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由於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重視,因此對於該不該讓孩子過早地接觸早教的問題也引起了不少父母的熱議,尤其是關於孩子的識字方面,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的發展重點在於一定要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所以早教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存在。
而也有一部分父母則認為應遵循孩子的自然生長天性,孩子在該識字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識字,這類父母認為孩子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最難得的,不應該讓早教過早地封存了孩子的思想及可能性。
其實,這兩方的父母們説的都具有一定的道理,第一類父母選擇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這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是有一定功效的,然而卻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失去了第二類父母所倡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封存了孩子的可能性,而且如若早教識字的教育方法不對,也會導致孩子只會死記硬背,不懂文字背後深意的後果。
孩子識字要從小抓起!
對於孩子應不應該接受早教識字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有許多的前輩事例已然證實了孩子是應該接受早教識字練習的:
德國卡爾·威特4歲便能閲讀,8歲懂得德、法、英、拉丁文、希臘文5種文字,9歲升入萊比錫大學,14歲獲得博士學位,16歲擔任柏林大學法學教授;
物理學家楊振寧4歲識字,耗費一年的時間便學會了3000多個文字,這也是促使他成為諾貝爾獎兩次得主的關鍵所在;
德國歌德4歲識字讀書,8歲便精通法、德、意、拉丁文和希臘文5種文字。
用這3個方法,不“死記硬背”也能讓孩子成識字高手
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
在近期一檔十分火爆的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黃聖依曾在和藍盈瑩交談時説:2~6歲是孩子識字的關鍵時期,因此父母應及時的把握住孩子識字的黃金時期,以增加孩子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內,父母可以儘量多的在空閒時間帶孩子出去走走,在接觸大自然的同時,對於一些令孩子新奇的事物,父母便可以告知孩子事物的名稱以及緣由,在加深孩子對該文字印象的同時,也增長了孩子的知識,拓寬了孩子的視野,增長了孩子的見識。
此外,父母還能夠促使孩子更好的將自然與文字達成一個有利的結合,使孩子擁有發散的思維,這也更利於孩子日後對於文字的掌控和使用,父母抓牢孩子識字的這一關鍵時期,這對於孩子而言無疑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理解文字背後深意
父母培養孩子識字早教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智力也得到更好的提高,自小贏在他人的起跑線之前,因此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父母應當全力杜絕死記孩子養成硬背這種錯誤的學習方式。
而是應該以理解文字背後深意為培養孩子識字早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孩子只有清楚明瞭的理解了文字的含義,才能真正地將這些所學文字更好地運用到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中去。
要知道處於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在飛速運轉導致專注力(注意力)過短,父母可以通過命令孩子指讀繪本的方式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指讀繪本的好處:
在指讀繪本的過程中,能夠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
“三到讀書法”即:心到+眼到+口到;
在明代的《教子良規》中明確表示了古人對孩子識字的態度:讀書必先識字,識字必用指讀。
推
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識字早教時,普遍都習慣性的以“一念一重複”的方式進行教學,對此有專家指出這樣的方式只會加快孩子厭學的速度,同時也會漸漸的封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一念一重複”的識字教學方式並不被專家倡導。
父母若想達成讓孩子識字的最終目的,就必須要事先培養孩子對於識字的興趣,在教孩子識字時,父母可以選擇“圖片+文字”式的故事書對孩子進行引導式教學,父母要先讓孩子通過圖片認識文字,這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而且也能加快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