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早教其實是對低齡時期寶寶各方面能力的開發,比如平衡力、大動作、精細動作、顏色、數數、探索世界等。這些在家裏也是可以實現的。大人用心引導,生活處處是教材。我們家連刀子、火都鼓勵它用看看,但前提會先感告知,怎麼正確使用哪些情況容易出危險。從小每天帶出門玩,商場、海邊、健身器材區、籃球場等等,玩的內容呢,只要不危險,隨她造,衣服褲子鞋子襪子濕了髒了都沒關係。
在家的話,我摘豆,請她一起;我掃地,請她一起;我洗衣服她也要,就讓她玩兒;我拖完地,地板濕濕的,就拉着她,在上面"滑冰"。總之,所有事情都對她開放,無形中她接觸多了,自然對所有事都很熟練,也做多了,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至於語言方面,我們從來當她是個獨立的個體,生活中的事沒有不能跟她説的,但是還是會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告訴她。
當然她不是神童,也並不如被雞的娃子厲害,但在周圍同齡人裏,2歲在醫生問"會説單詞了嗎"時,已經能説20幾個字的完整句子,也能輕鬆説出樹葉、花、廣告牌的各種顏色。3歲送去輪滑,班裏最小的孩子,卻是學得最快,最不怕摔,每節課被教練點名示範給其他孩子看的那位。旁邊圍觀的家長,每個人看到她都誇讚不已"那小女孩,很厲害啊,那麼小"。
這些也不能明確説是從什麼時候什麼事件、教育裏習得的,但從小開始,每天在生活裏累積,總會看到效果的。早教,嗯…沒上過,但在我的概念裏,堅持孩子自然、天然的成長。孩子的身體、心理發育有自己的節奏,如果早教機構順着這些節奏,那很好,如果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揠苗助長,那就得不償失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長得紮紮實實,孩子快樂,以後的成長也會比較順利,跟蓋房子一個道理。現在快5歲,被誇很靈活,懂得多,跟大人交流也挺順,跟我的同事在車上不間斷聊半個多小時還不過癮,同事也誇她好帶、好溝通。咱們對3歲以前孩子上早教班存在焦慮的心理,我也有過,理解你。
我來説説早教班的這個概念吧,孩子和照料者一起去班裏,孩子學習養成好習慣,媽媽可以學到更符合還咱們寶寶的技巧。是這個意思嗎?如果沒錯的話,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益處的。3歲以前是生活習慣養成期,好習慣益終生,比如自己脱衣服,洗手,脱鞋,吃飯,小便,穿外套,剝香蕉,收拾玩具等等。這些東西需要照料者3歲每天重複養成日常慣例。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早教機構雖然有方法,但這些習慣還是需要我們照料者在家裏也都一樣。所以不能全依賴學校機構。在學校孩子們還可以學到交往。個人建議,父母還是要找一些好的機構,多多考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父母可以學學0-3歲孩子的帶法自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