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生“超長待校”,宜儘快建立全方位退出機制|新京報專欄

碩博生“超長待校”,宜儘快建立全方位退出機制|新京報專欄

2021年9月29日,某高校招聘雙選會現場。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最近,媒體關於高校“超期碩博”現象的報道引發社會關注。在一些高校公佈的退學研究生名單中,有些學生甚至出現在校學習時間從8年至14年不等。

近年來,高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已經不是新鮮事,尤其博士研究生延期一至兩年畢業,已近乎常態。某種意義上説,這是各高校對博士研究生培養從嚴要求,強化過程管理,提高學位授予門檻的必然結果。

但是,如新聞所述,一些研究生延期十幾年未能畢業,絕對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它是前些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從招生到培養各環節,一系列不合理因素累積造成的結果。

一方面,問題在於導師。一段時間以來,各高校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張速度過快,許多學位授予點倉促上馬,部分高校讓原本不具備指導研究生能力的人成為導師。這就容易導致一些研究生入學後,不僅學術研究上得不到有效指導,還會出現忙於為導師處理生活雜務的境地。

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報考研究生不是基於學術追求,而是隨大流的非理性選擇。學生入學一段時間,上完規定的課程後,把時間和精力放到其他事務上,耽誤了學術研究。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在於,部分未參加全國統考的在職研究生,往往因學術能力較弱、精力分配不足等因素,在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嚴出”大環境下,難以順利畢業。

大量研究生超期滯留學校不能順利畢業,造成了擠佔培養資源,增強學校管理成本等問題。但其實,“超期碩博”帶來的問題,遠不止此。它還會由此引發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甚至老師與學校之間的諸多矛盾,給學校和學科發展埋下隱患。

碩博生“超長待校”,宜儘快建立全方位退出機制|新京報專欄

2019年6月22日,4100餘名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放飛五色氣球。圖/新華社

要解決“超期碩博”現象,首先當然要堅持“嚴出”原則不動搖。對於學校而言,如果延期畢業的學生數量較大,為避免引發衝突而通過降低標準的方式息事寧人,這無疑是不可取的,也容易損害研究生教育的嚴肅性。

其次,各高校要在研究生培養中儘快建立明確的全方位退出機制。研究生入學後,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都要細化過程管理。一旦發現學生缺少培養潛質,沒有學術研究能力,或者其他環節不過關的,學校和導師要儘快安排學生退出。

針對學生的退出機制,可以多種多樣。比如,有些博士研究生,當他難以完成博士學業時,可以建議其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更多的學術型研究生,如果發現學生缺少學術研究能力,但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可以建議其轉攻專業學位研究生。這樣的安排,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學生的試錯成本,是真正為學生負責任。

我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研究生培養的退出機制,不只是針對學生,更應該包括學位點和研究生導師。

這兩年,一些地方院校發展研究生教育過快。比如,一些學校利用政策便利,在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立了很多二級學科方向,讓一些師資力量極為薄弱的學科,也開始以交叉學科的名義招收博士研究生。

但在國家教育管理部門三令五申強調嚴出的大背景下,如果導師學術水平不到位,學科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其要麼以放水的方式讓大量低水平的博士研究生走向社會,要麼造成新的“超期碩博”現象。

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全方位的退出機制,同樣是這個系統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當下社會關注“超期碩博”現象,也為我們建立這一機制提供了契機。各高校不妨本着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態度,儘快讓全方位退出機制落地生根。

撰稿 / 王天定(高校教師)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1 字。

轉載請註明: 碩博生“超長待校”,宜儘快建立全方位退出機制|新京報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