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是真正的以海洋為家的民族,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海洋上度過,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連國籍都沒有,也沒有定居地,甚至連他們的來源都不清楚,這個民族在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島嶼之間的大海中活動,以海洋生物為食,他們有着十分高超的捕魚技術,潛水技能無與倫比,但幾乎個個都是聾子,這個民族被叫作巴瑤族(Bajau,“海洋人”的意思,又譯巴夭族)。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巴瑤人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被認為是海洋上的“遊牧民族”、“大海之子”、“海中人魚”等,自從他們為世人所知以來,就世世代代生活在東南亞海域,一生中很少登陸踏足土地,不少人平時連衣服也不穿,除了睡覺之外,經常在海水中潛水,幾歲的孩子就可以潛到海水中徒手捕魚,大部分巴瑤人都可以不借助工具潛到30米左右的深度,個別人可以潛到70米左右,他們可以不借助工具和佩戴工具的專業潛水員比潛水,如果不攜帶氧氣,幾乎沒有人能比他們在水下呆的時間更長,因此也被有些人稱為是最像“人魚”的種族。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據説巴瑤人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其耳膜就會被大人刺破,目的是為了將來適應潛水的生活,因為在水下較深的地方,外部水壓和耳膜內的壓力反差很大,會讓人受不了,所以他們選擇先把耳膜刺破,以適應將來的潛水生活,所以巴瑤人大多數聽力不好。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正因為世世代代以海洋為家,他們不僅練就了高超的潛水和捕魚技術,而且身體特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生理學家推測他們攜帶的一些遺傳特徵使其適應了那種非凡的生活方式,這或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被發現進化出的與潛水相關的遺傳特徵。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位生理學家發現,巴瑤人的生理特徵已經完全克服潛水反應,他們潛到水下的時候,耳鼻部位不會有不適的感覺,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率會降低,以減少氧氣消耗,血液則向供養需求更大的器官集中,脾臟被認為是人體中含氧血紅蛋白“緊急儲備處”,對人的水下生活有利,所以檢查發現他們的脾臟比鄰近的民族要大50%,讓人很是驚奇。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那巴瑤人會不會進化成傳説中的人魚呢?這是不會的,因為人魚這種傳説中的動物本身就不存在,不過有的朋友可能會説,會不會進化成像海豹,海象,海牛,海獅之類的水生哺乳動物呢?其實一種動物進化成另一種種類,通常需要數萬甚至數百萬年的進化,巴瑤人是一種人類,雖然主要是在海上生活,但是其他生活方式和人類的差別並不大,他們還會在海水中或者陸地上製造房屋居住,會製造小船在水上航行,並沒有一直待在羣裏,所以不可能進化成水生哺乳動物,雖然非常擅長潛水,但他們至今連腳蹼都沒有進化出來,更別説進化成人魚了。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隨着社會的進步,其實現在大多數的巴瑤人都已經上岸生活,他們生活的不少地方都成了一些旅遊景區,依靠捕魚售賣或者給遊客表演潛水能力等過日子,很多人都已經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中了。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了適應潛水生活,嬰兒期就刺破耳膜,這個民族被稱“海中人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