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的戰車一路高歌猛進,在蘇聯廣袤的國土上橫衝直撞,開啓了橫跨五個年頭的血腥之旅,這即是二戰中著名的“東線”。
開戰之初,德軍確實勢如破竹一路猛進,僅夏秋之間的兩次合圍,就取得了俘虜132萬人的豐碩戰果。
然而,巨大的勝利也使希特勒更加得意忘形。
他不顧本國物資及兵源的短缺,無視兩線作戰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繼續向東線輸入大量的戰鬥單位,不斷將戰線往蘇聯腹地推進。而他一意孤行的行為,最終也在幾個月之後,讓德軍軍官和士兵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同年冬天,莫斯科迎來了數十年當中最冷的一個冬季,幾百萬蘇聯大軍藉助寒冷的天氣發起了全線反擊。至此,兵峯犀利的德軍轉入戰略撤退,並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損失慘重的大潰敗。
希特勒根據當時出現的情況,下了一道被認為是,他在整個二戰期間做出的最正確的一道命令:不許再後退半步,將戰略要地或城鎮變成一個個“刺蝟”陣地,就地轉入防禦。
而霍爾姆鎮,就是當時眾多刺蝟陣地中的一個。同時,它也是蘇、德雙方戰事最為激烈的陣地之一。
霍爾姆鎮
在昆亞河和洛瓦季河的交匯處,有一大片難以通行的沼澤地帶,沼澤正中有一塊堅實土地,霍爾姆鎮就坐落其中,佔地約2平方公里。唯一一條通過沼澤的東西走向道路,穿過霍爾姆鎮與南北道路交叉,使霍爾姆鎮成了東西貫穿沼澤的一座天然陸地橋。
無論德國人還是蘇聯人,將來所要發動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會用到霍爾姆這塊戰略要地。
此外,霍爾姆鎮還是德軍救援迭米揚斯克被困第2步兵軍的跳板。更是德軍將要發動的春季攻勢中,進攻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時的一處重要進兵路線。所以,此處面積不大的小鎮,對於德軍來説更具有戰略價值,也是希特勒命令中“戰至最後一人”的陣地之一。
舍雷爾戰鬥羣
駐守在霍爾姆鎮的德軍部隊非常龐雜,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雜牌軍。
最初駐守霍爾姆的部隊,是隸屬於德中央集團軍羣第16集團軍第39裝甲軍中的一個戰鬥“要塞羣”。總指揮官是第281保安師的西奧多·舍雷爾准將,戰鬥人員大約3500人。
戰鬥打響之初,蘇聯軍隊還沒有對霍爾姆形成合圍之前,又有不同單位的撤退人員及兵團殘部相繼加入。其中主要包括:第123、第218、第329步兵師;第8山地輕型突擊隊;第65預備憲兵營;第1空軍野戰團及海軍、空軍等共計60多個不同戰鬥單位的作戰人員。
這支由多個戰鬥單位及十幾個兵種混雜在一起的戰鬥單元,被德軍更名為“舍雷爾戰鬥羣”,包括指揮官、軍醫在內,總人數大約5500人。
105天:血與火的地獄
舍雷爾戰鬥羣剛組建一個小時,蘇聯第3突擊集團軍就完成了合圍,完全斷絕了霍爾姆守軍與德第39裝甲軍的地面聯繫。
圍攻霍爾姆的蘇聯軍隊,是1941年冬剛組建的第3突擊集團軍,作戰人員約55000人,坦克35輛,各類火炮、迫擊炮489門,外加第7混合航空師的空中支援。此外,該軍團的主要作戰人員大都來自於適應寒冷作戰的西部利亞部隊。
從雙方的實力來看,蘇軍在任何方面都強勢碾壓被困的德軍,這也預示了這場戰鬥的殘酷性。
霍爾姆周邊沒有可供防禦的天然屏障,德軍只能靠着鎮中居民的房屋以及用厚重的雪塊構建的簡易防禦工事,抵住了蘇軍一波又一波的強勢進攻。
在這期間,霍爾姆周邊齊腰深的積雪起到了巨大的防護作用。
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軍具備優勢的火炮和空中打擊幾乎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雙方主要還是輕兵器之間的較量。在這樣的情況下,舍雷爾戰鬥羣僅有的幾挺MG34就佔據了相當的優勢。蘇軍的每次“烏拉”衝鋒,都會在密集的掃射中留下一大批屍體。
針對蘇軍坦克的威脅,缺少反坦克裝備的德軍也有自己的方法。他們最初利用地形,從視線盲區接近並用自制的裝備對坦克進行破壞。當然,在擊毀坦克的過程中,德軍也會付出較大的傷亡。
後來,德軍在一座民居的地下室中,發現了一門一戰時期留下的反坦克炮和幾箱炮彈。這門炮雖然已經老舊過時,殺傷力也不大,但在近距離射擊仍能對坦克起到致命的傷害。為了打掉蘇軍的坦克,舍雷爾時常會親自率部掩護,將反坦克炮推進至離坦克只有40米左右的距離射擊。
舍雷爾戰鬥羣雖然用盡各種方法擊退了蘇軍的進攻,但是,他們面臨的嚴酷境地還是顯而易見的。
地面聯繫完全中斷,霍爾姆鎮的守軍只能通過無線電與外界聯繫。小鎮的外圍都是茂密的森林,離小鎮比較遠的地方有400多米,最近的只有200米左右。德軍實施空投補給的時候,不僅要躲避森林中密佈的蘇軍防空炮火,還要閃避蘇軍密集的槍彈。所以,每天的補給都是一項嚴酷的考驗。
此外,戰鬥減員也是舍雷爾戰鬥羣每天都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蘇軍在戰鬥中能夠得到及時的人員、物資、器械等方面的補充和戰鬥單位輪換。而舍雷爾戰鬥羣在包圍圈裏則是傷亡一個少一個。雖然在百餘天的戰鬥中,德軍通過滑翔機補充了百十號戰鬥人員,總得來説也是杯水車薪,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
第39裝甲軍曾幾次出動裝甲車,試圖打通與霍爾姆鎮的地面聯繫,但也在蘇軍強大的炮火和空中打擊下以失敗告終。
不過,第39裝甲軍臨時組建的“烏克曼炮兵羣”,倒是給舍雷爾戰鬥羣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該炮兵羣一反常規,將火炮推進到戰線的最前沿,直至射程完全覆蓋霍爾姆鎮及蘇軍陣地。而炮兵觀察手則更是冒着生命危險空降到霍爾姆鎮,將觀察數據通過無線電告知炮羣實施炮火支援。該炮羣自設置以來,每天至少發射1000多發炮彈,對霍爾姆鎮守軍起到了有效支援。
解圍
1945年5月5日,第39裝甲軍第411擲彈兵團、第122步兵師,在地、空炮火的支援下,經過兩天兩夜的浴血奮戰,終於突破了蘇軍的包圍圈,成功進入了霍爾姆鎮。
此時,舍雷爾戰鬥羣,只剩下不足1200名形如枯木的戰鬥人員,仍然堅守在自己的戰壕中。
至此,歷時105天的“霍爾姆戰役”宣告結束。在此期間,舍雷爾戰鬥羣以微弱的兵力,抵住了蘇軍超過100次大規模進攻,擊毀坦克42輛及兩架飛機,中間還發生了多次慘烈的近身肉搏戰。
此次戰役中的指揮官西奧多·舍雷爾准將,也因此獲得了“防守大師”的稱號。
參考書籍:《閃電戰》、《二戰全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