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新集鎮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環境惡劣,與外界的信息溝通交流更是閉塞匱乏。然而,該鎮初級中學教師段曉辰自2000年6月入職以來,用瘦小的身軀堅守在鄉村教育第一線,視學生如子女,待同事如兄弟,把學校當成家,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善辦學辦公環境,受到全校師生和當地羣眾的廣泛好評。
學生的快樂,是他幸福的根源
2000年9月,經過四年師範生活歷練的段曉辰,分配到鎮原縣新集鎮唐原小學任教,成了一名“孩子王”。一年後,因工作業績突出,他被調入新集初級中學,從此就在這裏紮了根。
20年來,段曉辰從班主任、團委書記、政教、教導幹事幹到政教主任、教導主任,工作崗位在不停的變動,但和學生的互動卻愈加的豐富和頻繁,從晨讀領着同學們背單詞、打開水吃早飯到一起擦玻璃、打籃球,再到督促學生按時就寢,他是把家安在了這裏;從燭光下上輔導課到週末家訪貧困生,再到雨夜送留守學生就醫,他成了學生眼中慈祥的“父親”;從鼓勵學生堅強面對不幸到幫助貧困生度過難關,再到勤奮鑽研發表論文,他給學生們樹立了勵志成功的典範。
把調皮學生轉化過來,他是幸福的!賀海同學課堂上隨意講話,影響教學秩序。經過他面對面的講道理、談理想、教方法,賀海轉變成了發言積極、認真聽課、老師喜愛的好學生。
把學困生拉回課堂,他是幸福的!曹瑞寧同學剛上初中時貪玩,厭學、自控能力較差。他多次上門,和家長建立了“攻守同盟”,利用課餘時間補課,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激發上進心,使學生養成了喜歡鑽研的好習慣,在2007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國家級一等獎的好成績,當年順利考入鎮原中學。
讓家長放心,他是幸福的!羅榮同學年齡稍小,身體單薄,學習非常吃力。他及時給予鼓勵,幫其樹立自信心,進步很大,家長高興説:“把娃交給段老師,我絕對放心!”
讓家長轉變觀念,他是幸福的!對於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卻又無從下手,轉而粗暴干涉管控學生的做法,他堅決拒絕,在休息時間與家長推心置腹,探討教育學生的方法,引導家長要改變説教方式,正視學生不足,要找出病因,鼓勵學生成長。通過不懈的家校合作,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看到學生的轉變,他總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陪孩子們健康成長,孩子們陪我漸漸變老”。總結20年來的工作感受,他説,我的人生經歷雖然簡單,但始終感到內心是充實與滿足的,因為這是一個追求幸福的過程。孩子們健康成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同事的支持,是他創新教學的動力
從教以來,他主要擔任數學學科教學,針對鄉村孩子的學情,潛心鑽研教材大綱,精心設計每課時教學過程,在數學課堂上運用分層分組教學法,兵教兵模式,從規範學生解題格式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點一滴循序漸進,要求非常嚴格。多年來,他指導的慕鼕鼕、曹瑞寧等23名學生獲得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一、二等獎,秦三峯、慕亮亮等160多名學生被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錄取,耿廣基、慕垚垚等138名學生投身鄉村教育事業,2020年所帶學生段堯培中考奪得慶陽市第一名,創造了學校建校以來的中考神話。他積極爭取參加李嘉誠西部鄉村教師培訓、上海交大優秀鄉村教師培訓、陝西師大美麗園丁培訓、北京師範大學骨幹教師培訓、蘭州大學鄉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等,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先後撰寫教學、德育管理等文章26篇,其中發表國家級論文3篇、省級論文5篇,14篇論文獲省市縣一、二等獎,優質課大賽5次獲一等獎。
在取得豐碩教學成果後,他還鼓勵和帶動其他老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針對學校教學資源相對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硬件環境建設滯後、教研教改難以付諸行動等突出問題,作為分管教學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很是着急,在抓教學的同時總是帶着問題去做研究。他利用每週教研例會時間,從論文撰寫基本要求,到課題研究思路、素材的選取、交互式電子白板操作運用等方面,組織大家專題學習研討。幾年來,在他的帶動下,同事們先後發表國家級論文6篇、省級論文30多篇,省級鑑定驗收課題2項,市級鑑定驗收課題9項。他還通過個人網絡空間幫助指導周邊鄉村學校10多名教師做論文、課題研究。
作為鄉村寄宿制學校,辦學規模比較小,師生業餘活動枯燥。他發現大多數老師都有一技之長,而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和展現,便產生了組建社團活動的念頭。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沒興趣,老師不參與,起步艱難,收效甚微。但經過五年的培育引導,學生社團達到12個,活動更是開展的有聲有色,成績斐然:劉翼翼、張貴斌等89名學生通過藝術特長被普通高中定向錄取;每年舉辦的春季田徑運動會暨校園藝術節展演,都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籃球社團在全縣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上摘得一塊又一塊冠亞軍獎牌;書法、剪紙社團在各類比賽碩果累累;計算機協會參加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大賽獲得團體獎;文學社參加全縣讀書大賽獲得團體二等獎……
這一切都見證了鄉村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進步,也堅定自己從事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學校的發展,是他熱心公益的目標
每個人的興趣和志向不盡相同,收穫也就不同。他在教學之餘,更多的是喜歡在網絡上關注名師名校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愛心公益項目,這不但使自身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為鄉村中學的學生帶來了福音。
2008年初,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動校園讀書活動的開展,他藉助全國中學生書信大賽活動,聯繫到了北京大學新青年助學協會,募集助學金26600元,資助貧困學生100多名,爭取捐助圖書4000多冊,成立了樹仁圖書館。
2015年,他爭取到生活家集團和《讀者》雜誌社開展的免費贈閲《讀者》期刊項目,至今已獲贈雜誌1932冊。這些雜誌極大地豐富了師生的課外閲讀活動,也提高了大家的寫作水平。
2019年11月,為解決學校經費緊張、教師集體備課效果差、教學資源共享難的問題,他千方百計對接到科慕化學(上海)有限公司,捐贈34台戴爾筆記本電腦,建成了全縣第一家鄉村學校電子備課室。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34枱筆記本電腦有力保障了老師們的線上授課。
2020年8月,為解決教室燈光偏暗,學生視力普遍下降這一嚴重問題,他聯繫到廈門泉水基金會“點亮偏鄉”項目組,為11間教室分別安裝了6組寬屏護眼LED燈,2組黑板燈,共計價值10.68萬元。
為響應全省全域無垃圾治理活動,他和全校師生每週五下午都要在學校門口街道開展“大手拉小手、共創美好新家園”倡議活動,小鎮街道面貌煥然一新,周邊羣眾廣泛讚譽,學生們體諒環衞工人、維護身邊環境的思想不斷提高。
為了改善師生的住宿、生活、學習環境,他更是跑動跑西,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學校昔日的土黑板、土坯房、大通鋪、供應開水的大鍋、雨雪天無處下腳的廁所、坑窪不平的土操場,現在都找不到一絲痕跡。他常常説:“只要是利於學校教育發展的、利於學生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事,我都願意去爭取。”最近,他又開始張羅着爭取社會資助,要為學生們建塑膠籃球場地了。
如今,無數屆孩子從新集初中畢業了,成人成才了,他還堅守在鄉村教育第一線,從他略顯疲倦的眼神中,記者看到了他的堅韌和頑強,但更多的是他投身教育事業而不悔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