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招生季,諸多大學在頂尖人才培養上打出的一手新牌,引來高教界持續關注。
以滬上高校為例。今年,復旦大學本科招生新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博貫通項目,根據培養方案,學生入學後由資深教授乃至兩院院士進行“一對一”指導;同時,學校所有專業都對接“卓博計劃”,即學生本科畢業後,就可以選擇直接進入博士培養通道。在上海交通大學,“4+4”模式的推出也打通了從本科到博士貫通培養的新路徑,本科生在大四就可以進入研究生培養通道。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清華大學就明確提出建立本研貫通培養新模式,統籌設計本研培養方案,完善本研彈性學制。而到今年,更多高校都紛紛在招生簡章中突出了本研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那麼,哪類考生更適合選擇這類培養模式?知名高校不斷在本科生招生中擴大本研尤其是本博貫通培養的範圍和規模,傳遞的信號是什麼?有業界人士直言,貫通培養作為一種制度設計,旨在通過長週期計劃,消解人才培養中的功利化傾向,從而讓更多優秀的科研人才脱穎而出。與其説這是吸引招生的“新籌碼”,不如説這是高校為打造讓基礎學科頂尖人才脱穎而出的“夢工廠”所做的探索。
縮短培養週期,為基礎科研人才“黃金10年”騰出更多空間
“長週期的人才培養,對於基礎學科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特別重要。”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負責人楊頡算了一筆帳,目前博士學制普遍3年,如果學生從本科到博士每一個環節都很順利,那麼博士畢業應該在28歲左右。但是,目前博士延期畢業的比例非常高,畢業年齡一般都在30歲左右,而博士畢業到獨立科研還會有一個轉換過程,真正開展獨立科研。如此一算,基礎學科研究人才最具創新活力的黃金10年已經所剩無幾了。
擴大本博貫通人才培養範圍和規模早就有跡可循。教育部推出拔尖計劃2.0方案時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基礎學科的本科生培養,進一步探索本碩博連讀的培養模式,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
去年8月,上海市教委等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新時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提到,要探索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模式,着力於提早發現有科研興趣和科研潛質的學生。
統計數據顯示,從體量和發展速度來看,中國高等教育正進入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陣,但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創新貢獻率在全世界排名僅第14位。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李曉明曾在採訪中坦言,目前基礎學科人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不夠多,而是不夠強。
當前,要解決國家科技發展面臨的重大難題,同樣需要加快培養在“無人區”探索、領跑的領軍人才。在高教界人士看來,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大學要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創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
改變學生大學四年圍着績點“卷”的現狀
“貫通本博培養的通道,有助於讓更多有科研潛質的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業和研究上,不用為科研以外的問題操心。就高校而言,可以更專注地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端的科學家。”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吳傑最近剛結束在外省市的招生工作返滬。他坦言,確實有一批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諮詢志願填報時只關注本博貫通培養項目。
還有業內人士直言,本博貫通培養的實施,有助於為一部分有科研興趣和潛質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照顧”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大學四年圍着績點“卷”。
公開信息顯示,國內知名高校本科畢業生約有60%以上會選擇深造,但不論考研、出國還是就業,都和績點密切相關。因此,本科生往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卷”績點,很多時候會忽略了學習的本質,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功利心態。
曾有一位知名數學家在國內高校交流後直言,“缺少潛心讀書、研究的學生,都在想着就業、考研和掙錢。”對此,吳傑也有同感。他認為,就計算機行業而言,中國缺的不是“碼農”,而是高層次的計算機科學家。雖然從收入來看,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之間相差20%到30%左右,博士畢業與本科生之間是3到4倍的差距,但是如果不是有從事研究的熱情,而僅僅是“卷”出來的博士,也很難走得長遠。
頂尖科研人才雖然小眾,但需要土壤和大量投入
雖然高校不斷推進本博貫通培養的探索,但與之相關的討論、甚至爭議也不少。最容易產生分歧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學生選擇了本博貫通項目,但中途發現讀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出路如何?
據某知名高校對學生深造路徑選擇的統計顯示,按照學生的傾向選擇的程度從高到低,依次是專業碩士、學術碩士、直博。
“目前,不論是試點拔尖人才培養的本博貫通,還是“4+4”模式,基本都設置了退出通道。”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告訴記者,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最核心目標,就是希望通過學術引導,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儘量給每一個人最合適的教育。
楊頡介紹,上海交大本科畢業生近年選擇直博的比例約15%,這個比例並不算太高,在這樣的前提下,推廣本博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一種可能。
此外,盤點各高校的招生簡章也可以看到,大多數本博貫通項目會在大三或者大四時對學生進行評估,學生可以選擇退出,並且也同時對校內學生開放選拔。不過,多位知名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坦言,必須通過一套政策“組合拳”,才能在實現貫通培養的同時,給學生靈活的培養和退出機制。
有分析認為,就高校內部管理而言,本科人才培養與碩士、博士階段人才培養原本就分屬不同管理部門,需要打通兩個階段之間的隔閡統籌規劃本研貫通培養,包括課程設置、實施長週期考核等,這些都有賴於各種政策的支持和突破。“頂尖科研人才雖然小眾,但是需要有土壤,有大量投入,才可能讓更多人才脱穎而出。”
作者:姜澎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pexles圖片網站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