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後,休兵勸農、練兵講武、秣馬厲兵,經過三年的籌備,於公元234年二月親率數萬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出斜谷道,在渭水南岸的武功五丈原紮下營寨。
這一次,他的對手依然是司馬懿。
前幾次北伐,蜀軍暴露出運糧不繼、後勤供應不及時的問題,司馬懿認為這次也如此,因而率領魏軍渡過渭水,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草,令蜀軍自行撤退。
但諸葛亮吸取經驗教訓,一方面製作木牛流馬用於運輸糧草,另一方面在渭水、濱水附近屯田種糧,做好了長期交戰的準備。
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是先拿下北原,再據此進軍,為了迷惑魏軍,作出想攻西圍的假象。
但司馬懿和另一名曹魏將領郭淮看破了他的心思,司馬懿派郭淮搶先在北原駐防,沒多久蜀軍果然來了,被早有防備的郭淮擊敗。
之後雙方進行了一系列小型戰事,諸葛亮的總體戰略思維是進攻,司馬懿的則是防守。
某次,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忽然水漲,阻斷了孟琰和大本營的聯繫,司馬懿趁機攻孟琰,諸葛亮則命工兵架橋,同時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
眼見橋快架好,司馬懿竟然不做更多安排,趕緊撤軍了,之後堅壁拒守,絕不出戰。看起來是不是很慫?但就是這種慫戰術,阻住了諸葛亮數萬大軍。
兩軍對峙三個多月,期間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司馬懿硬是將烏龜精神發揮到極致,説不出,就不出。
為了讓司馬懿出戰,諸葛亮真是什麼辦法都想盡了,派嗓門洪亮的士兵破口大罵?司馬懿裝聽不到;親自叫陣,司馬懿還是不出。
後來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裙和頭巾,嘲笑他膽子太小,不是個男人。主將受辱,同行的魏將們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給蜀軍一點顏色看看。
司馬懿打定主意不戰,但為了安撫手下大將們,他假意上表向魏明帝曹睿請戰。估計君臣二人事先已經溝通過,曹睿派大臣辛毗持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
然後他們演了一出好戲,司馬懿假裝要帶兵出擊,辛毗就持節站在營門口以天子使者的身份攔住。
那麼,司馬懿是怕了諸葛亮嗎?倒也不是。他不出戰,是看出諸葛亮已在兩軍之間佈置好陣勢,魏軍要是去了,那就是中計。這也是諸葛亮千里來攻,卻不去打別的魏國城池,非要激司馬懿出戰的主要原因。
陷阱已設下,司馬懿卻不跳,諸葛亮很着急。正在這時,傳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曹睿御駕親征,打敗了孫權的進攻。
早在出兵之前,諸葛亮就派遣使者前往東吳,動員孫權共同攻魏。曹魏對東吳也是極大的威脅,因而大部分時候東吳和蜀漢是一條線的,孫權積極響應,趁勢提十萬精兵進攻曹魏所佔的合肥,這是他北上的阻礙,甚至已經成為他的執念。
前面已經打過3次,沒一次拿下合肥。這次也沒成功,才聽説曹睿親征,孫權立刻就退了,十萬大軍如同出來旅了一次遊。
孫權一退,蜀漢這邊的壓力無疑更重。雖然曹睿認為司馬懿完全可以擋住諸葛亮,沒有必要增兵,但若是出現意外,他立刻就能調動大批兵力進行增援。
反觀蜀漢,精鋭盡出,又路途遙遠,援兵沒指望。
諸葛亮的設想中,本就是讓孫權牽制住一部分曹軍主力,誰知孫權不頂用,諸葛亮就更急於與司馬懿分出勝負。蜀軍來此等於客場作戰,不可能長久對恃下去。
某天,諸葛亮又遣使求戰,司馬懿與使者拉起了家常,像關心老朋友一樣問起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使者很老實地説諸葛公早起晚睡,凡二十軍棍以上的責罰都親自過問,每天吃一斤米。
使者走後,司馬懿很高興地對周圍的人説諸葛亮快要死了。
他因何能做出這樣的判斷?説穿了就不奇怪。劉備死後,蜀漢人才不濟,幾乎是諸葛亮一個人撐起這個政權,耗費精力無數。用腦過度的人,壽命本就不長。
再加上使者所言,諸葛亮吃得少又事務煩多,一天兩天還行,時間長了怎麼受得了!三國時所説的米是粟米,不是我們現在吃的大米,一斤的份量不足以供應一個成年男子一天所需。
但蜀軍這次糧草比較充分,不存在省糧的可能,再説了就算缺糧也不會缺到諸葛亮頭上,只能説明他的身體很差,消化不了更多的糧食。
因而司馬懿判定諸葛亮陽壽已盡。
沒多久諸葛亮果然去世,臨終留下的計謀還嚇退了多疑的司馬懿,不敢追擊蜀軍,這就是“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所以,司馬懿沒那麼神,他只是根據已知的條件推斷出諸葛亮的健康狀況,並不能確定諸葛亮一定會死在五丈原。只因恰巧被他説中,這事兒才越傳越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