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5年前,一封通篇只有10個字的辭職信,火遍了全網。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在當年的火爆程度,不亞於當時牛冠全球的A股市場。
不僅被稱作“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還入選了2015年的“十大網絡用語”。
在這句話和當年“説走就走的旅行”的戴維斯雙擊下,碼字碼得惶惶不可終日的我,是備受鼓舞的。
立馬也用同樣的話,手寫了一封辭職信交給了領導。
領導看完後,對我也挺客氣的。
也沒批評我。
只不過是撕碎了給我送回來的,就當批覆了…
我是沒能辭掉,不得不迅速繼續着苟且和敷衍。
但是事主的領導,卻在這樣任性的辭職信上籤了字。
從此,這位來自河南的心理教師顧少強,開始了她的“詩和遠方”。
平心而論,能放棄教師這樣的“金飯碗”,鐵了心地去“看世界”的人不多。
畢竟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説,工作穩定,收入不算太低,而且假期相對多一些。
這就不錯了。
但是成功人士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情懷和夢想。
周星馳也説過:人要是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可是,這些本意是勸人專注、堅持的勵志語言,經常也會解讀為“孤注一擲“。
而顧少強,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在和丈夫看了幾個月的“世界”之後,顧少強定居在了成都,開了一家青少年心理培訓的主題客棧。
這日子,看起來還不錯。
但前提是別有“計劃外”的支出。
當女兒出生後,顧老師一家的經濟負擔陡然而增。
成都,確實是有詩的遠方。
但在這裏,同樣也有柴米油鹽。
曾經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會涉足商業的她,終歸還是與丈夫一起接受了某旅遊公司的“出行體驗師”。
作為教師,顧少強毫無疑問是優秀的。
從2007年開始,她幾乎每年都會在心理健康優質課程上獲獎。
而且她獨特的講課思路,和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也廣受學生的好評。
也就是受限於這門課與升學的關係不直接體現在卷面分上,要不,可能在她辭職之前就會嶄露頭角。
但是,她辭職辭得太“巧”了。
巧就巧在那個時候,正處於競爭白熱化初期,重壓之下雞湯橫行的時間節點。
人們都太需要一位情懷偶像,去寄託自己的焦慮,或者鼓舞自己的勇氣了。
但是紅極一時之後的顧少強,卻用自己面對現實的經歷告訴了人們:雞湯雖然有營養,但卻真的不管飽。
在顧少強之後,一時間視乎沒有人再拿辭職説事了。
畢竟,“最有情懷”的天花板就擺在那,一般人很難突破。
不過今年,另一位老師以相似方式的辭職,也在輿論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熊芳芳,一位有着“詩人的浪漫”的語文名師。
論教學能力,她連續四年榮獲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論教育理念,她把語文的魅力融入生活,從不限於課本和考試大綱。
雖然再過7年,她就能安享退休生活。
但是“想把這7年賞賜給自己”的想法,還是讓她提出了辭職。
“不願被安排”。
這是貼在辭職後的熊老師身上的標籤。
這原因和“想去看世界”的顧老師,也有相似相通之處。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裏,這同樣是為夢想奮鬥的大無畏,同樣是為情懷站台的風向標。
一時間,“詩和遠方”重新被提起,“理想和情懷”蓋過了一切。
但事實上,這不過是別有用心的人,掀起的又一輪的焦慮收割,和心懷不滿者的發泄罷了。
辭職後的熊芳芳,可能也去“看過世界”。
但是她辭職背後的勇氣,不僅來自於名利雙收下的生活基礎,更有着線上教學的風口浪尖。
聲名遠揚的熊芳芳,在線上教學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慕名而來的不僅有學生、家長,更有教育機構。
無論她有多麼“不想被安排”,多麼希望“為自己搶回7年的時間”,能夠支撐她這麼做的,其實只有自己實打實的能力。
至於説情懷和理想,更多的,只是一種不願提及實力的謙遜和內斂罷了。
販賣情懷這種事,在哪都不少見。
對於成年人來説,責任和義務的束縛,讓他們在撞破了腦袋之後,還能知道回頭。
但是這些年,一些扭曲着學生理想的情懷,卻在肆意收割着年輕人的“衝動税”。
他們拿小概率時間當真理,拿偶然機遇當閲歷;自然規律被視為墨守成規,是非不分被叫做創新創造。
我承認,夢想是要有。
但是所謂的夢想,就像芳蓉可以義無反顧地去報北大的考古系一樣,終歸還是要依託着過硬的實力才可謂之“夢想”。
至於那些把空想當夢想,把希望當追求的情懷,不過只是種誤人子弟的“幻想”罷了。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公號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