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是隻對親近的人發火,出去後話都不敢大聲説,典型的“窩裏橫、外面慫”。讓父母非常頭疼。
很多人覺得這是孩子的原因,其實不然,這背後反應的是一個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朋友曾經就很無奈的向我抱怨了他的女兒。
輝輝在家裏常被稱為“搗蛋鬼”,他的行為非常放肆,總是不分地點場合的發脾氣,穿過的襪子也亂丟在地板上。
對輝輝的行為,大家都很無語。
輝輝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因為被同學孤立欺負而被“請”回家,老師找到家裏給家長説:“孩子太蔫了太內向了,跟幼兒園小朋友相處不太好。”
可在家裏,輝輝確是個十足的小霸王,拍醒因為瞌睡而耽誤給他講故事的奶奶。對着父母肆意的發泄脾氣,甚至差點拳打腳踢。
其實,朋友家裏的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家裏橫、外面慫的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頭疼。那其實是因為父母還不知道怎麼正確教育孩子。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遇上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辦?
1.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
如果家人對他太寵愛了,沒有人能威懾住他。
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不給他買玩具就在街上撒潑打滾。如果不買,孩子就不停的鬧騰,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妥協。這樣的孩子,會更加變本加厲,多半是父母沒有原則地溺愛孩子導致的。
孩子其實都是很聰明的,當她想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時,採用這種方法發現父母從了,他就經常會用這種方法。
但如果一個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他就下意識的用這種方式向他的同學要東西,會遭到拒絕和嘲笑,孩子變得非常懦弱。
他會認為,這種方法只對她的家庭起作用,時間久了,孩子在外面就成“家裏橫、外面慫”。
其實,父母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應該在制定規則後仍然跟孩子妥協。
父母要堅持原則,不要隨心所欲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2.參與孩子的教育
生下孩子後,許多父母都忽視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完全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交給了老師。
雖然説,孩子上學後通常和老師呆在一起的時間會更長一點,但是父母的教育同樣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參與孩子的教育。不管是課業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可以説是孩子行為準則的風向標。身教重於言傳。
如果一個家庭裏父母把在外受到的怨氣,回家撒在家人身上,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學到這一點。
例如,當爸爸們回家躺在沙發上時候,他們認為房子不乾淨,就對妻子大喊大叫:這個地方有多髒?你怎麼回事?
孩子看到這一幕,也會記住這一切,他們會從心裏想,爸爸能這麼做,我也能這麼做。
所以父母在家裏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不要對家人大喊大叫。
我很贊同一句話,如果你給孩子一種屈尊的感覺,那麼你就必須做好一輩子忍受孩子脾氣的工作。
4.注意早期發現壞脾氣的苗頭
鼓勵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傾吐出來,一旦發現孩子的情緒有導向發怒的可能,立即提醒他,也許有些事正在困擾他,需要你提供幫助。
如果孩子表示有困難,你可以説出對問題的猜測,如你在學校有什麼不愉快的嗎?拉近彼此的距離,以達到交流。
5.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問問孩子內心的意願,引導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繪畫、下棋、彈琴等,逐漸培養他豁達的性格。
6.讓孩子有適當發泄的機會
如果壞脾氣已經形成,要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在孩子發脾氣時故意忽視不理,讓他自己消化,慢慢淡漠下來,引導他選擇適當的方式發泄出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家是孩子生活生長的地方,所以在家更應該好好管教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在家裏跟學校性格完全不一樣,那樣可能是你的教育跟不上學校的教育了。這個時候你應該多學習,多跟老師孩子多溝通,可以嘗試下以上方法,試着改變你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