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禪讓”的意思是將“首領”的位置讓與他人,最早見於典籍的故事是“堯舜”。後來,歷史上也上演了不少類似的故事。只不過,這些故事少了些“治國需要”,多了些“無奈”。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漢獻帝是被曹操“挾持”的“天子”,坐上皇帝這個位置幾乎就沒有享受過“自己當家做主”的生活。先是董卓“霸”着朝政,然後,成了李傕、郭汜爭奪的“戰利品”,之後,跑到洛陽,遇上了曹操被其“脅迫”,最後,被迫“禪位”給曹丕。

因此,在後人的眼裏,這真是一位“窩囊”的皇帝。但事實上,漢獻帝極有智慧,只是生錯了年代。有時候,命運就喜歡捉弄人,一次大膽“護主”,讓他從此“萬劫不復”。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東漢末年,後庭宦官已相當囂張,老皇帝駕崩後,外戚和宦官斗的很兇。等實力派董卓得到消息趕到都城“援助”之時,宦官已被剿滅,外戚力量也已損耗了大半。

自此,式微的漢室就在各軍閥之間“求生”。

劉協和董卓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這段混亂期。

他和少帝劉辮逃出宮外,迎面撞上了正率領10萬大軍的董卓。小皇帝哪裏見過這陣勢?早已嚇得直打哆嗦,其他的跟隨者也不敢説話,生怕一不小心就沒了性命。可他倒是膽大,直接問董卓:“你是來救駕?還是來劫駕?”

董卓沒有想到,一個小孩兒會這麼理直氣壯地問他,愣了一下:“當然是來救駕!”他依舊高聲:“你既然這麼説了,為何見了皇帝不拜?”隨後,指了指身邊的小皇帝:“這就是當今的天子,你還不下跪嗎?”那時,劉協才九歲,可見,其應變能力及膽識。

正是這一次,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聰慧”,但也將自己推向了一條沒有希望的道路,他成了後來的漢獻帝。按照《諡法》説法:“聰明睿智曰獻”。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走了一個董卓,又蹦躂出了“李郭混戰”,使得漢獻帝成了這些軍閥眼中的“香饃饃”。為了自身的自由,這位皇帝做的真是辛苦,不停地“流亡”。在折騰了一兩年後,終於帶着他的“文武百官”回到了都城“洛陽”。原本以為可以歇一口氣了,只是故事並沒有結束。

雖然,他只是一個十歲才出頭的孩子,但他心中卻已經有了謀算,開始建設自己的力量,對給那些跟隨自己的大臣們“論功行賞”。由於,多年戰亂,洛陽城等同於“廢墟”,物質條件非常差。可他不介意,和他的官員們一起出城找吃的,挖野菜,摘野果。

因為,在他看來,只要將這一最困難的時期度過,一切都會重回美好。然而,這時又跳出來了一位實力干將——曹操,讓他的政治夢想再一次落空。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劉協雖然年幼,但和歷史上那些“少主”們不同,他有智慧,也有想法。

194年,天下大旱,他命令侍御史侯汶開倉濟民,但依舊有大量的餓死者。隨後,他懷疑這位官員“耍詐”,便親自檢查。稱了各5升的米和豆,在大殿上熬粥,居然滿滿兩大盆還要多,這跟平時的數量有着很大的差異。當時,“谷一斛值錢30萬”。

就這樣,很簡單很清楚地查明瞭這位官員“假公濟私”。之後,他不但懲罰了這位官員,還將非法所得全部用來賑濟災民。所以,有史學家評價:他不是一個糟糕的皇帝。之所以國家在他手中完結,那是因為他僅有一個“皇帝”的封號而已。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其實,他不是沒有和命運抗爭過,只是沒有成功。“衣帶詔”,就是其反抗曹操的著名事件。199年,這年他18歲,任命外戚董承為車騎將軍,又私下賜給其“衣帶詔”,想通過他,將漢室的官員力量重新聯合起來,共同扳倒曹操。

然而,這麼“機密”的一件大事,居然能被曹操“獲悉”。因此,行動還沒有開始,他的這些“助手們”就被曹操一一除去了。他本以為,只要自己的力量足夠大,就可以扳回一局。但是,他卻沒有看清對手的“實力”,反倒折損了自己的實力。

雖然,他很想再次振興漢室,很想做天下真正的主人,但那個時候的環境已經剝奪了這種可能。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真正和“權力”握過手,使其空有一番志向。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按照他人的設定,按部就班罷了。

最後,連“禪位”都成了一場表演。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繼承了爵位。在劉協看來,最大的對手沒了,他可以當家做主人了,並將建安二十五年改為延康元年。可事實證明,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因為,曹丕並非是沒有野心之人,他父親曹操已經創造出了這麼好的條件,他怎麼能不用呢?

第一件事情,他讓人各種造謠,説漢朝已經不行了,“根據天意”應該由“魏”來代替。可見,曹丕是想讓輿論之聲為自己開道。

第二件事情,他直接派人上門,脅迫獻帝下台,讓出皇帝的位置。甚至於,連“退位”的詔書,他都替皇帝擬好了,只要經劉協的手頒佈即可。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那麼,漢獻帝能怎麼做的呢?

只能含糊其詞地答應,派出御史大夫張音,將詔書送給了曹丕。

對此,曹丕內心大喜,但面子上卻表現的很是謙虛,還“上表”説不能接受,來回幾次。可見,這表面功夫也是做足了。這個時候,曹丕手下的大臣開始“勸説”自己的主子“登位”,同時,又對漢獻帝施壓,讓其交出傳國玉璽。

於是,就上演了一場“禪位”。

據説,場面非常壯觀,受禪壇有三層,很是高大上。當時,劉協雙手捧着玉璽,“請”曹丕“受禪”。在場的有400多名大小官員,以及30萬禁軍。至此,400餘年的漢朝結束了其命數。曹丕抑制不住內心的得意,事後就説了這麼一句:“舜禹受禪,我今方知。”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其實,“禪讓”一直被儒學思想視為“治國之道”,認為上位者應該是天下的“德者”,也就是所謂的“聖賢政治”,統治者在道德上應是“完美”的。但是,縱觀歷史,卻都是“霸權”説了算的天下。因為,國家的強大跟太平,靠的都是軍事實力。

雖然,在強者的字典裏,恆強則更強,但治理天下,惟“武力”是尊,只會帶來窮兵黷武,帶來亡國之禍,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故事了。然而,沒有“實力”的國家,靠什麼來保護其子民呢?漢獻帝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所以,作為一個統治者,“德”和“霸權”一樣都不能少。

參考資料:

【《後漢書·孝獻帝紀》、《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4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皇帝做了一輩子傀儡,連最終“禪位”,都成了一場無奈的表演 - 楠木軒