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創辦的燕京大學,名氣很大,後來被拆分給5所大學
清末民初,隨着科舉考試的廢除,一大批新式學堂在中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了。其中,不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頂級名校。
時光如梭。100年過後,許多人已經忘了,在這批頂級名校名單裏,曾經有一所叫“燕京大學”的大學。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1919年。
1919年,美國人司徒雷登將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這幾所由英美教會創辦的大學合併在一起,組成了一所新的綜合性大學。這所新的綜合性大學最初命名為北京大學,但中國已經有了一所由京師大學堂改名而成的國立北京大學,為了避免混淆,遂接受誠靜怡博士的建議命名為燕京大學。
司徒雷登親自擔任燕京大學的校長。燕京大學成立之初,辦學地址位於北京東城的盔甲廠舊址,這裏房屋簡陋,規模很小,第一批學生只有94人。教員也是寥寥可數,一部分外籍教員甚至不具備在大學教書的資格。更重要的是,燕京大學嚴重缺乏辦學經費。
怎麼辦呢?司徒雷登決定回美國向企業家籌集辦學經費。從1922年開始,司徒雷登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美國,回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籌款。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一戰”後的黃金髮展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企業家也願意拿錢出來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司徒雷登每次回美國,都沒有空手而歸。有一年,司徒雷登一次就籌集了150萬美元。
有了錢,好辦事。鑑於盔甲廠舊址辦學條件有限,司徒雷登決定給燕京大學重新找一個辦學地點。經過一番艱難的尋找,司徒雷登看上了位於北京西郊的一個皇家廢園淑春園。
淑春園毗鄰圓明園、頤和園等,本來是皇家園林,後來被乾隆皇帝賞賜給和珅,成為了私家園林。和珅死後,又輾轉落到醇親王一族。清朝滅亡後,淑春園轉到陝西督軍陳樹藩手裏。司徒雷登專門來到陝西,與陳樹藩商談轉讓淑春園的事宜。
陳樹藩雖是一介武夫,只讀過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卻很支持發展教育。他欣然決定,以6萬銀元的低價,將淑春園轉給燕京大學作為校址。同時,將2萬銀元捐獻給燕京大學,作為獎學金。
司徒雷登獲得面積有40公頃的淑春園後,再買下附近的勺園,作為燕京大學校址。隨後,司徒雷登聘請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主持校園規劃設計,建成了體現着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校園裏既有北方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園林的秀麗特色,而在中國古典建築的內部,儘量採用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被稱為“燕園”。司徒雷登對自己一手締造的燕園很滿意,曾經自豪地説:“凡是來訪者,無不稱讚燕大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它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這個學校及其國際主義理想的感情。”
最美麗的校園,當然得配上頂尖的教學。為此,司徒雷登不惜重金聘請教授。他制定了教授的月薪標準,最高是360銀元。這一標準,遠超當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教授月薪。司徒雷登非常尊重教授、講師,給予他們很大的教學自主權。燕京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但司徒雷登規定,所有教授、講師都可以不信教。
經過一番努力,燕京大學雲集了一批堪稱大師級別的教學團隊。吳宓、周作人、鄭振鐸、錢穆、陳寅格、馮友蘭、張東蓀、俞平伯、顧頡剛、費孝通、冰心、王世襄、吳文藻等都曾經在燕京大學任教。
經過10年發展,燕京大學成為了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齊名的綜合性大學,許多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還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模仿。1928年春天,燕京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利用美國鋁業大王查爾斯的遺產基金,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兩校同時招收研究生,共同培養。這意味着,燕京大學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分拆給5所大學。其中,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民族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留下的燕園,作為北京大學的校址,一直至今。
經過拆分後,燕京大學宣告結束歷史使命,銷聲匿跡了。自此,世上再無燕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