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於公元前313年至238年,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在思想上頗有建樹,可以説是“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戰國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認為“人之性惡”,因此必須以後天的教化禮儀來改造昇華人性,對儒家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荀子石像
《荀子強國》篇主要闡述荀子對強國的認識和觀點。他認為要使國家強盛,最根本的就在於教誨人民,推行禮儀之道,他指出“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荀子首先以莫邪寶劍做譬喻,質地再好,鑄造技藝再好,如果“不剝奪,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因此一個國家也只是一個強大國家的粗坯,要對人民進行教誨,才能使他們步調一致,守衞國家,國家才能真正強盛。教誨的內容猶如磨刀石,對於一個國家來説,這磨刀石就應該是禮義和法度。
接着他從分析三種威嚴入手,闡述只有重視禮制的道德的威嚴才能真正使一個國家安定強盛,而只靠權勢和懲罰去震懾控制民眾的的,稍一放鬆就會無法控制,最終使國家走向危險衰弱,為此他舉了商湯、周武王和夏桀、商紂王的例子,勸説齊國相國推行禮儀和道義。又以當時的秦國為例,民風淳樸,官民都謙恭有禮,朝廷處理事務卻看似輕鬆安逸,説明尊重禮義的重要性。
在此文中有一段關於“積微”的言論,他主要是闡述要使一個國家強盛,君主就要珍惜時間,注重從小事做起,但這道理其實對於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於小事者矣!”只有從小事做起,抓緊每日每月每季每年,才能真正有所收穫有所成就!
荀子修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荀子修身》是荀子的著作之一,也是荀子思想的重要體現。今天,我們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荀子修身》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荀子石像
“修”是修理、修養,“身”就是身體、精神和心靈,而所謂“修身”就是指,人們通過對生活中種種體驗進行參悟,從而提高自己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修養,這樣有利於人們身心的健康。修身一直都是思想家注重的事情之一,荀子也不例外。
在《荀子修身》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領悟到的一來就開始教人們正確地對待身邊的好壞、善惡,告訴人們嚮往善是有利於取得成功的,然後,又告訴了人們什麼是善與好,以及教人們變善、變好的方法,指出要提高自己在思想、人品等方面的修養,有利於自己變善和變好,從而説明了修身的重要性。
又説明了人們從善,對人品方面有較高修養的好處,荀子説這樣的人不勢利,可以過得快樂,而且會減少外部對自己的威脅;另外,對於修身過程的艱難也進行了説明,告誡人們修身要有一直堅持的毅力和一直努力的精神。最後,他也指出在修身中老師的重要,認為修身要有老師指導,而且也強調了禮樂在修身中也是很重要的,認為,人要有所約束才可以做到修身。
荀子所提倡的修身其實也是對於人們的一種要求,是對於人們的一種約束,是與當時時代要求相符的。
荀子名言有哪些
在書籍中,名言所扮演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説寫一本書籍,你不曾用過任何的名言,那麼這本書籍也就會失去了文采,失去了流傳的目的。所以很多古代思想家的名言,在書籍裏面還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自己的名言,而賦予了書籍豐富多彩的魅力。就如荀子名言,也是如此的。
荀子畫像
荀子在世時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了很多的名言,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做人上,荀子所留下的名言,其實都給人以警醒,告誡了很多的人在學習的路上,應該要怎麼去做,才能夠變得比較優秀,要怎麼去做,學習之路才是比較順暢的,不至於説因為學習的辛苦,從而就放棄了學業之類的。
這些在荀子的名言中,你都是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的。特別是荀子名言中的勸學部分,更是讓無數的學生都感覺到特別受教。其次就是在遵從禮儀方面了,對於這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言,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沒有禮就不成方圓,這一直都是人們所遵從的,人與人之間應該要有禮,那麼才能夠變得比較和諧。
而這些都在荀子名言中有所詮釋。當你想要知道怎麼樣的學習才是正確的學習,當你想要知道什麼樣的人際關係才是正確的,當你想要知道找到一個反省自己的機會,其實多看看荀子名言,都可以給你一個解答,讓你頓時豁然開朗,變得更清楚。
荀子思想核心是什麼
荀子作為我國戰國後期最後一位的儒家學派大師,因其無論是在政治上、經濟上、哲學上,還是在教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而被後人稱作是集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於一身的傳奇人物。
荀子畫像
荀子的思想可謂是“一箇中心,多個觀點相融合”。荀子的思想中心是儒家思想,而多個觀點相融合則主要體現在荀子在發展自己獨特的思想時,對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進行批判性的融合。
荀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觀、認識論、禮論和人性論。
天道觀是荀子在先秦時期的自然論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展而來,他認為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且具有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性。因此,他主張人應在尊重自然規律前提下來發揮主觀能動性。
認識論中,荀子提出,認識實質上是主體通過感官接觸外界的事物,並利用思維器官所接觸到的外界事物進行理性處理的過程,由此,他強調認識應是全面、客觀的,而非片面和主觀的。
人性論中,荀子主張人性本惡的核心思想,但人的這種“惡”的本性是可以通過後天教育來加以化解。而如何化解人性“惡”的本性,強化人“善”的品性,需要通過後天教育,並輔以行為標準和道德準繩來加以約束和改善。
禮論中,荀子強調,“禮”是度量一切的最高原則。任何事情都要以“禮”為準繩,不能逾越“禮”的約束範圍內。
荀子是什麼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是遵從儒家學派的,但是在人性善惡這一方面,他提出的性惡論與儒家的人性本善極為不符。同時,他的弟子李斯及韓非子的思想均為法家的思想。由於這些種種原因的出現,讓人們對他到底是哪家學派的產生了疑問。
荀子石像
荀子將儒家思想進行了發展,至於他的兩位弟子為何會成為法家學派的,也許是因為他們的知識體系、生活環境、社會現狀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他們所學思想的吸收與思考,從而形成了與荀子不同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説,不能否定荀子的身份,他仍是儒家學派的。
從人性方面來説,孟子提出的是人生來是善良的,而荀子所説的人生來是不善的與孟子提出的觀點並不衝突,只是荀子考慮了環境的影響。荀子認為人生下來就有欲求,而有了欲求就會想去追求,若追求的人多了,就會引起爭奪,爭奪又會產生混亂。荀子説的人性是加上了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
所以要通過道德約束及教育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每天省視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錯的地方,錯了就加以改正,沒錯也給自己一個忠告,依循自己的本心,做不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從人性這個角度來説,不能僅僅根據善、惡來説明兩者間的區別。所以,不能簡單地懷疑荀子是儒家學派的這一事實。
戰國思想家荀子名是什麼
荀子出生於公元前313年,荀子名況,字卿,是漢族人。當時為了避諱西漢宣帝劉詢的名字,將荀子的名字稱為“孫卿”,因為當時的朝代“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這就是荀子名的由來。
荀子畫像
荀子是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曾經三次去齊國學習齊國稷下的祭酒,被人稱之為楚蘭陵令。而且荀子對於儒家思想的發展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荀子提倡性惡論,他的性惡論在後來經常被拿來跟孟子提出的性善論作為比較。荀子在重整儒家典籍這方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他是中國首個使用賦的名稱的人,荀子因此與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
在思想主張方面,荀子對百家學術都有一定批評,卻始終推崇孔子思想,荀子認為孔子推崇的治國平天下是最好的治國理念。晚期的荀子更是把自己看作孔子的繼承人,他特別的繼承了當時孔子主張的“外王學”,並且也有自己的新主張。荀子從知識立場上批判和吸收了其他各大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道德觀、價值觀與歷史觀,荀子的這一結合為先秦哲學做了良好的總結,並且為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的貢獻。荀子人生獨特的經歷與荀子名有着一定的聯繫,也正是因為後來發生的這些事情才讓荀子名更加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