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老師,是我的錯”,每次孩子完不成學習任務,趕到學校接孩子的胡先生都會向老師道歉,並強調,“是我的責任,是我沒有把孩子看管好”。看到父親是這樣的態度,老師也不好再説什麼。
胡先生的孩子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不過其在初一的時候是成績排班級前列的“尖子生”,上了初二後成績下降得比較厲害。用老師的話説:“孩子腦子活,聰明,就是學習習慣不好,不好好學”。
因為工作繁忙,胡先生和妻子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孩子長期待在爺爺奶奶家。如果回家早,胡先生會翻看一下孩子的作業,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回家遲,孩子的作業就沒時間顧及。大概是覺得自己愧對孩子,每當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不好,老師予以批評時,胡先生都會自己把責任扛下來。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出發點也是好的,但家長的這種做法明顯欠妥。首先,父母向老師道歉,轉移了老師的教育對象,導致老師無法對孩子實施批評教育;其次,父母給孩子傳達了一個不好的信號,似乎他學習成績差,全是父母造成的,而他自己沒有任何責任。
所以,家長在與老師溝通時可以表達自己培養孩子方面的困難,但不要總強調責任全在自己。要把孩子放在“學習第一責任人”的位置上,讓孩子承擔應有的責任,接受應有的批評。這樣孩子才會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事,否則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只會是越來越“無所謂”。
“對不起,老師,是我的錯”,家長的不斷道歉,不能挽救孩子。當孩子到了初二年級,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習慣變差,而家長又沒有充足的時間監督孩子,父母就應該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才能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初三。
第一,關注孩子日常行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初中二年級是容易出問題的階段,一些孩子初一表現不差,到了初二成績下降、情緒極端,甚至結交社會不良青年,染上很多不良習慣,就是因為他們的身心發生了迅速而明顯的變化,而家庭教育又跟不上。他們身體和外貌接近成人,自我意識增強,變得非常叛逆。他們的情緒變得複雜多變,有時候極度自負,有時候又深感自卑,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與孩子的爺爺奶奶聊聊,掌握孩子的動態,週末抽時間與孩子溝通,觀察孩子身上發生的細微變化。在溝通過程中對孩子學習和行為上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必要時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家長,平時沒時間管教孩子,偶爾空閒,就找孩子的不足,説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告誡孩子努力學習,不能放鬆,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壓榨得乾乾淨淨,最後孩子喪失學習動力,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第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沒有老師、家人以及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我學習的能力。孩子的教育不能指望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父母若工作繁忙,就在平時的教育中幫助孩子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能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獨自高效地開展學習。
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實際上就是培養他的閲讀理解能力、檢索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自律能力。家長在與孩子的平時溝通中,告訴他們如何分解知識點和整合知識點,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檢索知識並進行總結歸納。最為重要的是,家長要引導孩子自覺地開展學習,提升他們的自律水平。如果孩子自律水平不夠,吃不下學習的苦,再好的教育資源,再貼合實際的學習方法,對孩子都是無效的。
第三,與學校保持交流,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
家長如果沒有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不跟校方交流,就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裏的狀態,就沒有辦法對孩子的心理情緒、學習能力等做出科學的判斷,也就沒有辦法施加科學的教育。
作為父母,該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關係呢?首先,要尊重學校、尊重老師,不把學校當“託兒所”,不把老師當“保姆”,不給老師增加額外負擔;其次,信任老師,不公開對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指手畫腳;第三,配合老師的工作,主動給老師提供協助;第四,找機會私下與老師交流,儘量實現雙方關係的“朋友化”。
初二是初中生涯的關鍵期,也是中學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生長的高峯期。初二的學生與初一的學生相比,身高顯著增長,自我意識產生變化,若他們沒有接受正確的引導,很可能脱離正常的成長軌道,出現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加上初二學科門類和難度的增加,學生的成績分佈狀態也會發生巨大變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學生學習成績嚴重兩極分化。
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不容易,家長們需要經常思考,不斷優化教育方式,助力孩子“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