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然 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攝
潘峯 長江日報記者施政 攝
靖燦和父母在一起。
長江日報記者楊楓 攝
鬱奕翀和英語老師合影。
長江日報記者劉嘉 攝
經歷了疫情、雨情的洗禮,邁過了推遲一月的高考門檻。7月9日,武漢陽光燦爛,5萬多名高考考生——這個城市的新生代,站在了人生新的起點上。
報名“強基計劃”的考生陳沛然:
再為夢想拼搏一把
高考結束,可以放飛自我了?不,有考生還在為夢想拼搏!9日,報名“強基計劃”的武鋼三中高三學生陳沛然正在學校準備各科競賽資料,進入下一輪的複習備考。“這個暑假,我還不能完全放鬆,要再為夢想拼搏一把。”
今年1月,教育部提出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之為“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陳沛然覺得很適合自己,於是報名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選擇了信息學、物理學、數學三個專業。他對這些學科有着濃厚興趣,希望進入高校後在這些領域做深入研究。
除複習備考以外,陳沛然還計劃去環保局做水源調查志願者,用打工賺到的錢給自己換一部新手機。他的舊手機是6年之前父母送的,但父母表示不會再出錢給他買新的,讓他自力更生。陳沛然的父親在黃陂區疾控中心工作,母親在黃陂中醫院工作。今年2月初,他的父母分別奔赴抗疫一線。陳沛然獨自一人在家複習備考。他説,學習主要靠自覺,無論是疫情還是上網課,都沒有對他產生太大影響。
隨父出征雷神山的中職生潘峯: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潘峯是武漢市交通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年級學生,也曾是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年紀最小的志願者。9日,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技能高考文化綜合考試考得還不錯,正在準備12日的技能考試。關於未來,他想“考上一個好大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潘峯經歷了一個不尋常的春天。1月27日,掌握電工技能的父親潘志輝接到去雷神山援建的電話,潘峯得知後毅然隨父出征。因年紀太小,有工友開玩笑問他:“你年紀這麼小,能做什麼?”父親潘志輝的回答讓潘峯印象深刻:“學了那麼多,總有它的用處。”在雷神山的20天時間裏,潘峯在學校學到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派上了用場,他參與了雷神山的弱電工程和網絡鋪設工作。
去雷神山做志願者在潘峯看來是一件平常的事。“1月底還沒開始上網課,我在家也沒事做,去雷神山可以做點事情。”當護士的姐姐和主動援建雷神山的父親都是他的榜樣,而自己在整個疫情期間收穫也不小,其中之一就是與父親有了更多的交流,“關係更好了,也懂得了父親的擔當和不容易。”
給父母寫“情書”的考生靖燦:
一家三口齊心戰疫
7月9日,高考後第一天,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高三畢業生靖燦依然是獨自在家,媽媽在疾控中心忙碌,爸爸是民警,奔走在街道社區。“父母在外奮戰,我在家必須讓他們安心,無論是前方後方,在挑戰面前,只有迎面而上這一條路。”靖燦説,還好,一家人齊齊整整地“打贏了”。
靖燦的媽媽疫情期間一直在跟新冠病毒較量,連續工作了3個多月。爸爸作為警察,擔負着轉運病人和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很少回家。2月14日,靖燦寫下了一封給父母的“情書”,她在“情書”中表白:疫情期間,你們雖然不在我身邊,但彼此之間的愛意更濃了,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相信,有千千萬萬像你們一樣的“逆行者”和“守護者”一起努力,就會有疫祛花開的那一天。
疫情期間,靖燦獨自學習和生活,她擁有了更強的獨立能力,也學會了寬慰父母,為他們着想。“孩子長大了,我們很欣慰。”靖燦的父母説,孩子在成長中遇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現在她的理想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好老師,我們都很支持她。現在高考考完了,我們要好好陪陪她,陪她聊天、聽她彈琴、看她寫字。”
為武漢寫歌加油的考生鬱奕翀:
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今年年初,武漢市第一中學的高三學生鬱奕翀將林俊杰的一首歌曲重新填詞、錄製,包攬了演唱、編曲等工作,為武漢加油打氣。如今,他已經完成了高考。他的目標是考上中國傳播大學,學習傳播專業,同時把音樂作為一個興趣,一輩子熱愛下去。
鬱奕翀的爸爸曾是音樂老師,鬱奕翀也從小就喜歡音樂,會薩克斯、吉他、架子鼓、鋼琴等七八種樂器。今年春節前夕,鬱奕翀回到老家利川市。新冠疫情暴發後,他好幾夜都無法入睡,想回武漢做點什麼,卻交通不便。看到利川市婦聯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後,他立刻報名,成了那批志願者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回不了武漢,鬱奕翀想到用音樂特長為武漢加油打氣。“總會好的,總會好的,別輕易妥協,夢想依然鮮豔,等你將故事改寫……”他將改編的這首歌在學校公眾號上發表,給很多人帶來温暖和希望。
做志願者、編寫歌曲,鬱奕翀不覺得他在浪費時間。“疫情對每個人來説都是考驗,這個特殊的高三,給我和同學們上了一節生命教育課。”
(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施政 楊楓 劉嘉 見習記者譚芳 通訊員董悦 王校虹 吳罕硯 劉江華)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