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做這件事!

教育部: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做這件事!

9月3日,教育部召開2021教育金秋系列第五場新聞發佈會,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進行20分鐘左右身體活動,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相關內容如下:

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進行20分鐘左右身體活動

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表示,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衞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和改革方向。“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進行20分鐘左右的身體活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王登峯説。
王登峯介紹,具體來看,《意見》提出了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明確健康教育內容、落實課程課時要求等8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提升學生健康素養。以中小學為重點,注重大中小幼相銜接,完善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主題教育為重要載體、以日常教育為基礎的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健全學生健康素養評價機制。二是明確健康教育內容。構建分學段、一體化健康教育內容體系。修訂《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落實《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三是落實課程課時要求。完善課程安排,系統設計教學標準、師資配備、評價體系、制度保障,確保各級各類學校將健康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四是拓展健康教育渠道。構建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鼓勵開展健康知識競賽、健康技能展示等活動,每年舉辦全國學校健康教育成果展示。五是保障食品營養健康。倡導營養均衡、膳食平衡。學校配備有資質的專(兼)職營養指導人員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學生膳食營養監測,實施學生營養干預措施。六是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嚴格落實眼保健操、課間操制度。七是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生命教育、親情教育,增強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意識。加強重大疫情、重大災害等特殊時期心理危機干預,強化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大學校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八是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王登峯表示,教育部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保障課時抬高底線。
“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嚴禁削減、擠佔體育課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着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王登峯説。
據介紹,教育部明確改革理念,優化課程提升質量。聚焦“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不斷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體育技能。目前,建設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網球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43010所。
從數據來看,2019年開展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體育教學質量不斷優化和提升。
下一步,教育部將對標各項政策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轉變學校體育發展方式,着力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和鍛鍊習慣等問題。

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學、家庭和社會活動重要位置上來

“我們一直在強調‘健康第一’,那麼‘健康第一’對學校意味着什麼?對家庭意味着什麼?對社會意味着什麼?對我們每個人又意味着什麼?”王登峯在介紹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衞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時進行了解讀。
王登峯指出,“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僅僅是教育的理念,也是整個“健康中國行動”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全社會高度關切的一個最重要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健康中國行動”方案裏專門增設了一個特別行動,就是中小學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意見》。
王登峯説:“‘健康中國行動’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於學校來講,對於學生來講,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承擔起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同時社會、學校、家庭也要承擔起這樣的職責,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學、家庭和社會活動非常顯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意見》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真正提高全社會特別是整個教育系統所有老師、所有家長、所有學生對健康和衞生工作的重視程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3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後先做這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