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河西走廊有多重要?從這兩個答案來看,幾乎和國運一樣重要
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粉絲提問。上週有一位粉絲給筆者留言,問古代的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為何自漢朝開始,歷朝歷代的文獻中都會不斷地提到這個地方。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一定的地理知識,所以筆者也是抽時間專門去做了瞭解。這裏筆者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有跟各位粉絲一起分享的必要,因而今天就冒昧地寫了這篇文章,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瞭解一下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河西走廊是我們古中原地區與新疆的必經之路,它東起烏鞘嶺,西到玉門關,南北還被五座大山所包圍(祁連山,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
河西走廊全長大約在900公里左右,具體形狀為西北至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之所以叫走廊,是因為它的形狀酷似一條房間中的走廊過道。而之所以叫河西,則是因為他位於黃河以西(河西走廊整體位於甘肅境內)。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是筆者關於古代河西走廊重要性的兩條個人看法,如有不對,還請指正。
其一,政治與軍事上的重要性
早在秦朝時期,河西走廊便已經是一條國家性的戰略要道,因為他在地理上幾乎連貫四方,而且還盤踞着大大小小的十餘個少數民族(基本都是遊牧民族,以匈奴為主)。自秦始皇登基之後,因為匈奴被打得連連撤退,所以河西走廊上的這些少數民族便開始了第一輪兼併戰爭。到了漢朝時期,他們已經形成了以匈奴為主,其他為輔的遊牧民族政權。而這支政權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眾多資源,所以便不斷地與漢朝及後世王朝展開各種大大小小的摩擦交戰。
我們都知道,漢朝在西域(新疆)設立了都護府制度,而這種制度的根本核心則是保證將河西走廊上的各種政權都壓制在西域,不讓他們再東進一步而騷擾到漢朝的邊疆重鎮。那麼要設立西域都護府,則自然要經過河西走廊,畢竟當時要去新疆,這是一條根本繞不開的路。而繞不開那就只能一路打過去,原因是人家根本不會看着你從他的門前經過。
這裏再多説一句,如果我們中原王朝沒能將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那麼就失去了西域與中原的重要過渡帶,屆時無論草原還是綠洲都會被他人奪去。而一旦這樣,我們便陷入了被遊牧民族團團包圍的尷尬境地。因而無論是政治或軍事,河西走廊都是必不可少的戰略要地。
其二,經濟與文化上的重要性
河西走廊在古代往往與另外一個名詞被人同時提起,而這個名詞則是大名鼎鼎的陸上絲綢之路。早在漢武帝時期,因為張騫的出使西域,所以整個漢朝高層便都意識到了西域的重要性。而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則必然會意識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原因是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絲綢之路在漢朝時期被正式打開,而讓他真正發光發熱的則是隋唐時期,尤其是唐太宗,高宗,玄宗時期。到了後世的宋元明王朝,絲綢之路更是成為了我國白銀的主要收入方式(古代白銀產出量不大)。
提到這裏,筆者就不由得還想提一下古代的張掖城和茶馬古道(也在河西走廊上),張掖當時被稱為塞上江南,而有這個名字的原因則是他的貿易程度非常發達,發達到足以和江南相比。而茶馬古道自唐朝開始,竟然一直延續到了近代的二戰時期,因而他的傳奇程度也絲毫不亞於河西走廊本身。
兩晉時期的百年戰亂,在我國曆史上應該很少有人不知道,因為五胡亂華這個詞語帶給我們的災難實在太過沉重,説是讓我們的經濟與文化同時後退一個世紀都毫不過分。
在兩晉時期,因為國家與民族的動亂,所以一批有識之士便通過河西走廊來到了西域。在路上他們講學授課,傳播知識,為了在沿途留下文化的種子,他們甚至不惜在懸崖峭壁上鑿出洞穴以做保留,而這種習俗則被我們現代稱之為洞窟文化(以敦煌莫高窟為主)。這裏需要提到的是,當年那批前往西域的人,除了有傳統的儒家和道家之外,還有大量的佛教子弟。
本來筆者還想介紹一下河西走廊上的歷史重要性,但因為篇幅原因就簡單地説一下。河西走廊的歷史其實非常紛亂複雜的,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們古中原文化和他們當地的傳統文化發生了交流與碰撞。雖然這種碰撞造成了很多衝突和流血,但同時也為當地帶去了他們現在所獨有的貿易交流,族羣政治等歷史傳承。
最後,關於古代的河西走廊有多重要這個問題,筆者個人覺得,他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與我們的國運相提並論。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政治與經濟上的,即沒有安穩的河西走廊,就沒有幸福和諧的生活條件。其二是經濟與文化上的,即沒有河西走廊的開發,就沒有古中國多姿多彩的精神交流與特色文化的傳承。
參考資料:《古絲綢之路的興衰》《二十四史全譯》《紀錄片:河西走廊》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