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敵膽的軍事發明——明長城炮牆

小編碼字不易,請勿隨意摘抄或搬運。
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持續了一週的小雨今天終於放晴了,再也不用擔心雨天堵車遲到扣工資啦。
作者:張永慧 劉建民
他是膠東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雙山張氏九世祖,他與張居正、戚繼光、董其昌等同朝為官,是戚繼光的兒女親家,官至大理寺卿,位居九卿,從一品。去世後明萬曆皇帝“加賜祭葬”,耗費巨資在萊陽旌旗山之南劃地兩千畝為其修築規模恢弘明清罕見的“御祭陵園”,並諡號“節愍”。在任期間多任職貧瘠艱險、積弊重多之地,而且都能做出驚人政績。
他是張夢鯉,他曾親自率軍擊潰10萬虜軍的進攻,威震諸虜間。他還發明瞭威震敵膽的明長城炮牆,在抵禦北虜、拱衞京畿方面的貢獻巨大。
在九門口到界嶺口100多公里的長城沿線,存在着一些奇怪的牆體:牆上有孔,對着牆外北方,牆兩側延伸至城牆,形成三面包圍的“]”形結構。這些依附長城的奇怪古牆經受了400多年的風霜,現今鮮有人知其作用和來歷。
2016年,長城文化愛好者劉建民先生髮現了這些奇怪牆體,並拍下照片。這些牆多數已經殘缺不全,但是仍然能看出他起初修建時候的結構。2017年,劉先生看到《大明幹臣張夢鯉》中有關於張夢鯉發明長城炮牆的記載,經於作者張永慧反覆研討,認為這就是大明萬曆年間重要的軍事發明——炮牆。
文官創建
威震敵膽的軍事發明——明長城炮牆
先祖張夢鯉,字汝化,號龍池,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明嘉靖三十五年進士(1556年),明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幹臣,官至順天巡撫、大理寺卿。據雙山張氏家族史料記載,大明萬曆六年(1578年),善於處理積弊的能臣張夢鯉被安排到遵化任順天巡撫兼巡永平,併兼督薊遼邊備,抵禦北虜,拱衞京畿。張夢鯉赴任之後,面對各種複雜情況,發展農業、加強税收、振興經濟、壓縮開支,加緊操練軍馬,創建了大明歷史上戰鬥力極強的北兵,軍力迅速強盛,為修建長城提供了物質和人力支持。史料記載,張夢鯉上任三個月後,年僅47歲的他便“頭髮為白”“須半白”。
親自督修長城的文官張夢鯉發現火器的射程不夠遠,就在作戰敵台外面設計了炮牆。《張夢鯉行實別記》中記載:“薊方建敵台,備甚設,獨火器舉台上自高臨下,無能射疏及遠,府君(張夢鯉)為增炮牆……”意思是説,當時薊州剛開始修建敵台,裝備了很好的設施,但是唯獨火器放在敵台上自高臨下,不能往更遠和廣闊的地方射擊,於是,張夢鯉為它增加了炮牆。萊陽縣誌記載,張夢鯉“制炮牆,創飛車,戚公繼光為心折”。張嗣誠所撰《張夢鯉行狀》也有記載,“府君故與肺附,顧持議則面赭爭如虎,有古廉藺風,如炮牆附敵台以堅守,飛車擁浙師以力戰……”大意是説,張夢鯉能夠推心置腹的對待戚繼光的如虎般翻臉相爭,創建炮牆堅守長城,發明飛車幫助戚繼光的南兵作戰,很有古代藺相如寬容廉頗的風範。
《戚繼光年譜》卷十二有載:“萬曆八年(1580)四月,議修石門寨城,設炮牆重門大炮”,説明戚繼光對於炮牆非常重視,在1580年商議修石門寨城,增設炮牆等設施。另根據劉建民先生蒐集的資料《明長城薊鎮圖》(以下簡稱薊鎮圖)描述:“在黃土嶺一號敵台下貼籤:以下炮牆六十座,俱系萬曆九年分本路主兵修。”以上史料説明:炮牆是在張夢鯉任順天巡撫期間開始修建。開始時間應該是在1578年到1580年的三年間,1581年修建了至少六十座。
《明長城薊鎮圖考略》一文是楊文和根據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河北雞澤縣劉志顯提供的《明長城薊鎮圖》古物原件所著。原件為河北省雞澤縣原收藏人康俊香家族祖傳下來的,文中説,“現存散頁一包,共約六百七十餘頁,原圖為經摺裝圖冊, 因年久受潮已成為零片, 其中部分葉片朽成粉末狀, 圖面原貼有許多標籤,有些已經脱落。原裝冊數不得其詳。“文革中,康俊香的母親把這包圖置放柳條筐中妥為藏匿,未被紅衞兵發現”, 楊文和根據圖中的內容推測,薊鎮圖“當畫於萬曆十一年”。
設計結構
根據《張夢鯉行狀》,“炮牆附敵台以堅守”,説明它是依附於敵台修建的,能夠明確起到堅守的作用。根據楊文和《薊鎮圖》描述:“炮牆是建在敵台外側底部, (用藍色戳印的矮磚牆),一面靠台,三面呈“コ”形,牆內平擴,牆正面底部有兩個洞口,兩側牆底部各有一個洞口,按敵台闊三丈比例計算,洞經約有二市尺左右,這應是置炮口,上部還有小洞八個排列於三面牆的中間,根據置洞情況判斷,牆中小洞應是設置槍、銑的洞口。”
根據實地考察發現,炮牆上有直徑大小不同的放置堂,可以同時架設虎蹲炮、佛郎機、銃。所以,可以説這是一種多功能牆,能夠立體式的同時施展多種火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讓火炮射程遠而闊。
另外,劉建民先生實地考察發現:
1.秦皇島板廠峪長城景區,平頂峪27號敵台(在中國長城建築與地理信息數據庫官方名稱)的外側,有一處炮牆,成“コ”字形,北牆有完整的射擊孔5個,殘3個。東側與城牆相連,殘存幾塊磚的高度,能看出有射擊孔。平頂峪27號台已經修葺,景區管理人員曾向劉先生介紹説,此台維修前原來有暗門通外,修葺時沒留,城牆上只留了入口。
2.秦皇島有一處炮牆下有劵洞,上有射孔,根據地勢創建。
3.多數炮牆有上下進出城牆的通道,用於向敵台或城樓內進出,也叫做登城劵門或登城通道,城垣下留有暗門,與炮牆外相通,“以便出哨”。筆者認為劵門通道應該是用於士兵通行以及彈藥的運輸;暗門應該是用於外出執行任務的士兵如哨兵進出、士卒出城攻擊敵人的便捷通道。
4.石門寨路的炮牆還有小而薄的置炮口,現分析應該是放置小口徑火炮——佛郎機的放置堂。
5.炮牆是依據地勢修建,面向衝要之處,把守關口。每一處的數量、大小結構、炮口數量、都不一樣。
數量和分佈
據現有史料看,當時張夢鯉和他的親家戚繼光應該陸續修建了不少炮牆,根據萬曆11年繪製的《薊鎮圖》記載,當時(繪圖時)已知炮牆分佈如下: 1 “炮牆二十二座,置於界嶺口關、羅汗洞關兩側的敵台下” 2 黃土嶺一號敵台下貼籤:以下炮牆六十座……3在長板谷,拿子谷,大毛山關,董家口關,城子谷,水門寺,平頂谷,一片石,黃土嶺,無名口,界嶺口關,羅汗洞,黑谷關等十三處衝要關口的兩側或一側的敵台下建置炮牆一二座至四五座不等,形同犄角,居高臨下,扼守要隘。4 台頭路路首貼簽註:“台頭路,城堡一十一座,空心敵台一百三十一座、台下炮牆三十座”。
威震敵膽
這麼大規模的炮牆分佈,應該對入侵的遊牧軍隊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對於他的實效,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威震敵膽的軍事發明——明長城炮牆
張夢鯉行實別記中記載:“……府君(張夢鯉)為增炮牆,平發可薄數百千步。虜窺之齧指竄伏不敢動”。意思是説,炮牆上架設大號火炮,平地發射就可以達到數百千步的射程,嚇得入侵的虜軍咬着手指趴到隱蔽的地方不敢動,大氣不敢喘。
然後,張夢鯉又發明了飛車,“車可單力轉,經山阪崎嶇便挈而趨,上下置長矛四,中載火器,前陰板蔽矢石,戚大將軍擁出塞,耀軍士,虜視轍跡大駭曰:諜使詭言車營不踰險,今奈何飛度耶?
根據雙山張氏家族相關史料記載,炮牆加上飛車,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結果有三個方面,首先,戚繼光和他的南方兵深深地折服了:“戚公繼光為心折”,“炮牆附敵台以堅守,飛車擁浙師以力戰……。光(戚繼光)卒未嘗不心折也”。其次,嚇得敵酋直接投降請罪了:“自是,昂酋益畏威,叩關悔罪,府君臨邊障而懾之,酋負過懼誅不寒而慄,攢刀永世受約束,乃為請撫賞如初。”三是嚇得前來進犯的敵軍十萬軍馬不敢進攻轉而攻打遼東,然後又被張夢鯉擊破:“虜以十萬眾欲窺薊,偵薊有備,逡廵不敢入,移攻遼,公則又赴援遼,再破之,又再賜白金文綺”(《國朝獻徵錄》之《大理寺卿龍池張公夢鯉墓誌銘》)。
威震敵膽的軍事發明——明長城炮牆
亟需保護
劉建民先生分析,炮牆的損壞跟敵方進攻有很大關係,每次進來掠奪,都要破壞城牆。經過實地調查發現,被破壞的炮牆能保存下來跟當地居民有很大關係,這一帶的居民大多都是戚繼光帶過來的南方兵的後人,當時長城的敵樓大都是守軍和工匠一起建造的。為穩軍心,南方兵可以帶家屬,一個家庭守一個樓,所以大多敵樓都冠以姓氏,呼家樓、李家樓等,而且守兵都是世襲看守,直到近代,甚至當地還留有祭祖逛樓的習俗。正是由於守城兵丁家族的世代守護,長城的炮牆才得以保存至今,進而被長城愛好者發現,並於2017年得以首次公開詳細明確論證。
炮牆的發現,具有極大的歷史研究價值,它顯示了明朝末年火炮的先進性。根據現存炮牆上不同大小的置炮口,説明當時已經出現了不同級別的火炮,這對於火炮的製造歷史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並對長城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所以現存的炮牆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筆者在網上搜集到的長城愛好者的照片對比中發現,近些年,人為破壞一直存在而且在不斷加劇,很多東西丟失,磚頭和文字載體被偷盜的可能性很大。另據網友説,記載張夢鯉等人修建長城的御史樓記名碑被發現丟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08 字。

轉載請註明: 威震敵膽的軍事發明——明長城炮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