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鐘是如何慢慢變安靜的

“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屢次引發公眾熱議。此前,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新聞週刊》裏的一番追問引發觀眾共鳴:“請問連課間十分鐘都很難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樣支撐一個民族的健康,怎麼樣支撐籃球、足球、排球衝出亞洲?”

課間十分鐘本該是孩子們走出教室、放鬆身心的時間,但因為各種原因,不少學校把課間活動變成了“課間圈養”。學生們也逐漸習慣了課間待在教室裏聊天或者準備下節課要用的材料。

在4月25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提到,影響“熱鬧的課間”的因素,一是場地,一是“擔心”。課間十分鐘是如何慢慢變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到底應該用來做什麼?如何才能將熱鬧的課間還給孩子?多位專家就此提出觀點和建議。

學校擔心安全風險

“有很多學校領導、包括家長擔心,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如果學生們活動得太劇烈、太激烈,容易出現危險。”4月25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王登峯指出,這涉及體育運動場所以及安全風險防控,屬於條件保障問題。

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藝體教研室教研員張彤認為,學校考慮的安全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僅靠學校自身就能解決的。受場地條件限制,孩子跑鬧,很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比如滑倒等,當下法律、機制還不夠健全,加上社會輿論的壓力,很多情況需要學校來承擔責任,因此有些學校迫不得已,不鼓勵孩子們在課間過多活動。

建議:健全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做好安全教育

王登峯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場地設施改造是一個長期問題,目前來看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於學生意外傷害防控機制的建設、保險的建設,王登峯表示,教育部一直在努力推進。“目前,我們也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減輕或者化解校長和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活動受到意外傷害的後顧之憂,這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衞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看來,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護,既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維護學生一生幸福的技能。從長遠看,如果學生沒有安全意識和技能,在學校被過度保護,出了學校反而容易導致更大的傷害。

時間場地限制活動開展

王登峯曾指出,現在很多學校還比較缺乏體育場所,特別是在大城市中心城區的老學校,這方面問題會更加嚴重;農村地區可能由於經費等條件的限制,缺少運動場地,這是目前學校體育工作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張彤坦言,現在大中城市很多學校是樓房,若要在課間十分鐘安排活動,空間非常有限,跑步、跳躍都受到場地限制;另外也不太安全。此外,課間只有10分鐘時間,學生上完一節課需要一定的休息調整,最簡單的是喝水、上廁所,同時也要整理上一節課的課本用具,準備下一節課的書本用具,有些學校、有些科目還涉及轉換教室的問題,10分鐘做這些有時還不夠用。

建議:開發室內設施、適當延長課間休息時間

對於場地的問題,王登峯提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和場地設施建設的力度。去年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方要制訂體育場地設施和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努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去解決這些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建議,學校在不拖堂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延長課間休息時間,讓孩子們得到充分放鬆。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開發一些室內設施讓學生放鬆,或者鼓勵學生利用課間十分鐘,在樓道里展開合適的運動,哪怕做高抬腿,都是有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

活動設置缺乏科學研究

如何安排孩子們的課間十分鐘?怎樣的設置才是科學合理的?是集體組織?還是學生自發?活動強度要多大?對於課間十分鐘的安排,張彤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學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安排中遭遇的現實難題。

此外,張彤也提到,課間設置的活動內容能起到多大作用,發揮什麼效果,目前還沒有權威的定量研究結果。

建議:以班級為單位設計體育遊戲探索“微運動”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一民認為,課間十分鐘不只是用來喝水、上廁所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十分鐘走出教室,眺望遠方,放鬆眼睛疲勞,減少久坐時間,如果利用這十分鐘做一些體育活動,既能增進同學們之間的關係,也能促進身體健康,更有效地學習下一節課。

課間時間畢竟有限,學校可以班級為單位,各自組織設計一些體育遊戲,用時短、有趣、競技或合作等形式的活動,提高課間十分鐘利用率。既不會佔用太多時間,也活躍了班級氛圍,增進班級凝聚力。

吳鍵建議,可依據學校實際,科學合理指導、安排學生進行微型體育藝術活動或者自由活動,讓孩子們能享受大自然的空氣、陽光和風雨。“微運動”是指可以在狹小空間(比如走廊、教室等)進行的肌肉拉伸、身體平衡、自重力量練習等等。在操場、教室或者走廊上進行“微運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外,適當調整學校的作息時間,滿足學生的需要。

主體意識欠缺

張一民指出,現在很多學生認為十分鐘時間太短了,沒必要再出去活動,而是直接準備上下節課。也有老師希望學生利用這十分鐘多學習一會兒,並未考慮到學生需要去室外活動,消除疲勞,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學的知識、迎接下一節課。

吳鍵認為,“靜如止水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一有氣温變化,就不組織晨會;課間操對學生‘禁足’的學校,其校長肯定成不了教育家。”在吳鍵看來,關鍵問題還是科學認識、責任擔當和高質量管理問題。校長重視了,科學調整課時安排,強化安全管理,有序組織活動,可以讓課間充滿活力。

建議:學校要轉變意識 鼓勵學生主動走出教室

張一民建議,學校、老師要增強意識,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讓學生放鬆身心,不要有過多的限制,要鼓勵學生主動走出教室。

吳鍵表示,一定要將課間還給學生。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專注力維持是有限的,疲勞學習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課間的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身體分泌良性化學介質,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張彤則認為,學校不同時段的安排有各自的功能。如果想讓孩子在學校鍛鍊身體,應該利用體育課、大課間、課外社團等。孩子課間放鬆有多種方式,不一定是體育活動,也可以自發地做一些小遊戲,或者跟同學聊聊天,如果人為刻意設計,孩子不一定認可,也不能保證真正達到放鬆的目的。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戚望 校對 張彥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課間十分鐘是如何慢慢變安靜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