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缺口與中國製造不匹配 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破題

技能人才缺口與中國製造不匹配 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破題

活動現場。 項菁 攝

中新網紹興6月20日電(記者 項菁)“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製造業所需的各類技能人才與製造強國相比,存在專業能力不強、人才與產業協同能力不夠等現實問題。”6月20日,浙江紹興舉辦的第二屆紹興人力資源發展大會上,浙江省人力資源服務協會會長袁中偉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建言,破題需大力推進產業與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

作為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能人才是指在工作實踐中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員。對於“世界工廠”中國而言,技能人才是支撐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但也長期存在緊缺、不匹配的困境。2019年國務院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技能型人才缺口約2000萬人。

技能人才缺口與中國製造不匹配 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破題

對接洽談會。 項菁 攝

由此,大規模培養、配置技能人才刻不容緩。袁中偉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力資本發展提升,經歷了全民普及文化、全民普及知識和全民普及技能三個階段,在當下“行行出狀元”的時代,只要具備所在領域的技能,就是技能人才。因此院校在大規模培養、輸送人才時,應該更加註重產業、教育的融合聯動,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能人才在擅長的領域發熱。

聚焦長三角地區,“製造大市”紹興具有代表性。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閲春介紹,時下,紹興正在大力培育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先進製造業集羣,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從“製造大市”邁向“製造強市”的路上,紹興無疑對人力資源求賢若渴。

“按照2020年300億元產值的目標,人均產值140萬元計算,從業人員至少還有2.1萬的缺口。”大會現場發佈了“紹興十大產業集羣人力資源指數”,並指出集成電路集羣人力資源發展仍存在較大空間。

技能人才缺口與中國製造不匹配 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破題

人力資源機構與校方對接。 項菁 攝

如何“填補”缺口?袁中偉認為,政府、學校、企業、機構等應該多方聯動,促進各類技能人才與產業發展協同。大會後,中國50餘家人力資源機構、70餘家職技院校和本土250餘家企業進行了現場互動。重慶傳統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處劉汯京第一次帶着學校資源信息赴紹興參會,“專業與就業越契合,就越適合學生的發展。今天發現紹興珍珠產業需要設計人才,如果有機會,我們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就可以‘無縫對接’。”

再觀察今年中國873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就業壓力空前龐大。當日,紹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萬豐集團三方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該合作不只是為了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還在於進一步探索契合政府、高校、企業三方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除了人才輸送企業時的尾端配置,產教融合還應該前移,讓技能人才更加“對口”。

“我們有10個優勢專業羣,在培養技能人才過程中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中國最早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之一,天津職業大學副校長樊順厚舉例介紹,該校推行現代學徒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把學校建在企業,在企業裏培養學生,並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製人才培養方案。

不難發現,高品質代名詞“德國製造”也採取了“內外聯動”的模式。據瞭解,“德國製造”之所以強,除了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其“秘密武器”還有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德國,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共同培養技能人才,並且以企業培訓為主,讓學生在企業中的實踐和學校理論學習緊密結合。(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1 字。

轉載請註明: 技能人才缺口與中國製造不匹配 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破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