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些金榜題名的狀元郎,後來是否都成了人生贏家?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經典

 因為疫情,今年各所學校的行事曆都被打亂了,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年,但始於6月末的考試季仍如期而至,期末考、中考、高考紛至沓來。在這個夏天,我們聊聊和氣温一樣火熱的關於教育關於考試的話題。

 瑞安自古文風鼎盛,盛產“學霸”。 自隋大業三年(607)到清宣統二年(1910),近1300多年間的科舉考試中,瑞安(含今文成縣一部分及明景泰三年前的泰順縣北部)有進士356人、舉人30人及貢生等。曹村鎮更是典型的“科舉暴發户”,共 82名進士,有“中華進士第一村”之稱。中國古代科考,中狀元無疑是讀書人的最高夢想。瑞安歷史上出了多少狀元?這些“學霸中的學霸”後來是否都成了人生贏家?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1

他27歲成為温州史上首位狀元

 第一位先説説徐奭(音shì),他是温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亦是宋代119位狀元中唯一被封侯的人(晉寧侯)。

 徐奭(985~1030),字武卿,出生於瑞安義翔鄉五十九都木棉村(今泰順溪口村一帶)。後來徐家搬到嶺下村。如今泰順的書院村建有專供族內子弟讀書的徐家書院。

 徐奭,幼年和少年時代在老家度過,後跟隨其父遊學福建甌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27歲的徐奭中狀元及第。

 徐奭當年的殿試論題是《鑄鼎象物賦》,其中有“為時人所推重,名噪天下”的名句:“足惟下正,罔聞公餗之猗傾;鉉乃上居,實取王臣之威重。”其意為:鼎足平正,沒有聽説鼎中之美食傾斜倒掉的;王朝永固,取決於君王大臣的威嚴重信。

 宋真宗是個喜歡以文辭取士的皇帝,但也非常重視氣質和才識。每次親自賜進士及第後,必召文才最佳的三四個人,並列在殿堂,然後將狀元賜給那名形神磊落的人。但有時他也會被那些文辭有理趣的句子感動,而將狀元相送。徐奭因“足惟下正,詎聞公餗之欹傾?鉉乃上居,實取王臣之威重”之名句而受宋真宗青睞。

△徐奭中狀元后宋真宗敕給的聖旨抄件

 徐奭取狀元后,首任興化知府(今福建莆田一帶),大中祥符八年,升任直隸侍郎,後以著作郎值集賢院,任開封府發解試考官。在任試考官期間,因偷拆試卷事發,被貶官洪州(今江西南昌)。宋仁宗即位後,升任其為兩浙轉運使,協助淮南、江浙制置發運使趙賀治理河道。由於興修水利有功,又升遷禮部郎中。天聖八年(1030年),劉太后降懿旨封徐奭為翰林學士(正三品),權知開封府,不久竟暴病死於任上,墳葬故里。死後七十多年後,宋徽宗賜其號衝晦先生。

△泰順嶺下沙墩徐奭墓遺址

2

與王十朋同為狀元互為摯友

 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至隆興元年(1163)短短的6年間,温州連出兩名狀元,實屬罕見。一位是大家熟悉的王十朋,另一位是瑞安木待問。

△禪街王木亭由來: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和木待問二人向朝廷請求賑濟温州災民,鄉人感恩建亭紀念。

 木待問(1140年至1202年),字藴之,出生於崇仁裏藤岙村(今屬馬嶼鎮)。先世自五代晉時由閩徙瑞,5歲隨父母遷居永嘉(今鹿城區)七楓巷。少年師事鄭伯熊。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以省元應殿試,廷對第一。官禮部尚書,贈少師,諡文簡。

 從小聰明好學,頗得著名學者洪邁的賞識,後做了他的女婿,並拜另一著名學者鄭伯熊為師。隆興元年,木待問狀元及第。歷任國史院編修官、著作郎、知州等。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離職回鄉守喪,守喪期滿仍赴京任著作郎,紹熙四年(1193年)出任寧國知府(今安徽省宣城)。任寧國知府時,正值荒年,他用心賑災救濟,深得人心,為當地百姓稱頌。

 王十朋有《木藴之即席和文字韻詩酬以二絕》:“回頭遙念舊時羣,把酒欣論坐上文。臭味聊將比兄弟,大馮君和小馮君。”比擬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他們還詩聯唱和,王十朋以“少年才氣已超羣,場屋能擒錦繡文”之句盛讚木待問。

△木待問《謙施帖》,收集在《宋·鳳墅帖》中。

 狀元名公的書法詩文更是為世人稱頌。據記載,木待問於乾道八九年間在秘書省任校書郎、著作郎時,秘書省中的牌匾大都出於他的手筆。清孫鏘鳴評其《千里思》東府“婉曲多致”,《效寺》七絕則“尤見工細”。

狀元樓是因他回鄉省親而建

 比起瑞安的其他狀元,周坦身世可憐。父母早逝,小時候靠給別人放牛為生。後來被平陽的舅父收養,教他讀書寫字。但好景不長,舅父生了個兒子,周坦又被送回老家。

 周坦(1201-1263),字平甫,號瑞江,世居浙江永嘉郡安固縣來暮鄉永安地方(今瑞安市江溪坊額底村)。

△仙降街道垟坑村建有狀元周坦紀念館

 放牛娃出身的周坦,天資聰穎,曾寄學常寧寺。浙東理學名儒楊簡對周坦非常賞識,他認為周坦敏而好學,小小年紀就已頭角崢嶸,日後必成大器。於是晚年收為關門弟子。

 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應試科舉,周坦中了狀元,後來授宣教郎,升監察御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死後追贈光祿大夫,諡文肅。生平著有《平甫先生文集》,現已失傳。

 據説,瑞安當地為了迎接狀元回家省親特建狀元樓,並請當地烹飪大師陳傅年,烹製了一席有瑞安特色的佳餚。狀元食罷,高聲曰:真乃美食中之狀元也!並當場吟作“狀元樓中狀元遊,江水文瀾泳九洲;酒香飄蕩三千里,美味盡在狀元樓”。瑞安狀元樓由此名聲大噪。陳傅年師傅的狀元宴從此流傳至今。

△周坦曾為蘭亭舊址——嵊州剡溪之濱賦詩。

 周坦是朝廷諫官,嫉惡如仇,多次仗義執言,上書揭發過秘書少監王煽、太常少卿楊棟等官員的讀職行為。淳佑九年,他又上書彈劫宦官董宋臣,董宋臣是皇帝的內侍,仗着皇帝撐腰,與權臣丁大全奸無惡不作,人稱“董閻羅”。周坦覺得御史台為監察機構,必須要聲張正義,於是向皇帝上了一道彈劫奏章,卻石沉大海。皇帝偏袒董宋臣,還將周坦調離。

 太學生陳宜中、陳宗等 “六君子”上書,要求懲辦丁大全。周坦也聯絡着有正義的官員去聲援。皇帝動搖,奈何閻貴妃作梗,結果陳宜中等人被拘管,周坦外調,丁大全成為宰相。

 後丁大全終因隱匿軍情之罪而被罷相。“六君子”平反昭雪,周坦也官復原職,以殿中侍御史耀升刑部尚書而致仕。景定四年(1263年),周坦在京都臨安病逝。

4

未被張榜公佈的“隱身”狀元

 王汝嘉,瑞安陶溪人。天禧二年(1018)廷試中狀元,為宋廷重用,官至吏部侍郎兼工部尚書,死後歸葬陶山鎮的南口騰斗山。他的後人主要分佈在現在的對坑、溪坦、項岙、直坑、南坑等村。每年王氏宗親都會在清明節前後舉辦祭祀活動,各村之間輪流主辦,大家共同紀念先祖,傳承祖訓。

 今年清明節,來自我市各地的王氏家族族人來到位於陶山鎮的先祖王汝嘉的墓地,上香、獻花籃、集體三鞠躬祭掃。

 隨後,王氏宗親代表身穿漢服,與台下各村族人代表一同吟誦《太原郡王氏族訓》。

 據《徐奭傳》記載,天禧二年,徐奭因主考試時評卷不公,被貶洪州(南昌)。這一年的廷試狀元正是王汝嘉,因考官評判不公,當時真宗皇帝除處分了一些官員外,還下令此年狀元不公開張榜,負責這次殿試的主考及考官任布、徐奭、丁度等十三人被免職,貶任地方小吏。其中時任開封府“解試考官”就是瑞安人徐奭。

 所以,王汝嘉未在地方誌及一些史籍出現。由於少有記載,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據《王氏宗譜》、宋史《帝王傳》等資料,初步認定王汝嘉:“約生於宋太宗年間,卒於宋仁宗年間。“

5

東山太史橋因他而得名

 瑞安東山徐家兄弟徐鐸、徐鋭都是學霸,徐鐸22歲那年與哥哥徐鋭一同考中丙辰科進士,徐鐸奪取狀元,初授籤書鎮東軍判官。

 徐鐸,字振文,為徐寅七世孫,出生於北宋仁宗皇佑六年(1054)。徐鐸剛走上政壇仕途,正遇王安石轟轟烈烈的變法。元豐八年宋神宗駕崩,太子趙煦即位,即哲宗,年只10歲,由祖母高太后臨朝聽政,反對王安石變法,起用了極力反對變法的干將司馬光,司馬光大舉廢除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措施,史稱“元祐更化”。

 高太后病死後,哲宗親政,重新起用變法派章惇等人,宣佈繼承神宗大業,改年號為“紹聖元年”。章惇一夥變本加厲地清算司馬光等人。這時,徐鐸任給事中直學士院(掌起草制、誥、詔令)。

 徐鐸成了頗有權勢的大臣。據中書舍人上疏,皇帝詔準,把元祐大臣的言行彙編成冊,作罪證收藏,徐鐸為主編,事畢晉升禮部侍郎,原中書舍人蹇序辰被擢為禮部尚書。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徐鐸病故,享年56歲。

 徐氏後裔為了紀念他,在東山先後建一座橋樑命名太史橋與徐氏宗祠五間二進兩橫軒。

6

“洋狀元”開創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項驤(1880-1944),字渭塵,居瑞安縣城草堂巷。他出身名門望族,曾遊歷日本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碩士學位。回國後,參加清廷留學生廷試,得進士。1910年,殿試第一名,被譽為“洋狀元”。這位瑞安先賢曾參與創辦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撰寫中國第一本比較行政法論著、開徵中國第一筆所得税,開創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項驤故居

 據傳,項驤在青少年時期讀書十分用功。他很鍾愛玉海樓的藏書,每每都以借書博覽,臨習書法碑帖為樂事。

 項驤早年就讀於族叔項湘藻、項芳蘭創辦的瑞安方言館,在這裏打下了英語和日語的基礎。1901年,項驤考入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成為蔡元培的得意門生。于右任、邵力子、李叔同、黃炎培等均為他的同班同學。後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

△震旦學院(後改名為震旦大學,也是復旦大學的前身)

 1903年2月,項驤參與創辦了震旦學院(復旦大學的前身),並“總理其事”。這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項驤任總幹事,並起草了《震旦學院章程》。

 瑞中知名校長王超六先生,是項驤的女婿,當其看到瑞中當時缺乏圖書,教師沒有參考書籍,就把他岳父項驤早年留美時購的一套“哈佛叢書”,連同書櫃捐贈給瑞中。

△1922年項驤與家人在北京

 項驤居官廉潔,民國政府曾授予其一等大綬勳章。但面對軍閥混戰,舊中國落後局面難以改變,心灰意冷之下他請辭掉所有職務。

 迴歸故里,他並沒有漠視對民生的關注。1932年,項驤聞知東南沿海一帶發生水災,饑民遍野,他立馬致電在美國留學時的摯友胡佛(出任過美國總統),請求賑災救助難民。不久,賑濟款悉數到位。

 1937年,盧溝橋戰事爆發。項驤對日寇的侵略暴行極為憤怒,在瑞安召開的抗日大會上痛切陳辭,並將隨身帶去的100銀元及20美元捐出。

 1941年4月19日,瑞安第一次淪陷。日軍進城後,意欲成立“維持會”等漢奸組織。來不及出城避難的項驤,成為他們的首選對象,多次上門,軟硬兼施脅迫他出任會長,遭到項驤拒絕。1944年9月,永嘉淪陷,瑞安危在旦夕,風聲鶴唳,他以衰病之身,憤而絕食。“洋狀元”不能殺敵衞國,但他以絕食方法表達了不願做亡國奴的氣節。當年11月,他逝世於故居,享年66歲。

文字參考:參考資料:《北宋瑞安狀元王汝嘉初考》許希濂、《一座太史橋與一位文狀元》林曉、《温州狀元》市政協文史委編撰、《項驤:“洋狀元”以書文表現愛國情懷》林曉

組稿:市社科聯

編輯:吳瀟丨美編:江達富丨責任編輯:潘賢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