擊吐谷渾。此戰,吐谷渾王伏允自縊,其子伏順降唐。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吐蕃卻是一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並未真正出兵,卻坐享其成,與唐朝瓜分了吐谷渾。之後,又在唐高宗時期完全佔領了吐谷渾,成為了唐朝最強勁的對手。
5、在西突厥、薛延陀、吐蕃之間縱橫捭闔
聯薛延陀滅東突厥、聯吐蕃滅吐谷渾,這一策略與後世宋朝的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沒有什麼不同。但唐朝與宋朝的區別在於,這兩戰的主導者都是唐朝,同時也滅了東突厥和吐谷渾,而宋朝則恰恰相反。
可是,當東突厥和吐谷渾被滅之後,薛延陀代替東突厥成為大漠草原之主,吐蕃直接與大唐接壤,西突厥也在東突厥被滅之後感到了唇亡齒寒,均開始與大唐為敵。
如此看來,李世民一番操作猛如虎,周邊的局勢其實仍然沒有變化,只不過換了主人而已。怎麼辦?
在滅吐谷渾的過程中,大唐感到了高原作戰的艱難,事實證明這一判斷是對的,吐蕃後來也成了大唐最難對付的對手。於是李世民決定,和親並穩住吐蕃,然後北滅薛延陀、西擊西突厥。

李世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並且成功做到了。
6、滅高昌和薛延陀
滅高昌,是為了震懾西突厥,高昌是西突厥的屬國,也是反唐的急先鋒。李世民原本打算與薛延陀聯手攻打高昌,但薛延陀卻開始與西突厥聯合。於是,李世民於公元640年派侯君集西滅高昌,並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拉開了與西突厥決戰的序幕。

公元645年,薛延陀乘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南下進攻大唐朔方郡,被擊退。次年,李世民派李勣北滅薛延陀,在大漠置6府7州,為西征西突厥解除了後顧之憂。
之後,公元646年,大唐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至此,大唐已經擁有三大都護府:安西、安北、單于。
7、龜茲決戰,大破西突厥
李世民與西突厥之戰,史稱昆丘道行軍,此次唐軍的主帥是駙馬阿史那社爾,突厥人,曾從侯君集滅高昌。
公元647年,阿史那社爾被任命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爾何力、郭孝恪等征討龜茲。次年,阿史那社爾擊破西突厥處月、處密二部,擒殺焉耆國王薛婆阿那支,龜茲大震。
之後,阿史那社爾大破龜茲大軍,攻破龜茲都城,龜茲王輕騎西逃,阿史那社爾追擊龜茲王六百餘里,生擒之。
龜茲是西突厥屬國,其國的位置大致相當於今天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大唐攻滅龜茲,使整個西域震動,疏勒、于闐等國紛紛請降。
此戰,使大唐基本上恢復了漢朝西域都護府的疆土,疆域西陲到達了葱嶺東界,這一年是648年。

除了以上的遊牧民族外,李世民還曾用兵高句麗。高句麗並非遊牧民族,而是扶余人在我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延續了700年的政權。李世民並沒有滅掉高句麗,算是其晚年的遺恨,但此戰攻佔了高句麗十座城池——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徙高句麗七萬人到中原,重創了高句麗,事實上為後來李治滅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李世民於649年崩於長安含風殿,他留給唐高宗李治的是一個太平盛世——貞觀之治,還有被重創的高句麗和西突厥。之後,李治將繼承其父遺志,東滅高句麗,西滅西突厥,使大唐版圖達到巔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