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讓我的孩子當醫生了,太累太辛苦,還有風險;再也不讓我的孩子搞計算機了,太累太辛苦,還學不過來;再也不讓我的孩子當老師了,太累太辛苦,還得不到理解。
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而結果呢,子承父業的不在少數。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我們期望找到離家近、拿錢多、活不多的工作,很可惜,那種工作需要拼爹,就算是拼爹,也難保20年。選擇職業方向成為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的難題。
選擇職業,爭取飯碗。
每年相關部門都會公佈就業指南,也很容易找到專業熱度、薪資排行等數據。然而,今天熱門的專業,很有可能在4到6年後學出來卻成為冷門。
選擇專業方向不能看現在的狀況,而要看幾年以後的需求。
人才需求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市場需求,一個是政策要求。然而無論哪種需求,都會隨着情況調整,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大致預測哪些專業會成為幾年後的熱門。
結合歷史規律和國外發展狀況,預測國內5至10年後的人才需求。
縱向來看,目前的中國處於商品經濟階段,一切都在商品化,而國內的市場化還遠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因此對於市場化的人才應該有持續的需求。
橫向比較,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我們是製造業大國,已經在規模上和技術上處於世界產業生態的中端位置,但一些核心技術我們並不掌握,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們還不是製造業強國,這些核心技術是我們進行產業升級的最大障礙。
缺什麼補什麼,市場需要開發核心技術的人才去補短板,國家政策也一定會鼓勵發展這些短板。從科技發展規律來看,補短板所需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對於這類人才的需求也將是長期的。
除了製造業,其他產業同樣需要升級,可以説,未來5至10年就是我們補短板,進行全面產業升級的階段。這個階段將持續4、50年。
實際上,我們很容易在美國列出的制裁清單裏找到我們的短板,這些都是我們進行產業升級的關鍵。產業升級需要的人才就是與之相關的人才,熱門的專業也會包含在其中。
新材料:
新能源相關材料、電池相關材料、芯片相關材料、生物醫藥相關材料、航天領域相關材料等等。
新工藝:
數控機牀的設計、製造和操控;芯片製造相關工藝;其他領域相關工藝的升級。
新技術:
芯片設計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基因編輯、機器人、VR、電動汽車、航天等等。
新服務:
生活需求在向着高層次轉化,產生大量的文化需求。同時,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是文化的競爭,這種競爭一直存在,並將在今後的幾十年內持續存在,因此,文化領域將成為熱點,教育將成為其中的一個持續熱點。
職業解決的是吃飯問題,而事業解決的是更高層次的需求。
拔高一籌,成就事業。
學習專業首先解決生存問題,生存問題解決以後才是發展問題。
職業選擇不需要過多地考慮興趣,而從事和孩子興趣一致的職業,有助於將職業轉化為事業。可以説,幹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幸運的。
當然,所學非所用是一個普遍現象,人們從事哪個行業與自身的機遇有關。而不管從事哪個行業,一般人熟悉一個行業需要3年,積累經驗和人脈需要5年,而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一般為30至40年,所以要選擇一個5至10年內大投入,大發展的行業非常重要,而所在行業具備40年生命力,就可以在行業內發揮更大的作用。
受限於學識和見識,本人作出的一些判斷僅供參考,對於大趨勢和政策變化,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判斷。
農業專家可以根據產量和需求指導農民種哪種糧食或者蔬菜水果,更符合市場需求。一方面辛苦一年的農民可以將產品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市場也能夠平穩運行。同樣地,我們也期望專業人士基於專業的數學模型,對專業需求作出長期動態預測,以指導家長和孩子選擇專業,這樣不僅有利於個人有的放矢,更是在全社會層面進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