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40年開始,晚清就面臨着各種條約的賠款,數目之大。有統計,晚清的賠款中,數目達到12.7046億兩白銀,數量也是歷史之最。自從鴉片流入中國,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造成清朝國庫庫銀緊張。在一些戰爭中,連基本的軍費都湊不齊。比如:左宗棠收復新疆,當時清朝湊不到經費,左宗棠只能去向外商借款打戰爭。
從這裏也看到清朝當時的困難,那麼清朝的錢都花去哪裏了?
其實清朝花費的地方還是很多的,畢竟這個大一個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晚清時期,清朝的白銀有幾個去處。一是:掌握在王公貴族手中;二是:被鴉片貿易流出清朝;三是:國防軍費;四是:賠給世界列強;五是:被貪官貪污。這些都讓清朝極度缺乏白銀的使用,其中以軍費、洋款、皇室消費為最大。在鉅額賠款中,清朝哪來的錢賠給這些列強?
在清朝前期,人頭税可是被取消的,清朝還指望一人捐一兩嗎?這種情況也不現實,有的百姓一窮二白,窮得只剩下一身破爛,怎麼可能拿出一兩白銀來,那麼清朝的税收來自哪裏?
清朝前期,主要税收還是農業,到後期,有非税收和税收兩種。非税收是指官辦企業的盈利,税收有田賦、財產税、工商税、關税、營業税。從地丁税收的比重降低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税收發生了改變,從一個農業國家,開始向工業國轉變。財政也增加了一倍多的收入,而到1911年,清廷的收入為2.6億兩白銀。
別看清朝一年的税收,看起來挺多的,但依舊不夠填補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清朝末年,財政不斷增加,為什麼會是這樣?
只因清朝開始修建鐵路,不斷增加開放口岸,關税就是清朝財政收入來源之一,加上這裏人口最多,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到這裏做生意,同時也帶來戰爭。在賠給世界列強的白銀中,由於清朝的開支大,不能一下子就賠完,或者列強要求用降低關税來抵押,因為關税低,賺得比賠償的還要多。
這也是清朝還能繼續存活下來的原因之一,世界列強還不想讓中國改朝換代,改朝換代,意味着新的朝代,不會接受這些不平等條約,而且來一個強大的政權,估計這塊肥肉就難以啃下來。
是什麼原因讓清朝面臨窮的局面?
軍費:軍費的消耗可以説是巨大的,後期的清朝,兵力人數非常龐大,別看薪資不高,但人數太多,加上武器裝備的採購,那也是一個龐大數目,每年的軍費就接近上億兩之多。如果遇到戰爭,那又是幾千萬的軍費,於是清政府拆東牆補西牆,最後只會越欠越多。
賠款:每年都需要支出一大筆數目,去賠償戰爭失敗,所簽訂條約的賠款,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這樣只會增加清朝的白銀危機,最後變成一個落後、虛弱的國家。
皇室用銀:在慈禧的後半生中,她的消費是很高的,一天消費4萬兩白銀,她的60歲大壽時,一共花費了一千萬兩。在如此奢華的消費下,清朝再多的收入,也擋不住她這樣的鋪張浪費。因此,別看清朝財政收入,是歷史上朝代最高的,但都不夠支出,所以還是一副落後的局面。
錢不夠怎麼辦?清朝就去向洋人借錢,用關税做抵押。而清朝借的外債用來幹嘛?有用於戰爭的,有用於賠款的,還有用於建設海防的等等,這些都是清政府沒錢的後果。
從近代史中來看,清政府為什麼這麼難轉型?
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和財政的用途不恰當而造成的。清廷未能建立起,統一而高效的發展型財政制度,都是亂花,不合理的花,奢侈的花,完全沒有考慮到,國庫的承受能力和金融體系的作用,更別談建立一套完整的財政制度。
在興辦工業製造的企業時,基本掌握在朝廷手中,缺乏大量的民營企業,不然清朝的税收又會上一個抬價。而且,如此大的一個國家轉型,是全方位的轉變,會涉及到各個領域,但清政府限制了一些領域,導致民營企業無法參與,光靠朝廷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需要社會上的民企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完成工業化,建立一個強大的工業化國家。
還有,清朝未能從農業國的收入,轉型到工業化國家的收入,雖然農業税收比重降低了,但始終還是排在第一位。想要變強,工業是重要原因,而工業的税收,是決定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很明顯,清政府並沒有達到西方國家的程度。
別看清政府,每年在工業上的投入不少,但支出和收入並不成正比,實際上也是在賠本買賣,但面臨世界列強的威脅,清朝又不得不加大投入,本希望打造一個工業化強大的國家,可以抗衡列強,以及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守護海疆。但從1872年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朝廷用於建設教育的資金,只有兩百七十多萬兩,平均每年十幾萬兩,在這麼大的國家,只有這一點錢用來做教育,簡直就是石沉大海,連浪也不激起一個。
沒有人才,怎麼建設工業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也是需要人才來創造的,對此,清政府是失敗的,錢都花到不該花的地方去了,到頭來還是一窮二白,該落後還是落後,最終滅亡。
在救國救民的道路上,晚清確實走得比較艱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都是這樣不行,就搞那樣。雖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清朝的氣數已盡,是時候改朝換代,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才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