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引子 《明史》中記載:“私茶出境,與關隘不譏者,並論死”。

顯然,此時對於“茶葉”的管控力度已達到頂峯。但茶葉並非明朝百姓所需,甚至在歷朝歷代都算不上必需品。那為什麼會有如此嚴苛的規定?難道是物以稀為貴?顯然並不是,根據《明史》記載:

“每十株官取其一,無主茶園,令軍士薅採”。

由此可見,明朝並不缺茶,那為什麼明朝還存有如此嚴苛的規定?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中國茶的發展

“神農嘗百草、以茶解毒之”,最早見茶的記載,可追溯至神農時期。而真正有史可考的,還要追溯到兩漢時期。茶最早興於巴蜀,之後才向東西部傳播,最終遍及全國。在《茶經》中記載: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這其中多數都無從考證,但也證明了茶在中國的確經過了千百年發展,有着極其深厚的影響。而在唐朝,飲茶更成為一種風氣,尤其宋朝,飲茶更是一種享受。

經過千年發展,茶不再稀少,也不再侷限於巴蜀之地,幾乎全國都有種植。但有地方例外,那就是蠻夷之地——也就是北方遊牧民族所在地。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北方遊牧民族對茶葉的需求

即便遍地可見茶樹,北方之地依舊無法種植茶樹。而“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不少到過西藏的人也知道,遊牧民族喜食奶酪、肉製品。這也就有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至於原因,這還與茶的功效有關。茶有清腸寡肚之效,常年吃肉製品、喝乳製品,少蔬菜,導致營養失衡。

磚茶,起源於唐朝時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了少數民族的必需品。喝茶不僅能消食去膩,還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以茶換馬、戰略物資

據《明史》記載,陝西種植茶樹有八十六萬餘株,四川則有二百三十八萬餘株,總面積達上百頃,一頃百畝,可以得見當時茶葉並不稀缺,甚至是“司空見慣”。前文也説到,茶對於漢人來説,不過一飲品;但對於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説,卻是必需品。

這兩者原本沒有必然聯繫,但當戰爭將兩者聯繫在一起之後,茶和馬就產生了化學反應。根據記載,明朝少馬,即便三千營、神機營等優良部隊,依舊是少馬的。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朱棣數次北征,能將少數民族拒於長城外,靠的並非步兵,而是神機營和三千營相互配合,以火器炮轟、再用騎兵從兩翼側入,敵軍也就土崩瓦解。而維持三千營,需要大量的戰馬,更何況還有五軍營,也是需要戰馬的,但漢人養的馬不是耐力弱,就是太過嬌小。

歷史上有名的寶馬——的盧、赤兔等,都是域外遊牧民族豢養,而頗具盛名的汗血寶馬,更是西域特有的產物。遊牧民族養馬一流,這也才有“遊牧民族皆戰士”之説。遍觀中國古代史,不難發現,遊牧民族和漢人的關係一直不太好,時常發生摩擦。而遊牧民族是打了又來,來了又打,來回往返,也就導致漢人呈現一種疲態。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而宋朝、明朝初期,少數民族和漢人的戰爭,更是佔據着一定的優勢,要想解決這種問題,除了遏制少數民族的發展,還需要提升戰鬥力,“茶馬司”因此興起,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嚴令禁止“私茶”的原因!

茶馬司,本意是用茶換馬,是官方明面上換馬的一種手段。這種基本措施從唐朝開始,一直得到持續性發展。但有市場,就有利益。茶馬司本是官方的一種手段,因此通常情況下,官方會規定百分之四十的茶換馬,其餘的由商人自行分配。所謂“無利不起早”,除卻繳納税務等,還要拿出百分之四十來分配,商人自覺利益受到損害,因此“私茶”產生。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私茶現象日益嚴重,北方遊牧提供的戰馬越來越少,而大量的茶流向北方,這也就導致“茶賤馬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深知“以茶謀私”現象的嚴重性,即便“嚴禁私茶”的禁令有失偏頗,但實屬無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作為茶的起源地,中國並不缺茶,為何明朝卻嚴禁私茶出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