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三國正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是故事裏的事,也是現實中絕對沒有發生的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事被張郃打回去了,連帶着“常勝將軍”趙子龍也吃了敗仗,從鎮東將軍降職為鎮軍將軍。諸葛亮降職不降權,那是因為除了諸葛亮,誰也管不了蜀漢那麼一大攤子事兒。
就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説法,空城之上的諸葛亮也很難活下來。易中天先生列出了諸葛亮的三種死法,但是熟知三國形勢和特點的讀者知道,諸葛亮還有一種死法,這種死法最有三國特點。
司馬懿沒有參加街亭之戰,也沒有去西城聽諸葛亮彈琴,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除非他會分身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也就是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六年、曹魏明帝曹㪫太和二年。按照《晉書·卷一·帝紀第一·宣帝》記載,當時司馬懿剛剛因為擊敗了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而升官了:諸葛瑾、張霸並攻襄陽,帝(司馬懿)督諸軍討權,走之。進擊,敗瑾,斬霸,並首級千餘。遷驃騎將軍。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司馬懿以驃騎將軍身份主管荊州方面軍政: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詔帝屯於宛,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司馬懿坐鎮荊州,抵抗諸葛亮的重任就交給了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張郃(徐晃已經在前一年跟司馬懿擊敗諸葛瑾後病逝)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三國志·卷十七·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下同)
張郃迎戰諸葛亮的時候,司馬懿正在籌備伐吳: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
擊敗諸葛亮的張郃增加了一千户食邑之後(沒有升官),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帶領大軍去荊州支援司馬懿: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正史引述完畢,咱們言歸正傳,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來看看設空城計的諸葛亮有多危險。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這樣描述: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要想看清諸葛亮的笑臉,即使司馬懿也得湊到三五十米之內,如果城樓上埋伏几個弓箭手,那就不是嚇退司馬懿,而是狙殺司馬懿了。
同樣道理,放司馬懿到跟前,諸葛亮自己也很危險,於是按照易中天的説法,我們能推算出諸葛亮的三種死法:第一,司馬懿派敢死隊衝進城去,諸葛亮空城計失敗,為了避免被擒受辱而橫劍自刎;第二,司馬懿軍中的愣頭青擅自出手或出自司馬懿授意,一箭把諸葛亮從城頭射落;第三,司馬懿以優勢兵力對西城展開全面進攻,諸葛亮肯定抵擋不住,會犧牲於亂軍之中。
其實根據易中天先生解讀而得出的諸葛亮三種死法之外,還有一種最大的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是由三國時期的形勢和特點決定的——蜀軍會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甚至把諸葛亮綁起來送給司馬懿,如果諸葛亮不肯受辱,還是隻有自盡一條路可以走。
這就是我們要説的三國形勢和特點了:當年軍閥混戰,老百姓吃糧當兵,忠誠度幾乎等於零——給誰幹都是拿糧餉,順風仗可以打,找死的事情不幹。
三國時期,除了各集團少數的幾個絕對核心骨幹不肯投降(關羽是例外)之外,中下級軍官乃至普通一兵,是不把投降當回事兒的。
形勢不妙就投降,咱們能舉出一百個例子來,這裏就挑幾個有名的將領來説:曹魏陣營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郃于禁都投降過;曾經投降曹操的關羽又被投降東吳的糜芳傅士仁出賣了;劉備及其信任的黃權,也在無法撤退的時候投降了曹魏;呂布也想投降,但是曹操沒給他機會。
高級將領都不以投降為恥,就更別提中下級軍官和小兵了,而諸葛亮派出去“打掃街道”的,恰恰是忠誠度可能為零的。諸葛亮把性命託付給忠誠度為零的小兵,那不是冒險而是找死: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這八十個小兵,有一個扔下掃帚就跑,諸葛亮就死定了。面對千軍萬馬,想讓八十個假扮清潔工的像諸葛亮一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那這八十人都可以當大將軍了。
當然,也有人説即使司馬懿看出了諸葛亮空城計的破綻,也不會拆穿,因為司馬懿還沒把忠於曹操的功臣宿將收拾乾淨,還需要“養諸葛亮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