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24所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更名為中醫藥大學
近日,教育部對《關於改革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的提案》答覆中表示,中醫藥教育應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藥內容為主,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近年來,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依託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雙一流”建設等重大項目,支持引導中醫藥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推動中醫藥院校提升辦學能力。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中醫藥院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佈局,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中醫藥主幹專業。目前,已有24所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更名為中醫藥大學,22所中醫藥院校開展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招生,6所中醫藥院校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時,將19所中醫藥院校納入省部局共建院校名單,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
二是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2017年,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明確提出要推進中醫藥課程內容整合與優化,構建以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經典課程為根基,以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2018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中醫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在課程計劃中開設《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温病學》等中醫經典課程,強化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經典理論學習。
三是推進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2.0。2018年10月,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關於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4號),明確提出圍繞全週期全過程維護羣眾健康需要,全方位推進醫教協同育人,深化中醫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着力培養大批卓越中醫藥人才。目前開展中醫學教學改革項目82項,鼓勵中醫藥院校堅持中國特色,注重“通人文、讀經典、重臨牀、強能力”的綜合教育,培養德醫雙修的高質量中醫藥人才。
四是改革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和《關於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引導我國中醫藥高等院校,建立完善師承教育制度,將師承教育貫穿於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發揮師承教育的優勢和作用,提高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如“院校—師承—家傳”三位一體的中醫臨牀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跟師學習、注重經典、“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為特點的“院校—師承”人才培養模式等。
下一步,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出台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推進中醫藥教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教育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