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今年“六一兒童節”,教育部發布最新《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其中一條關於課間活動的規定受到廣泛關注——第二章第十二條中明確規定,“不得限制學生課間出教室活動”。“課間10分鐘”在大多數國家基本都是學校授課的共識,保證學生在課間得到一定的休息,能讓他們在下一堂課更加集中注意力。不過,不同國家對課間活動有着不同的規定,對於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學校也在不斷改善課間安排,讓青少年玩耍的同時也能保障安全。
日本:教師監督課間安全
日本中小學在每堂課之間休息10分鐘,和中國類似,在上午第二堂和第三堂課之間,通常會設置一段20分鐘左右的“大課間”。值得注意的是,和一些歐美國家不同,日本很少有學校允許學生在課間吃東西。在日本一些地區學校的大課間,學校也會安排和中國一樣的廣播體操。在10分鐘的課間內,學生通常需要做下一堂課的準備,所以大多數人並不會出去進行體育鍛煉。但大課間則是很多中小學生最期待的户外活動時間,不少學生會下樓到操場打球或在校園裏散步,也有學生選擇去圖書館。午休時,除了吃午飯以外,還是值日生做掃除的時間。
由於學生大多在小課間時間留在樓內,日本的中小學也常發生因嬉笑打鬧導致受傷的事故,或在上課鈴響起之後還未回到座位。對此,基本所有的學校都會有明文規定“不許在走廊裏跑動打鬧”,且有教師和學生委員會監督。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2019年的教育改革報告中強調,要對中小學課間休息的安全性制定明確的責任制,全體教師都有義務進行監督。
印度:努力實施“4+1”
“只有學習沒有玩樂,會讓一個孩子變得遲鈍無聊”,這是《印度時報》曾引用的一句當地諺語。2016年,印度國家教育研究和培訓委員會的一項進行了10年的調查顯示,課時越多的學校,課間的數量也越多;與此同時,課間數量越多,孩子們的學習興致也越高。該調查當年提出一個問題:在印度大多數學校,一整天的授課中只有一次30-4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少部分學校則有兩次課間(一次10分鐘、一次30分鐘左右)。在有兩次課間的學校,雖然學生在校時間整體變長了,但課間打破了連續學習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準備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印度於2005年推出有關休息時間的全國課程框架,其中規定學校進行“4+1”學習模式,即保證4小時的學習與1小時的課間休息。雖然大多數地區能完成這項規定,一些學校基於地理和氣候原因,很難跟上“4+1”模式。
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2017年一項報告稱,印度學校大多沒有配備能滿足學生需求的體育設備,比如跑道、自行車道以及與其搭配的安全標識。這導致印度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也在增長。不過,在該集團所調查的16所學校裏,有15所有玩樂和公共休息區域。因此,印度學生雖然無法在課間進行很正式的體育活動,但也可以有所鍛鍊,緩解學習疲憊。調查還特別強調,在富裕地區,學生走路或騎車上學,也是增加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方式。
歐洲:“課間屬於學生”
最近,一段中國老師在操場帶領全體學生跳課間舞的視頻走紅歐洲社交媒體,許多歐洲網民讚賞了學校的做法,並引發了當地人對歐洲各國課間活動的熱烈討論。儘管上下課時間、課程安排等有所不同,但歐洲各國的中小學對課間活動時間的安排較為一致。一般學校在兩堂課之後會有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從15-25分鐘不等,中午還有一次午休時間,時間大約45分鐘到1個小時。
每天早上,早到的孩子們可以在操場上玩,不能進還未開鎖的教室。這樣可以讓孩子們多動動身體,精力充沛地迎接一天的課程。課前5分鐘音樂鈴響起,學生進入教室。兩堂課後,德國學校有一個25分鐘的課間活動時間。為了讓學生走出教室盡情地玩,課間休息期間,有的學校會將教室門上鎖。操場上,學生可以踢足球、打籃球,攀巖、跳繩、玩“跳房子”遊戲等。操場上會有值班老師現場監督,甚至還準備好藥箱,裏面配有冰袋及各類跌打擦傷之類的藥品。遇到下雨天,課間休息時間改在學校的體育館,或者通過電視,體育老師教大家一起做幾分鐘的課間操。法國一些學校在第一個課間休息前,還有5分鐘的音樂、藝術鑑賞。第一個課間休息後,學校又是兩堂課的教學,之後是午休時間。在用完午餐後,學生們可以自由活動,比如進行體育鍛煉,或者聽聽音樂,閲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等。下午兩節課後,學生又有一個課間活動時間,然後是興趣活動時間,直至放學。在德國等國家的小學,下午的課程主要是興趣活動,中學可能安排文化課。
歐洲各地都會為學生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一類是學校與當地各個機構合作,在校園內提供各種興趣班,比如音樂、繪畫、舞蹈、下棋等。另一種則由校外機構舉辦,比如足球等。
德國洪堡大學基礎教育學者戴爾坎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國家對課間休息時間的規定非常嚴格,如果學校老師“霸佔”課間時間,將被作為“教學事故”對待,影響教師和學校的考核。歐洲的中小學生也普遍有“課間時間屬於學生”的概念,鈴聲一響,他們就會自覺站起來。更重要的是,課間活動時間讓學生們動起來,也有利於健康和教學質量。戴爾坎普説,歐洲許多的研究結果顯示,課間活動有利於大腦,能刺激大腦更多血管支持更多腦細胞,有利於學生更加集中學習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並且,課間時間也有利於學生的交際能力,保證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青木 張雪婷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