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陪你一起經歷高考的人,現在還有聯繫嗎?
五月底,我們第一次在選題會上討論起高考季的內容時,有同事説:
" 高考後的夏天,就是用來告別的,我們都一樣,一邊按時長大,一邊漸行漸遠。"
誠然,在那個夏天,有很多無話不談的朋友被一張張錄取通知書衝散在天南海北;
有一些喜歡,只多猶豫了一下就變成了永遠的遺憾;
曾經活躍無比的班級羣,在大學生活結束後,慢慢成了沒人記起的擺設。
我不否認,在按時長大的過程裏我們都會弄丟一些人,可是反觀身邊也有很多從十八歲一直延續至今的感情。
高考後的那個夏天,是告別?還是開始?選擇權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上。
周杰倫的演唱會線上重映那天,我一個學妹發朋友圈説:
" 2015年6月6日那個陪我看演唱會的男生,已經成為了我兩個孩子的爹,青春無悔。 "
她和男朋友是高中同學,高考結束的那天下午,男生以對答案為由約她一起喝奶茶,然後直接向她告白了。
吸管扎破奶茶封層時,發出了很大的一聲 " 嘭 " ,跟她聽到告白後小鹿亂撞的喜悦合在一起,讓青春的暗戀,在一瞬間炸裂成了雙向奔赴的煙花。
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跟十八歲的自己面對面,如果她問起你的現狀,要怎麼回答才是最好的?
在看到學妹那條朋友圈時我突然明白了,最好的答案應該是:
留住了當年最想留住的人,也活成了當年最想活成的樣子。
有人説,高考結束後,很多朋友就自動變成了同學,確實如此。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四十多個人,那時候所有人關係都很好,高考結束後聚餐,我們舉着可樂碰杯,也曾經許諾要常聯繫,要一直這樣。
但事實上,我們只在大一過年聚過一次,現在很多當時的人的名字我都記不清了。
唯一還保持聯繫的,只有一個朋友。
那時候我倆住一個寢室,經常一起躲在被窩裏看小説,一起在課堂上打瞌睡然後一起罰站,一起高考,也一起在高考結束後把課本賤賣給宿管阿姨,然後拿着錢去網吧通宵。
高考結束後的那個夏天,我們報考了不同的學校,畢業後留在不同的城市工作。
雖然見面很少,但經常聊天,生活裏遇到什麼事也會第一時間互相分享。
我們倆的聊天記錄就像留言板,我生活裏各種不起眼的波折變化都會發微信告訴她,而且從來不在意她有沒有及時回覆。
前段時間她突然被封控在公司不能回家,一天給我發了四百多條微信,我根本不用問,就對她的隔離生活完全瞭解。
不是有一句話説嘛:
" 最好的朋友就是那個你未必時常聯繫,但她卻無處不在的人。我們雖然不能常常見面,但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着彼此的生活。 "
高考後的這個夏天未必是用來告別的,真正的友情,是不會因為一場考試就被掐斷的,會有人在高考後不得已從朋友變成普通同學,也許是時間在幫我們篩選那個最適合同路的夥伴。
《藍色大門》裏説:
" 好不甘心噢,夏天都快過完了,卻什麼事都沒有做,就只是跑來跑去。 "
當我們站在十八歲的夏天經歷一切時,常常會因為自己對即將到來的分別無可奈何而難過,
但很多年後,當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再回看這個夏天,你會發現 " 就只是跑來跑去 " 的日子,也很美好。
因為那個在十八歲的夏天陪你無所事事浪費時間的人,也很有可能會成為很多年以後跟你分享同一碗湯麪,同一個八卦,同一個失眠夜晚的人。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夏天應該用於告別,因為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因為高考才結束的,讓我們更靠近,或更遠離的是在長大這條路上,做出的不同選擇。
那個把作業借給你抄的同桌,那個課間跟你手拉手去廁所的朋友,那個偷瞄一眼都要心跳好久的男生或女生,如果能一直在身邊,當然最好,如果不能,也順其自然吧。
在這來來去去的人生裏,有人離開,就一定會有人留下。
生活最終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就去珍惜什麼,就跟什麼握手言和,就去成為那樣的大人吧。
(文章轉自網絡 作者蕊希 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