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一直忌憚武將奪權,所以登基上就定下了北宋王朝推行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根據基本國策,為了安撫武將的心,宋朝對待軍隊長官一直都給予了相當優厚的待遇。
所以北宋高級武官均享有蔭補和優先遷轉子弟的特權,最為出眾的就是“母封郡太夫人,妻封郡夫人”,因此在北宋王朝誕生了很多武將世家。
這些武將世家皆是人才輩出,捍衞着大宋王朝的江山。據歷史記載,北宋王朝主要有五大武將世家。
第一個要講的就是大家最為熟知的楊家將。楊家將的故事經常出現在各種各樣的戲曲畫本和影視劇中。那歷史上的楊家將又當是如何呢?
第一代是楊業,他原是北漢的將領,後來歸宋後,戰功卓著,作戰驍勇,人稱“楊無敵。”他的妻子就是歷史上的佘太君,她與她的丈夫同心協力,共抗契丹,保一方安寧。
雖然歷史對於楊業的記載並不全面,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寥寥數語中感受到楊業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出眾的軍事才能。楊業過於優秀,又是降將身份,還是引發了眾人嫉妒。最終,在陳家谷一戰中,由於前無支援,後有追兵而兵敗被擒,最終,絕食而亡。
楊家將第二代家族即是楊延昭,他子承父業,繼續征戰沙場。他英勇善戰,為人樸實,做將軍期間,所得賞賜全部部下分享,也因此極受部下愛戴,部下也樂意跟着他拼命。他巔峯時期,由於屢戰屢勝,成為了遼人口中的“楊六郎”,成為了大遼軍士的噩夢。楊延昭不僅英勇善戰,更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與大遼對戰期間,他曾使用“牛軍”,一招制敵。
楊延昭的兒子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楊宗保,歷史上也沒有楊宗保和穆桂英酣暢淋漓的愛情故事。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他早年駐守西北地區,而後又隨狄青征戰廣西,不過楊文廣他並沒有建立他的爺爺和他的父親親一樣的豐功偉績,他的報復也一直沒有實現,這也可能是後來影視作品中沒有提到他的原因。但是他忠心報國的心一直未變,此生不枉為楊家將。
接下來要講的是這一武將世家,雖然沒有楊家將著名,但是這個家族之大,是楊家將所不能媲比的,這就是家族傳統貫穿北宋的曹家將。
曹家將的第一代便是“北宋第一良將”曹彬,曹彬在北宋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將士總有一敗,曹彬在986年北伐中兵敗,隨後一再降級,他的將帥生涯也到此為止了。
曹彬的七個兒子均是較帥之才,其中最為出色的就是曹瑋,年少成名,一戰而名動京城,他最為輝煌的一戰,便是和吐蕃“三都谷之戰”戰,他和楊延昭一樣,作戰極其巧妙,兵法戰術出神入化,經常讓敵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就輸得丟盔棄甲。
第三代是曹彬的孫輩,這一輩,曹家不僅有兒征戰沙場,更有女曹皇后母儀天下。這一輩中,曹修,曹儀,曹傅等幾人都曾經官至守將,駐守邊疆,帶兵打仗,其他幾位旁出的幾位同輩也是皇城使,最低也是使臣職位。
第四代,第五代,由於北宋王朝勢微,雖為武將,但是卻沒有光宗耀祖的英勇事蹟,更多的只是在位盡忠職守罷了。北宋在,曹家將在,在北宋危急存亡之秋,曹家將也一直都在,可以稱得上是北宋第一武將世家。曹家將一直延續到南宋高宗時期,家族的榮光貫穿北宋的始終。
高家將,是北宋五大武將世家中最為顯赫的一個世家。
高家,家世顯赫,不僅出過皇后,而且懂得明哲保身,北宋王朝覆滅之後,高家人南渡逃亡,最終,家族也依舊興旺。第一代家主高瓊雖然不是北宋的開國功臣,戰績可能並不顯赫,但是在混跡官場這一款,氣質拿捏得死死的。高瓊是趙光義的心腹,很得帝心,所以在北宋前期,他可謂是平步青雲,長期擔任要職。
後來他也是在與外敵入侵的戰爭中積勞成疾,最終,1006年,高瓊病死,享年72歲。高家將五代七人為王,第二代全員為將,雖然説他們的戰績算不得屢戰屢勝,但是高家將也為北宋王朝貢獻了自己的所有。高家將的榮耀沒於北宋王朝,可是高家人的榮耀還在繼續。
折家將是北宋王朝中少有的少數民族為將者,他們是党項人,不過在唐朝的時候他們家族就已經歸附中原,為中原王朝效力。折家將身份特殊,但是宋太祖一直委以重任,希望他們承世襲制而永遠守護西北邊陲。折家將也如是做到了,其中,折從阮折德扆父子同為邊疆主將,這一故事還一度成為了軍界的一個美談。
折家的第三代,折德扆之子折御勳、折御卿,二人戰功卓越,軍事才能也是綽綽有餘。第四代,第五代直到第八代,折家將將領們皆是作戰勇猛,屢建奇功。折家將的榮耀一共延續了有八代之久,其中折家將歷代皆有名將,這是其他幾大武將世家所不能比擬的。
種家將的故事更為傳奇,種家將第一代家主是半路出家,投筆從戎者。
第一代:種世衡。此人早年走的是進士科舉的文人路,而後為官也是清正廉潔,頗有氣節,也很有膽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面對西夏的挑釁,他知道只靠筆桿子根本救不了百姓,所以他開始集結眾人,操練隊伍,以抵禦外敵。
那時的種家將所向披靡,屢戰屢勝,甚至除去了西夏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旺榮、遇乞兄弟,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第二代:種古、種諤。終於,他們兄弟三人天生將才,再歷經磨難,終於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第三代:種諤之子种師道。种師道,即小種經略相公,名望很高,而且作戰也是遊刃有餘。
不過,種家將的榮光在第三代以後,也就戛然而止了。
北宋王朝是一個可愛卻又可憐的王朝。北宋國庫充盈,富甲天下,可是百姓卻天天受到外敵侵擾,日日不得安寧,甚至遭受“靖康之恥“。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北宋重文輕武,否則,一定也可以開疆擴土,威震天下,統一北方。據史學家講,其實北宋才是真正的古代盛世巔峯。
誠然,北宋的軍事能力並不強悍,但是北宋王朝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的水平要遠遠高於當時盤踞一方的大遼和西夏。據歷史資料顯示,北宋王朝國民經濟相當繁榮,GDP很高,而且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實現了百家爭鳴,文化復興。
除此之外,北宋王朝政治環境很是開明,而且北宋並沒有發生過任何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活動,所以可以看出百姓的生活還是相當富足的。所以,也有人稱,北宋王朝統治者很多時候就是在犧牲割地賠款的基礎上保全自己。
不知道當時的統治者處於什麼樣的考慮,但是後人看來,有資源卻不加利用的行為很是無語。所以,我們總是喜歡探究北宋王朝覆滅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趙匡胤他沒有繞出歷史的侷限和自我侷限性,片面地認為武裝力量不好,對於武將一再忌憚,卻不想弄巧成拙。
所以,上位者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格局一定要開闊,既要借古,更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夠一味地沉浸於歷史中去分析問題,否則就很容易導致北宋這樣的悲劇。終於,隨着一個個武將世家的覆滅,北宋王朝也由鼎盛也走向了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