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替孩子值日掃了四年地。是幫孩子,還是在剝奪孩子成長機會
六一那天,小學生放半天假,同事請了假去接上四年級的女兒。
這天正好輪到同事女兒班級值日。當天教室裏搞活動,桌椅板凳等挪動了。值日生除了打掃衞生,還需要重新桌凳。孩子家長們跟孩子一起,把教室裏座椅排得整整齊齊才離校。
六一節特殊情況,家長幫孩子一次也無可厚非。讓人吃驚的是,同事説,他女兒班級一名學生家長,從一年級開始幫孩子值日,已經堅持了四年!
參與班級值日工作,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內容之一。如果孩子身體健康,沒有特殊情況,就該孩子自己完成值日任務。像這樣四年級還幫孩子值日的情況,實在讓人想不明白。
到網上去一搜,有關家長幫孩子值日的內容還真不少。好些年前,網上就有人關注此類問題了,沒想到現在還有家長這樣做。不得不讓人思考。
學生放學後值日做些什麼?
每個人都做過學生,對學生放學後值日的內容和要求大概都會有印象。
學生放學後值日,一般是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
,
比如打掃班級衞生、清理樓道環境等。
得我們上學時候,學校會讓學生打掃衞生包乾區,有時還會沖廁所。現在多數學校都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學生打掃“衞生包乾區”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更不要説打掃測廁所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放學值日的勞動強度不會很大,時間不會很長,也不會存在什麼安全風險。有安全風險的事情,學校也不會讓孩子們去做。
筆者家孩子五年級,一起值日的有七個同學,我家負責排桌椅。班主任老師宣佈放學後,打掃衞生的學生會留下來,完成值日任務。
因為班級人比較多,一週才會輪到一次。勞動時間不長,孩子放學回家只比平時晚個10~15分鐘。勞動強度不大,孩子從來沒有抱怨過苦和累。
不知道那位四年級孩子的值日工作是什麼,家長會一直幫孩子做了四年之久!
家長替孩子,本質上是“包辦代替”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進入小學後,值日打掃教室衞生已經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非班級大掃除,一些上高爬低的事情,比如擦窗户,清理電風扇孩子做不了,需要大人幫助或代勞。遇到這種情況,通常家委會會動員家長參與,幫助學生完成。
據同事説,那個幫孩子打掃了四年教室衞生的家長,是一位全職媽媽,家裏條件比較好,是寧可自己受累,不肯讓孩子吃苦的那種家長。孩子一年級時,覺得孩子太小,反正自己也有時間,就陪着孩子一起做值日。
後來,媽媽想着孩子在學校學習一整天,很辛苦,就讓孩子在樓道休息,自己幫孩子打掃。其他孩子有了成年人幫忙,打掃的效率也高了很多。以後每逢孩子值日,這位媽媽都主動代勞,樂此不疲。
家長一直“代勞”,孩子就會少了勞動鍛鍊的機會,也體會不到勞動的感受。時間長了,不但不會感激父母的付出,反而會覺得理所當然。
古話説“過猶不及”。對於小學生來説,放學值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大包大攬,本質上説,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控制,剝奪了孩子鍛鍊和成長的機會。
過度保護,帶來“巨嬰”風險
“巨嬰”是2018年的十大網絡流行詞語之一,
指那些
雖然已經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的人。
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每一個“巨嬰”的背後,常常是過度溺愛的父母。在嬌慣、寵愛、百依百順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享受和依賴,沒有獨立成長能力,也不願面對現實生活。他們對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有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不出去找工作,也不會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打算。待在家裏無所事事,刷劇集,玩遊戲,不思進取,啃老為生。究其原因,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罩着,大事小事全都不用自己操心。等到成年以後,仍然離不開父母的“庇護”,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指望孩子“樹大自然直”,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鍛鍊和成長的機會。他們不知道,孩子欠下的人生功課,將來還得“補課”,甚至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
寫在後面的話
】
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一課時。
放學值日看似小事,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卻是不可或缺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幼兒園老師就會教導學生的話。值日勞動,別的孩子能做,自己的孩子為何不能做呢?
有的家長怕孩子吃苦受累,對孩子呵護備至,代替包辦,豈不知這樣做不但不能保護孩子,反倒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對於這位家長的做法,您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