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我國違法犯罪低齡化的現象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經典

教育部網站7月21日發佈的《關於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946號(教育類362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公佈了教育部7月12日答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防止違法犯罪低齡化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答覆函》指出,教育部十分重視兒童青少年法治教育。一是加強法治教育課程教材建設。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為此,義務教育德育課程教材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對法治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分散嵌入到各年級課程教材中,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不斷線;同時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法治教育專冊(各一冊),在普通高中設立“政治與法治”共同必修模塊和“法治與生活”選擇性必修模塊。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確定目標要求,小學由基本規則意識的養成,到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文了解,再到國家和社會法治精神的理解;初中注重憲法教育,強化對公民權益與義務、民主與公正等法治精神的系統認識;高中注重讓學生全面瞭解規範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理解依法治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民法典》《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反不當競爭法》《著作權法》《民事訴訟法》《環境保護法》等40多部。

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關鍵是教師。針對有些地方和學校對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崗位吸引力不夠、部分教師素質不能很好地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等問題,2019年,教育部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函〔2019〕8號),要求規範教師配備制度,小學低、中年級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小學高年級應以專職為主,初中、高中應配齊專職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教師;實行特聘教師制度,聘請本地黨政幹部、社科理論專家等定期到中小學講課或作報告;健全教師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嚴把選聘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對不能勝任、未按要求完成培訓學時的,應退出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教師崗位。同時要求加強培養和培訓,創新評價激勵機制,特別是因地制宜設立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教師崗位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相應地調整學校績效工資總量。

三是加強教學指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標要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標提出“以案例為載體進行綜合性教學”,案例應“顯現生活中真實的情境,力求可操作、可把握”,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各地主要依託教研部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努力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知敬畏、守底線、愛生活”。

教育部在《答覆函》中指出,“您反映的我國違法犯罪低齡化的現象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我們將加大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教材,增強系統性和針對性;依託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建立教材資源庫,支持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強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法治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