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段子:向“馴獸師”學家教!
四個原則,大意是這樣的:
1不懲罰。對了,獎勵;不對,裝沒看見!
2用替代。習慣怎麼改?發展新愛好!
3永自咎。永遠不是動物的錯!
4順天性。用俗話説,你不能教貓咪跳水!
既然“馴獸”都不用動粗,那“育人”呢?
“打一巴掌,給個糖”,這樣不好!
父母師長,要拿什麼管孩子?
管孩子,一定得守住三個原則:
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
什麼叫原則?
“共同遵守”的底線,用來建立“權威”!
“垃圾食品”給不給買:一兩次叫嚐鮮,一直吃叫傷害!
“打人”行不行:當然不行!父母打不打?
老師不好,要不要説:你把權威都懟了,孩子怎麼適應?當然,要告知孩子,怎樣理解老師,換個立場看看!
紀律和公共規則是不是遵守:一般不破壞,犯一次錯是學習的好機會,沒有第二次;打破常規是智慧,前提還是“三個不傷害”。
敬畏權威,才能談“自律”,激發自覺性。
我們在談“懲罰”,現在明確了,它就包含在“權威”中——沒有權威,懲罰失效!
權威就是堅持原則,倒不一定來硬的,除非“危險就在眼前”,那得“果斷制止”!
一般的情景,傷害是緩慢發生的,我們只須用“温柔的言行”去傳達“堅決的態度”。
“家長課”上,老師講了一個例子。
兒子小時候買玩具,我從不拒絕,但有一次例外:在一個路邊攤,看中一個塑料玩具,但味兒特別難聞。他就哭着要,不想走。我説,你一定很想要那個,可是不能買,所以你哭一會兒,媽媽會陪着你!過了一會,我問他還想要嗎?他説還想要,別的地方有沒有?就帶他去了超市,結果還是沒買到。
今天講的是“學習”自覺性,為什麼不拿學習的例子説事兒?
只要想想“根”在哪兒,自然懂了。
生活中,大人有權威,獎懲有分寸,遷移到學習上,一點兒都不勉強。
對家長而言,這就是“家庭教育”。
“獎勵”怎麼用?一般都知道。
只要別老用“獎勵小紅花”那一套,多把物質往精神靠,那就很好!
後面我們會講講“價值感”、“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到時候還會再提“獎懲”的具體運用。
敬請期待!後文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