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卦序歌出自何處
朱熹生於1130年,我國南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他主要學説是“理學”,他的哲學思想表現為客觀唯心主義,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閩學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繼孔、孟以來儒學學派的另外一個新的高度。
序卦圖
朱熹卦序歌出自於《周易本義》,“周易”是古代用來卜筮的,孔子曾經創作過“十翼”,對“周易”的思想做過闡述,後來朱熹潛心創作了《周易本義》,全書共十二卷,卷四分為《説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彖傳》與《象傳》,《卦序歌》就是其中的著作。全文為: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恆遁兮及壯大,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兑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朱熹卦序歌是為了人們能夠方便記憶,但是由於其中一些字比較晦澀難懂,所以除過專門研究的易經的,很少人都能夠準確的記憶和誦讀,對於其中的意思也是一知半解,對陰陽八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太極分為乾和坤,乾三連,坤六斷,乾為天,坤為地,每一個卦象代表天地間的一種事物,並且八卦是最早的文字符號。八卦代表易學文化,不僅在中國發展,其影響力更是滲透在整個東亞的文化中。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八卦的用途就是用作看風水,分陰陽,實則那只是八卦用途的九牛一毛,古代很多精巧的機關設置秘訣就是利用卦象,中醫所用的“望聞問切”中的望就是利用掌心的八卦,所以朱熹卦序歌對於研究易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朱熹近思錄主要內容是什麼
《近思錄》是淳熙二年依朱熹、呂祖謙兩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而成,全面論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從修身、齊家再到治國平天下,都進行詳細的闡述,囊括了在此之前理學學派大家的思想。
《近思錄》
宋孝宗二年,呂祖謙與朱熹二人在寒泉精舍討論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人的著作,感慨他們學識淵博,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説,不容易把握其中的要義,所以從中精選了622條,著成了《近思錄》。《近思錄》分為14卷,其中“近思”二字來源於《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朱熹給此書取名的用意在於,把《近思錄》當做學習二程等人著作的階梯,學會了他們的著作,才能進而的學會《六經》,防止一些學子好高騖遠。
《近思錄》共有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條,內容大致有“為學”、“致知”、“克己”、“教學”、“聖賢”、“家道”、“出處”、“治體”、“政事”、“異端”等。《近思錄》在理學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為傳播理學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儒學發展的另一高度。其中記載周敦頤、二程、張載讀書經的方法,對於今天讀經具有啓發和借鑑的意義。《近思錄》中記載的教學方法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次序,以及在教學中當行和不當行的事情,對於今天的教育都有指導意義,借鑑的價值。
朱熹的老師是誰
朱熹是一位十分偉大的人物,因為他的思想和理論對當時乃至後世都有着十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所以他的名字也一直不斷的流傳着,這是一個傳揚久遠的人物。然而關於朱熹的老師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朱熹的老師是誰呢?
李侗圖片
其實朱熹的老師並不是只有一位,許多人都曾經教導過他,並傳授過他許多重要的知識,然而在這些老師之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一位就要説李侗了。李侗是出生在1093年的人,去世的時間則是在1163年的時候。他的字是願中,是南劍州地區的人,因為生活在延平,所以人們也會尊敬的稱呼他為延平先生。在李侗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曾經拜羅從彥作為自己的老師,後來他又成為了朱熹的老師。當年青年時期的朱熹就是在路過延平地區的時候探訪過李侗,並且向他請教過許多重要的問題。他們師生幾個都是非常著名而偉大的理學大師,在古代時期人們曾經將這四個人合稱為延平四賢。
在從羅從彥那裏得到了真傳之後,李侗一直在山田之間隱居,已經拒絕參與任何的世俗事務,據説他用了四十多年潛心鑽研理學,後來又將儒家思想中極其重要的核心仁和性理的學説傳授給了朱熹,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朱熹將李侗的思想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同時也將唯心主義變得更加完整,儘管這個學説有些抽象,或者説有些背離唯物主義,但是在當時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作用和影響。
朱熹三到讀書法是何意
朱熹是我國南宋朝時期的著名的理學大家、思想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教育學家。他編著的《訓學齋規》裏提到也一種讀書方法——“三到”讀書法。指的就是心到、眼到和口到。這一見解無論是在當時亦或是現在都有着重要的啓示和借鑑的作用。
朱熹圖片
讀書三到裏面,心到是重中之重。倘若心思沒有在這書本之上,那麼眼睛便不會仔細去看,嘴巴更不會認真去朗讀。文章過目而忘,無法深解其中的意義。即便當時能記住,過後也會忘卻。所以三到之中心到是極其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他的弟子將他讀書的經驗總結為六條,統稱為“朱熹的讀書之法”。其中第一個循序漸進,是説讀書應該有一定的前後次序,不能顛倒;由簡單到複雜,從淺至深不能過於急於求成囫圇吞棗。第三個是熟讀精思,意思是要將書本內容爛熟於心並且去思考讀通透。第三個虛心涵泳是指讀書時要前後反覆咀嚼,深刻體會里面的意思並且細心玩味。第四切己體察強調讀書時要心領神會,懂得聯繫自己和聯繫實際從而將書本里面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且付諸實踐。第五是着緊用力,指的是讀書不可鬆鬆誇誇,應當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並且保持精神抖擻的狀態。第六是居敬持志中是指要從開始就樹立遠大的志向,保持頭腦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並且長時間的堅持下去。
朱熹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朱熹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這些影響有利有弊。
朱熹畫像
朱熹的理學説是他最大的成就,他認為“理”是山川河流、鳥獸蟲魚、四季變幻和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世間存在的,不能被破壞的規律,人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受到規律的約束,違反規律會受到自然和社會的懲罰。“理”相對的是“欲”,慾望要在正常的範圍內才被允許,超出了正常的範圍應該被禁止。這個學説被統治者截出來,用來約束人民。短期來看,有利於統治者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夠安分守己,達到國家穩定的目的;長遠來看,人的正常慾望得不到實現,人沒有積極性,做事很消極,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朱熹提出的“四書”,四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本典籍,他認為這四本書是讀書人必讀的經典,不讀這四本書不能稱之為讀書人。這四本書後來被作為封建社會必讀的教科書,每次的科舉考試都是從這四本書裏面找考點,讀書人的思想都被這四本書禁錮了,直到封建社會結束才逐漸被廢除。
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他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都各自遵守應該做的事,大臣對君王、孩子對父母、妻子對丈夫都要絕對服從,從某個程度上約束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維護社會秩序從短時間來看有積極作用,從長遠來看,扼殺了人的自然欲求,人變得迂腐和封建。
朱熹四書指的是什麼
《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理學家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與“五經”集於一體,著成《四書章句集註》,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
《四書章句集註》
《四書章句集註》是“四書”的注本,其內容分為《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註》、《孟子集註》。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全書共19卷,其中關於“四書”的講義很詳細,而且看法獨到,重視義理,沒有空談,注重務實致用。有人評價為“上承經典,下啓羣學,代代傳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儒學的發展道路追溯到先秦時期,秦始皇重法輕儒,甚至“焚書坑儒”使儒學的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直到漢武帝時期,尊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孔子的思想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論語》成為主流,儒學學派的神化從這個時候開始,然而《大學》、《中庸》、《孟子》三書並未受到重視,一直到二程、朱熹的時候,才突然受到重視。朱熹幾乎用了半生的精力研究“四書”,終於著成《四書章句集註》,“四書”經過他的反覆研究,非常完整,而且條理清楚。在註釋的時候,不同於其他學者,朱熹注重義理的研究,用“四書”中的哲理構造了自己整個思想體系的骨架,所以説《四書章句集註》不僅僅是儒學的新高度,也是朱熹文學史上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