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論教】

作者:凡勇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教育要發展,關鍵看教師。農村學校應該做改造生活的中心,而農村教師應該做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2017年全國小學階段師班比為2.22∶1,城市、鎮區和鄉村為2.44∶1、2.39∶1、1.89∶1,由此可見,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不強仍是一個基本事實。實現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就要摸清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情況。本研究基於2018年中國10省33557位教師樣本數據,對農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進行了分析。

  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有多高?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村教師並不是一個有誘惑力的崗位,在勞動力市場中是一個次要崗位選擇,吸引力非常有限,但數據顯示,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整體上基本處於合格線以上,吸引力指數值達65.22%,其中教師從事意願和自豪感甚至達70.23%和72.61%。該指數在不同類別也基本超過了60%,例如初中和小學的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分別是62.28%、66.87%,男教師和女教師分別是64.08%、65.82%。其實,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崗位聲望分別是60%和63%,與此基本一致。雖然以這個數據,我們還不能做出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很高”或“提高了多少”的判斷,但至少説明農村教師崗位對一部分人還是有吸引力的,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看待農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問題。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什麼是影響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的因素?

一是職業提供的影響力最大。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模型中的影響因素包括職業提供、個體特質和空間社會三個要素,即職業提供、個體特質和空間社會三大類因素對崗位吸引力均有顯著性影響,而數據研究表明,職業提供的影響力最大,個體特質因素的影響力稍弱一些。具體而言,工資滿意度、教學創新、學校文化、身體健康和家長支持這五個指標的係數為0.37、0.18、0.16、0.11、0.11,成為影響力之最。前三項指標均屬於職業提供,它們也構成了影響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的核心要素。

二是吸引力具有明顯的社會分層。數據顯示,教師崗位對越弱勢的羣體,吸引力就越強,兩者之間的影響力呈現顯著性。主要表現在:城弱鄉村強;有保險者弱無保險者強;已婚弱離婚或喪偶強;男弱女強;畢業院校是高層次大學的弱而低層次則強;國家主導就業的弱,自主擇業特別是民辦教師則強;父母家庭條件越差,孩子進入教師崗位的意願越強等。還有縣城、鎮、鄉和村的崗位吸引力指數分別是61.48%、65.25%、67.26%、69.22%。這些至少説明兩點:其一,有人對農村教師崗位感興趣。這改變了“無人願去農村當教師”的經驗認知,我們要保護那些真正願意投入農村教育事業的人。其二,這部分人多屬綜合素質較弱羣體。農村教師崗位並非無吸引力,但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它更多的是吸引自身優勢少的羣體,對優勢羣體的吸引力不足。

  如何提升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依據上述分析,我們如何提升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一是創造性地提高工資待遇,讓教師有切實獲得感。提高待遇是超越泛道德主義下對積極性的調動,而在這方面,與“花多少錢”相比,“怎麼花錢”才是關鍵。其一,要策略性地提高,基於地方財政不均衡不充分特點,大幅提升工資不現實,應把工資待遇的範圍適當放寬,策略性地增加教師的獲得感,如教師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和參觀公共場館、對長期從教教師配套物質獎勵,對教師的生活多些人性化設計等;其二,要設計有條件獲得的激勵機制,政府的激勵政策要針對能力出眾、深入偏遠特困地區、師德高尚或長期堅守農村教師崗位的教師,不撒“胡椒麪兒”,更要杜絕惡性“搭便車”行為。

二是完善高水平教師的吸引機制,根本上解決教師存量短缺難題。堅持“以崗定補”原則,對特別艱苦崗位設置高待遇,實現特崗真正落實在“崗位”而非“教師”,在崗享受、離崗取消;公費師範生等人員服務年限不宜超5年,服務期後可自由流動,消除年輕人的顧慮;提高崗位工資待遇並不是普惠性施捨,而是讓那些農村的素質優良者、師德高尚者、紮根鄉村者活出職業尊嚴,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逆淘汰”現象;使城鄉實現“相同職稱”擁有“相同素質”,可在待遇上傾斜,但在職稱上要慎重,否則就容易導致職稱氾濫和投機性流動;要對享受高待遇者實施考核制度,高回報對應高付出。

三是有針對性地改善學校微環境,讓教師舒心教學。在學校文化和教學創新上,學校要逐漸形成關係融通的學校風氣,凝聚全體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學校在管理上要更加民主,追求更高的教學和管理效能而非刻意追風的假改革和偽創新。在校風上要營造對優秀教師的讚許和認可而非疏遠和嫉妒。在教學工作和行政事務上要切實減輕教學負擔,因地制宜地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工作量底線標準及預警機制;建立教學工作量獎勵制度,讓超額付出的教師獲得補償;教育局統籌流動教師,對因缺編、培訓、產假等形成的空缺及時補位;行政部門要制定減輕教師負擔政策的實施細則,把教學時間真正還給教師。

四是促進家校之間緊密合作。首先,家長要樹立參與學校事務的責任意識。家長有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法定義務,主體責任不容推卸。要落實家長“主體責任”的制度有必要完善相關法律,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事宜提出硬性要求,對違反規定的家長進行必要的懲罰。其次,學校要設計家長高效參與的機制。樹立“辦教育就是辦家長”理念,深入分析家長羣體的階層文化和特徵,充分挖掘家長的潛在資源;要積極設計有意義的家校活動,讓家長實質性、深度性地參與教育過程;要樹立邊界意識,通過制度設計讓參與者把握平衡度。家長教育資源有着最無私、最快樂、最可持續、最豐富、最和諧的基本特點,農村學校的家校緊密合作,不只是提高教育質量,還可以讓農村教師和家長攜手改造鄉村生活。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國家青年項目“基於優勢挖掘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研究”〔項目編號:CHA170265〕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8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3 字。

轉載請註明: 提升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